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治好憂鬱症!第一名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排除身體的負能量
他讓我感覺可以信任,所以我願意吃藥了
酷暑難耐的夏日,不到下午2點,診所外等著掛號的人潮已排到隔壁藥局,不仔細看,還以為最近又有哪一波流感,讓病人等著看診。
「我一直有睡眠方面的問題,雖然有在看身心科,可是對於安眠藥還是怕怕的,朋友介紹我去看范醫師,他讓我感覺可以信任,所以我願意吃藥了,睡眠問題也得到改善。」一名網友這麼說。
這裡不是耳鼻喉科、也非皮膚科診所,而是位在高雄市鼓山區的「樂群診所」,院長范樂群除了在2008年獲選為《商業周刊》百大良醫,也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民網友票選,獲得「精神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從醫25年來,范樂群看過3萬多名病患,他笑說沒想到這個20年前相當冷僻、大家認為「肖欸」才選的科別,卻因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需求逐漸變高;而他也對自己7年沒開易產生夢遊、記憶障礙等副作用的安眠藥「史蒂諾斯」感到自豪,「我們行內人講,(開史蒂諾斯)可以養病人,因為病患上癮了就沒辦法不繼續用!」
究竟范樂群有什麼魅力,讓病患願意不辭路途遙遠,從台北、桃園每月固定南下高雄找他?又是怎麼樣的一位醫師,讓憂鬱症多年的退休老榮民3個月後被治好、精神分裂病患重回工作崗位?
網友的一則留言,將我們帶往高雄,去這間小診所尋找答案。
榮總看不好,卻在小診所看好了!
76歲憂鬱症退休老榮民,3個月被治好
「我父親因為覺得到人生的盡頭了,每天鬱鬱寡歡,脾氣暴躁。 一直以來都有在榮總看身心科,可是都沒什麼效果......自從朋友推薦去看過范醫師後,我父親有很大的進步,精神也比較好,他看診很仔細,我父親也願意吃藥了。」網友伍玉瑚這麼說。
為什麼在大醫院治不好的病,卻在小診所治好了?
范樂群和我們分享,那是一位76歲的老榮民,退休一段時間後,在家常悶悶不樂、進而變得暴躁,媳婦伍玉瑚帶他去看醫生,醫生開藥越重、老榮民就越憂鬱......「我們評估後,發現他是因那段時間腳受傷,白天無法出門就整天在家打瞌睡,晚上就睡不著。」
范樂群找到造成老榮民憂鬱的主因後,重新幫他規劃生活作息,「我們請他太太、媳婦陪他出來吃早餐、曬太陽,他心情就變好了。也把他晚上的藥物重新調整、越減越少,大概3個月後他就好了!」
為什麼范樂群能找出醫院也沒發現的病因?
「在大醫院可能他們太忙,跟我們在診所問診的模式不一樣。有些個案說睡不好,大醫院在評估的時候,可能就針對睡覺一直在調整。但我們初診會問半小時以上,再針對他的作息、生理、心理評估,然後做一系列動作。」范樂群認為許多病不能只看表面症狀,必須透過耐心問診,才能一步步找出病因。
而這,正是范樂群當初從聯合醫院身心科主任退下後,想投入基層開診所的初心,「當主任到後來太多行政職,但我還是想第一線接觸病人。」
精神分裂男病患,因沒健保不敢就醫
一天藥錢收10元!讓病人治療也保有自尊
問起從醫25年印象深刻的診間案例,范樂群提到一名37歲、有思覺失調症(俗稱精神分裂症)的男性。
男病患因經濟狀況不佳、沒有健保、時常打零工,「印象很深是他來診間坐下的時候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很髒。我評估後跟他說,你要吃藥,他就問:『藥物會不會很貴?』」
從小在清苦環境成長的范樂群,很能同理這樣的處境,「我就跟櫃台說,只要他沒有錢,我們就不收掛號費。不用問我,護士小姐或櫃台就可以決定!」
「他看了兩三次後精神狀況比較好,就能回去工作了!」但隔一段時間,這位男病患又沒回診,「我們就追蹤他為什麼沒回來?發現因為我們沒收他錢,他不敢來......」范樂群說原先只是單純想幫助他,卻忘了對方可能不願白白接受這樣的「施捨」。
「我問他一天飯錢大概多少?他說一餐大概5、60塊,我說如果一天藥錢收10塊,可以接受嗎?他說可以。」「他讓我了解到,我們認為是幫助,但有些人會不想佔這個便宜。其實不應該給人家施捨,而是要讓他們有能力、保有自尊心。」也因這個案例,讓范樂群更了解到「助人」的真義。「後來他身體越來越穩定,變得可以工作,之後回診衣服也穿比較正式,很為他開心!」
27歲憂鬱症女生,看診3年最後仍自殺
「明明看到一個人要自殺,卻把她放過...」
