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電玩吸引人的5個原因&解決方法!將遊戲時間教給孩子決定並達成共識

電玩吸引人的5個原因&解決方法!將遊戲時間教給孩子決定並達成共識

現在的孩子很容易接觸到影片形式的遊戲,許多父母為遊戲成癮問題而苦惱。明知學校其他孩子都在玩遊戲,很難一昧禁止孩子玩,心裡也會考量是否應該某種程度允許孩子玩遊戲,才能與同儕打成一片;另一方面,父母又常常在無意中看到遊戲裡的暴力或刺激場面,嚇得立刻把智慧型手機搶走,然後責備孩子。雖然遊戲已經深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但父母還是很難理出頭緒,不知該怎麼做。

文章目錄

   「孩子整天只想玩遊戲。」九歲的秀勳時時刻刻抓著爸媽的智慧型手機,沉迷在遊戲裡頭,媽媽為此很憂心。如果不讓孩子玩遊戲,他就大發脾氣或耍賴哭鬧,與媽媽起衝突。孩子從小就很會操作智慧型手機,媽媽覺得這模樣很神奇,所以一直隨他玩,但或許因此釀成禍根,媽媽感到十分自責。 

    遊戲成癮的孩子,不僅可能對學習或交友關係等其他領域失去興趣,大腦的發展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原因在於,長期暴露在遊戲帶來的強烈刺激下,孩子的大腦蒙受一種形式的「虐待」,成長也會受到妨礙。尤其,相較於同齡兒童,難以控制衝動的孩子更可能只專注在遊戲帶來的刺激,而把無聊的學習拋在腦後。因此,為了不讓孩子深陷刺激性的遊戲,父母的策略性指導有其必要。

推薦閱讀: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

電玩遊戲|手機成癮
(手機/網路/電玩成癮對孩子有許多負面影響。圖/Shutterstock)

孩子為何沉迷遊戲?

    要指導孩子遊戲,首先必須知道為何孩子會沉迷。惟有了解遊戲成癮的因素,才能有效指導。遊戲成癮性可用下列五類因素為基準來確認: 

1.故事鋪陳因素

    遊戲過程中的內容鋪陳,與電影或漫畫一樣有趣。故事的構成是為了讓人對於下一階段的情況與發展感到好奇,所以孩子很難自我克制。這類遊戲常有起訖不明確的情況。

    特別是「模擬」(simulation)類型的遊戲,在設定上感情會移入主角,在打開遊戲的瞬間,內容延續之前的故事,遊戲的起訖並不明確。因此,孩子自己控制遊戲時間時會遇到嚴重困難。實際上,從小學高年級到成人都常有成癮的情形。 

2.感官華麗的視覺效果

    與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自然環境相比,遊戲畫面對於大腦的刺激更強烈。就像原本只吃米飯的孩子,接觸到刺激性的速食或零食,就會一直想吃一樣,遊戲的刺激也是同樣道理。這類遊戲通常屬於「角色扮演」、「動作」類型,直接檢索孩子玩的遊戲,就能確認是什麼類型。

    通常小學生很容易陷入華麗畫面、刺激性的衝擊聲音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強烈刺激而誘發痙攣或嚴重的間歇性抽動症狀,需要特別注意。

3.賭博性質

    遊戲難過關時,可以透過「付現」(用禮券或手機付款等加值購買遊戲道具的行為)輕易進入下一階段。過度投入遊戲的孩子,常有在實際學校生活遭遇困難或自尊心低下的情況,所以想透過遊戲角色獲得心理補償。

    但在這種情況,面對付現晉級的誘惑,只會更加脆弱。尤其,透過付現讓角色戴上別人得不到的道具,在聊天室裡可以大吹大擂,獲得各式各樣的肯定,所以許多孩子還來不及想到要承擔的後果,就用盡各種辦法付現。

4.緊張感和現場感

    遊戲帶來的極度現場感和緊張感,會讓孩子沉迷於遊戲。此一現象在「第一人稱射擊遊戲」(first person shooting game, FPS)中尤為突出。這類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的遊戲,會讓孩子將遊戲的情況等同自己的經驗,靠著輕易體驗刺激快感,緊緊抓住孩子的心。

    最近孩子們常玩的「絕地求生」(PUBG:battlegrounds)或「鬥陣特攻」(overwatch)就是其中的代表,這兩個遊戲皆因煽情性和刺激性而有年齡限制。若孩子沉迷遊戲,最好向專家尋求諮商。

5.凝聚感

    大規模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 MMORPG)以同時多人連線而產生凝聚感為特性,有時可能導致過度投入。由於是與多人同時連線,即時聊天玩遊戲,所以不僅會投入遊戲本身,也會投入對話之中。

    尤其,這類遊戲會組成「公會」(遊戲成員之間結夥展開聯合作戰)同時進行遊戲,國高中生的孩子對於公會的歸屬感,可能比對學校還高。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一味禁止玩遊戲,從孩子的立場來看,只會將父母或老師視為企圖拆散自己與朋友的人物。

推薦閱讀:居家防疫讓網路當保母,當心網路成癮上身!

