蕁麻疹反覆發作可從飲食改善 2張表看禁忌食物
蕁麻疹是常見皮膚問題,如果經過治療還是反覆發作,可以嘗試兩種飲食法來幫助控制症狀。
蕁麻疹又稱膨疹、風塊疹,根據統計20%的人曾得過蕁麻疹,發作時搔癢難當,但一般經過治療,都能大幅降低搔癢感和發作機會,但如果反覆發作6週以上就變成「慢性蕁麻疹」,這時除了定期追蹤,也可以試著從飲食改善。
慢性蕁麻疹難纏,低組織胺飲食幫助降低發作機率
蕁麻疹的發作機制是,當身體受到過敏原或外來物刺激,肥大細胞會釋放組織胺,皮膚就會發炎、腫脹和搔癢。針對這樣的機制,低組織胺飲食就能派上用場。
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指出,組織胺是人體必需的神經傳導物質,跟免疫反應有關。一般人可以正常代謝組織胺,但有些人因為外界或食物刺激就會讓肥大細胞過度分泌組織胺,或有身心問題例如自閉症、過動症的人,可能因為體內組織胺分解和代謝的速度較慢,容易造成各種慢性問題,例如頭痛、皮膚過敏、腹瀉等,「透過檢測,就可以知道體內組織胺濃度是否超標。」
除了體內的組織胺,也有不少食物含有組織胺,而少吃這些食物就能減少體內的組織胺,進而緩解後續的過敏反應。京硯皮膚科診所院長蔡逸姍指出,過去有些研究證實低組織胺飲食對蕁麻疹控制有幫助,「急性蕁麻疹病人會建議暫時不要吃帶殼海鮮、竹筍、香菇,但慢性蕁麻疹,有時找不到原因,就會建議病人嘗試低組織胺飲食。」
高組織胺食物易誘發蕁麻疹,尤其發酵、加工食物是禁忌
(資料來源 /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Healthline)
蔬果中的水楊酸可能引發過敏,低水楊酸飲食派上用場
除了低組織胺飲食,低水楊酸飲食也可能有幫助。低水楊酸飲食的研究大多是針對會對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止痛藥過敏的人。雖然是否對水楊酸過敏無法精確得知,但根據日本的研究發現,有過敏體質例如氣喘的人,約有20%可能對水楊酸過敏。
當對水楊酸過敏的人接觸後,體內的促免疫反應物質白三烯濃度會上升,引發過敏反應,例如蕁麻疹。蔡逸姍指出,水楊酸食物大多存在於蔬果中,慢性蕁麻疹但找不到原因且是素食者,可以嘗試低水楊酸飲食,因為一般飲食者吃蔬果的量不及素食者。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2021年發表在《營養素(Nutrients)》的一篇研究,找來30名有過敏的人,當中23位有蕁麻疹、27位有慢性鼻炎、20位氣喘,給予每天三餐低水楊酸飲食,整體結果有78%的人自覺症狀減輕,當中87%的蕁麻疹病人覺得發作頻率和症狀減少。
日前慈濟醫院也針對低水楊酸飲食進行研究。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吳政翰指出,曾碰過病人身上反覆出現大片蕁麻疹,奇癢無比,臉也腫起來,服用類固醇仍不見好轉,過敏原抽血檢查卻完全正常。由於不確定是什麼食物所引起,漸漸變得不敢吃東西,建議低水楊酸飲食並調整用藥,3個月後就有明顯改善。
吳政翰表示,慢性蕁麻疹病人常找不到食物過敏原,但是經過調整飲食後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低水楊酸飲食就是可以嘗試的飲食法。
蕁麻疹病人可多吃高麗菜、青椒 避開水楊酸
(資料來源 /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吳政翰、Healthline)
吳政翰也指出,飲料的部分,咖啡的水楊酸含量最高,豆漿最低。
要注意的是,低水楊酸和低組織胺飲食,有些食物沒有重疊,也就是低組織胺的食物不一定是低水楊酸,因此蔡逸珊建議,選一種飲食方式即可。
在戒除這些食物前,可先自我測驗、適量補充其他營養素
洋洋灑灑這麼多食物不能吃,若要戒除很辛苦。呂美寶指出,戒除前可以先做檢測,看是否體內真的組織胺濃度過高或對水楊酸過敏,另外也建議:
.多吃以新鮮、現做的食物
.適量補充維生素B12、葉酸和維生素C。這3種營養素可以幫助分解組織胺的酵素活性提升,例如新鮮的肉類、深綠色蔬菜、蛋、蘿蔔都是良好來源。
.可以吃新鮮的紫洋蔥,當中的槲皮素是天然的抗組織胺,其他如蔓越莓、藍莓等莓果類、蘋果也可以多吃。
.至少持續1~2個月
蕁麻疹除了對食物、環境過敏,很大一部份也是身心和生活壓力,蔡逸姍指出,當對病人說哪些食物先不要碰,病人就會很沮喪、焦慮,飲食壓力變大,這樣反而不利病情控制,「能避就避,如果是大家開心聚餐,就不要擔心太多了,抗組織胺藥帶著,可能的地雷食物少吃點,有發作就吃抗組織胺,沒發作就皆大歡喜,壓力不用這麼大。」
而醫師所說的地雷食物也不一定就會導致蕁麻疹,蔡逸姍提醒,平常要做飲食日記,有時不只對一種食物過敏,更有可能過敏食物不在地雷清單中,所以在確認那些是地雷之前,其實不用太過焦慮,每種食物都吃一些,只要避開那些最可能產生問題的有殼海鮮、香菇、竹筍即可。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洗完澡皮膚乾癢?乳液擦對了嗎? 4祕訣告別冬季癢
.腰圍變小有訣竅 常做9個小習慣增強新陳代謝
.林宥嘉兒子「反覆蕁麻疹」找不出原因!丁文琪苦惱求助:避開過敏食物也會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