但范樂群也不全都遇到成功的案例,「診所開業第5年時,一個27歲憂鬱症女生,她有腦性麻痺,那是比較遺憾的個案......」范樂群說。
(圖/良醫健康網提供_陳兆瑜攝)
「她求學過程很堅強,基督信仰也很虔誠。後來有段時間剛好感情問題很沮喪,她認為人家看不起她,而且因為腦性麻痺,工作也不順。給我們看診3年多,有次來我感覺她那幾天不對......」
「後來發現她自殺意念很強、計劃也已經出來,想要跳愛河或跳樓。我們就開轉診單轉到醫學中心去,一定要住院把她這個急性期渡過。」范樂群描述當時的經過。「我們要求醫院讓病患立即住院,也跟她媽媽講好了,結果因為醫學中心有規定,憂鬱症患者住院不能帶筆記本、電腦、手機,要讓他們在裡面靜養。醫院就跟她說,在裡面會很不自由,要她回去考慮一天兩天。」
「結果她隔天就自殺了......」范樂群語氣沉澱了下來,「有可能那天是實習醫師值班,在急診不見得是很資深或敏感度很夠的醫師。我們明明看到一個人要自殺,怎麼可以把她放過?明明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可是她沒有住院,24小時內臨時有個意念出來,她就做了。我覺得好遺憾、好可惜......」
也因那次事件,范樂群更加強推動「自殺防治」,不希望悲劇再度上演。
「現在發現可能有自殺個案的話,我們有一個SOP,會把病例變成紅色標籤,連續追蹤一個禮拜,而且一定要告訴他的親友,看最主要支持的人是誰、有沒有規則服藥。追蹤一個禮拜如果OK會變成黃色標籤,再追蹤兩個禮拜。有時候門診量一多,怕沒有注意到,這樣列管比較安全。」
樂群診所也在去年「自殺通報跟自殺防治」做到全高雄市第二名的好成績,「那是我們在診所應該做的!」
精神科醫師一度憂鬱症
靠兩件事改善!「藥物對我有效,我不會拒吃藥」
儘管許多精神科病患必須向范樂群求助,但他坦言,自己也曾罹患憂鬱症......
「當住院醫師那段時間比較適應不良,有時會被很多情緒或較嚴重的病人(影響)。剛好那個階段所有事情都卡住,就有一定程度的憂鬱狀況,只是當時不知道。」
後來范樂群發覺自己的狀況不對,除了讓自己暫時脫離那樣的情緒,他也靠藥物度過,「有時候真的睡覺不好或焦慮時,我會吃藥。藥物既然對病人有效、也是對我有效,所以我不會拒絕吃藥!」
而每天要面對許多病患負能量的范樂群,如何調整?
「第一是一定要運動,我有跑馬拉松習慣,一個禮拜大概5~6天會跑5千公尺,運動會讓我整個人更專注,可以很清楚地幫助病人,而且運動產生的腦內啡能增加我的快樂因子。第二是離開診所,就不再跟病患有任何電話或訊息往來。」范樂群認為,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情緒才會穩定。
從婦產、心臟內科...看盡生老病死
「精神科讓我找到生命答案!」
(圖/良醫健康網提供_陳兆瑜攝)
問范樂群當初為什麼想走精神科?
他說選科過程其實花了一番功夫摸索,「當初先走婦產科一年,那一年經常在接生,那時出生率很高,感覺家長很喜悅,可是小孩生下來是哭著來的,所以時常會想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是很會亂想的一個人,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跟價值,我一直覺得心裡缺了一個東西,就轉到內科去尋找另一個生命的故事。」范樂群分享。
「後來不小心進到心臟內科,常在加護病房看到心臟病、急性心肌梗塞,就看到老、病、死,哇......那更失落!失落後我在想,到底哪一科在醫療上可以解答生命的意義?讓我找到不同的生命的價值?我認為精神科好像可以。」比同輩晚2年尋找方向,一晃眼,范樂群卻也在精神科走了25年,並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當我們問到是什麼樣的動力,讓范樂群一直保持對醫療的熱情?總是笑臉迎人、正能量滿滿的他說:「我認為自己何其有幸可以當醫生,醫生最重要的就是助人、把人治療好,這就是最大的幸福跟榮幸!」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從來不講「憂鬱症」!第一名精神科醫師:沒有一個人是病人,只是當下當機
.90歲阿嬤愛唸到讓女兒、孫子都想自殺…精神科醫師3招改善:比憂鬱症還難治療的「年老焦慮」
.不要逃避低潮,媽媽也可以擁有負能量.母愛不需內建,因為每個人都會是最適合孩子的媽媽!
.孩子情緒來時,千萬要控制自己的負能量,正向溝通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