電玩遊戲|手機成癮
(適當的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圖/Shutterstock)

遊戲也有正面積極特性

    遊戲成癮可能會對孩子的大腦發展和日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但遊戲本身並非壞東西。適當節制的話,有助於提升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或注意力。「當個創世神」(Minecraft)是利用積木建造建築物或冒險探索廣闊世界的一款遊戲,有助於發展同理知覺能力與創意,被瑞典小學用於正規課程。

    散漫孩子傾向沉迷於多樣刺激。因此,遊戲或媒體可能管制不易,但透過媒體程式,反而可以讓孩子保持高度專注力,擁有能夠創意運用的潛能。與其認為孩子散漫,擔心孩子暴露在媒體下而阻礙學習,不如將孩子的特性視為優勢,支持孩子取得更具成效的結果。

    電腦程式設計是很吸引人的工具,可以讓孩子盡情發揮創意。為了學習程式設計,孩子自然得做數學思考或邏輯推論。所以學習程式設計時,學校的課業成績也會同時進步。最近有很多程式設計學院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教授電腦語言。

    重要的是,管教者的正確指導和介入。不只遊戲,孩子們小時候面對的各種刺激,可能是藥,也可能是毒,這取決於管教者的正確指導和介入,請務必謹記。

請這樣協助沉迷遊戲的孩子

1.滿四歲以前請完全制止

    請完全制止滿四歲以前的孩子暴露在遊戲中。四歲以前,調節與抑制衝動的額葉尚未發展成熟,若在這個時期經常暴露於刺激性的遊戲中,長大之後遊戲成癮的可能性會升高。許多父母擔心如果不讓孩子玩遊戲,孩子會嚎啕大哭或鬧脾氣,但請忍耐一個星期左右就好。這個時期的孩子們自然而然會重新找到有趣的玩耍對象,時間過去就沒事了。

2.請仔細查看孩子玩什麼遊戲

    孩子成長到某個階段,完全禁玩遊戲可能很勉強。這時,請仔細確認平時孩子愛玩和常玩的遊戲。務必透過網路了解孩子玩的遊戲之相關資訊。任何遊戲都有適用年齡,有些孩子不知情,瞞著父母偷偷把朋友玩的遊戲安裝在手機上。與其關掉手機不讓孩子玩遊戲,不如先掌握孩子玩的遊戲種類,再考量是否許可。如前所述,必須仔細掌握是否含有成癮性強的故事情節、是否含有刺激性的沉迷要素、畫面構成是否具刺激性等。

3.平時進行遊戲相關對話

    如果孩子太常玩遊戲或無法節制,要向孩子說明必須制止的理由。原因在於,如果一味不讓孩子玩遊戲或每次玩遊戲就訓斥孩子,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反抗心理。不管父母怎麼阻止,孩子都必將找到自己的手段。實際上,由於遊戲成癮而前來諮商中心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瞞著父母偷偷從朋友那邊取得手機,躲在廁所裡玩遊戲。管制終究無法解決問題,重要的是教孩子自行調整。

    到了七歲或小學生程度,對於自己為什麼要玩遊戲,孩子們都有各自的理由。請認真聆聽孩子為什麼想玩遊戲,再配合孩子的理解能力,說明成癮時對於身心發展的可能危害等。在此重要的是堅決地訂定原則。

4.將遊戲時間決定權交給孩子

    如果是小學低年級以下的孩子,請讓他們自己訂定一天玩遊戲的時間。平時玩一小時遊戲的孩子,可能看父母眼色而縮短時間答道:「只玩三十分鐘。」這時,為了讓孩子能夠訂定符合現實的目標,可以對孩子說:「三十分鐘就夠了?玩一小時吧。」透過此一過程,父母與孩子達成共識,孩子就能自行節制,預防遊戲成癮。

    若是小學高年級或國中生,請用勸誘的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介入感到不耐煩,覺得受到壓迫。請退後幾步觀察,說話簡潔明瞭。然後,還是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決定玩遊戲的時間。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就沒收手機一天不能使用,第二天再歸還。 

5.父母要掌握遊戲時間

    父母在能夠掌握情況的週末,要了解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有多久。孩子帶著自制力在有限時間內玩遊戲或看電視是很困難的事。所以在父母能夠指導的週末,請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從小開始受到適當的限制,之後上國中出現問題的機率就會降低。

電玩遊戲|手機成癮
(打罵的管制方式並無法完全解決孩子遊戲成癮的問題。圖/Shutterstock) 

許多父母並未立即處理遊戲問題,而是採取「什麼話都沒說,只是靜靜盯著一段時間,然後說孩子無法自制,得拿走手機」之類突襲式的管制方法。就孩子的立場,這種方式是難以接受的控制手段,最重要的是,這會剝奪孩子自主決定與養成負責習慣的機會。

打罵看似是簡單的解決方法,用這種方式,孩子就會安安靜靜,很容易讓人誤以為管教有效,但成癮性強烈的問題絕對無法用這種方式得到解決。給予孩子機會和等待孩子,才是父母該做的事。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國內兒童網路成癮達3%!專家:生活有三大現象就該尋求幫助
疫情過後,該怎麼戒除孩子對 3C 產品慾望?兒少精神科醫師:父母的陪伴是最好良藥
孩子吵鬧時,多少家長曾經用手機圖個安靜,專家提出長久下來恐影響發展,難以脫離虛擬世界!

 

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書摘|兒童教養 
書名/《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
作者/李瑟基
譯者/賴姵瑜
出版社/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