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不該讓疫情耽誤病情,圖解5警訊!準確掌握孩子送醫時機?

不該讓疫情耽誤病情,圖解5警訊!準確掌握孩子送醫時機?

過往,孩子一發燒,不少父母抱著孩子就往急診室衝。但在疫情蔓延的這幾年,因擔心就醫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讓父母更害怕帶孩子去醫院。衛福部也提供關於兒童警訊表徵與送醫條件,讓父母在育兒時可以針對孩子的狀況,自我判定是否需要送醫
兒童│居家照護│就醫
 
發燒│高燒│發冷│冒冷汗

警訊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39℃合併發冷(冒冷汗)

  48小時內,嘗試退燒卻沒有明顯改善

退燒│活動力│兒童

警訊2: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

  眼神呆滯、持續昏睡、肢體麻痺、感覺異常......也是評估的參考。針對「退燒後」的就醫警訊,兒科專家表示,在發燒期間,孩子經常會有活動力不佳或呼吸急促等症狀,若要觀察孩子是否屬於較嚴重的情形,須等孩子退燒後,再觀察較為準確。

呼吸急促│胸悶│胸痛│兒童

警訊3: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

  針對「退燒後」的就醫警訊,兒科專家表示,在發燒期間,孩子經常會有活動力不佳或呼吸急促等症狀,若要觀察孩子是否屬於較嚴重的情形,須等孩子退燒後,再觀察較為準確。


嘔吐│頭痛│腹瀉│兒童

警訊4: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瀉

進食│尿

警訊5: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警訊│就醫│兒童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兒科良醫問問題】孩子有這些狀況:過敏、剛打完常規疫苗、疑似確診、有特殊疾病......還可以打疫苗嗎?
超完整疫情兒童照護守則!如何判斷孩子確診?何時該送醫?疫苗副作用、退燒藥SOP一次看
兒童BNT開打!接種前「絕對不能」做的事,最詳盡爸媽必知10QA

 

 

⭐圖像讀懂育兒,透過插畫讓育兒更生活化⭐
降低專業知識深硬氣息,以「插畫故事」為導向,讓爸媽自然沉浸在插畫所敘說的故事情境內。

👌本文由【山姆先生這一家】獨家合作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Instagram:IG山姆先生這一家
facebook:山姆先生的企鵝

看更多山姆先生這一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