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烏醫師專欄】疫情再起.我們還要生小孩嗎?
很多網友來信詢問:「疫情再起,每天好幾萬人確診,現在開始備孕適合嗎?」其實備孕除了計算排卵日、伴侶同房外,其餘的原則和防疫生活幾乎一樣,都是維持身心健康,讓免疫力正常運作。
推薦閱讀:懷孕、母乳媽媽確診,居家常備藥指南
(時局如此動盪不安,許多夫妻都會猶豫還要不要在這世代生小孩...圖/Shutterstock)
備孕前,先打新冠疫苗
門診就遇過好多女性打完疫苗的下個週期就驗到懷孕,後續也已順產。
防疫備孕沒有不同
身體需要充足的原料,生殖與免疫系統才能運作良好。也就是說,均衡飲食非常重要。
在備孕期間應以提升飲食品質為主,例如:減少甜食、油炸物、酒精、含糖飲料,多元且均衡的攝取優質蛋白質、蔬果、澱粉,無需執著單一營養素。以最近很紅的維生素D舉例,雖說研究發現,相對染疫重症的病患,輕症者血液裡的維生素D濃度明顯較高,但這未必完全是維生素D的功勞,還得考慮其他因素,好比輕症的人本來就更重視營養均衡,戶外運動量較多。
過去也有不少研究顯示,增加運動量對懷孕率、免疫力均有正面幫助,足不出戶的靜態生活反會影響健康。因此,我建議如果擔心染疫,想要避免群聚還是得挑選人少的時段去公園、河濱快走,家裡有空間的人可利用彈力帶、壺鈴做一些簡單的肌力訓練。
推薦閱讀:
顧身體,也別忘顧心理
過度擔心疫情與備孕狀況,都會增加壓力指數,反而影響睡眠與荷爾蒙。所以,找到化解焦慮的方法極為重要,我認為可以從篩選資訊來源做起。聳動偏頗的個人意見少看,盡可能把握生活中能控制的因素(吃飽、睡好、多喝水、多運動),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性。
我也觀察到防疫生活會引起不少伴侶間的爭執,但很多事情無關對錯,純粹是個人判斷,這時的溝通就很重要,伴侶可趁機磨合出一套屬於你們的互動模式,和平的達成共識。畢竟等孩子生出來,有些事不同步還真不行!如果生活瑣事都無法溝通,你們還真得重新評估:「我真的要和對方一起生小孩嗎?」

烏恩慈
一個長的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的哭聲,被胎兒3D的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做做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懷抱著無限夢想,努力前進著!
臉書/烏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