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小心異位性皮膚炎找上孩子!5招教你治療它
(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超過兩成。圖/shutterstock)
小孩易得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恐引過敏或氣喘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皮膚疾病,症狀為發炎、泛紅、癢、乾燥等,好發在小孩子,盛行率超過兩成,不少病童合併鼻過敏或氣喘,且反覆發作,影響睡眠及注意力。
俞佑醫師表示,幼兒異位性皮膚炎通常發作於兩頰、嘴巴等周圍,因流口水而症狀惡化,隨著年紀增長,如:國小階段,常轉移至手臂及雙腿等部位,以及其他可以搔抓到的地方,且面積較大。
到了接近青春期時,則見於雙手肘內側及膝蓋後方,以及眼睛周圍。部分患者進入成人期後,異位性皮膚炎則侷限在手部。
(孩子皮膚保溼相當重要,可以使用油膏、乳膏、乳液產品。圖/shutterstock)
5要訣遠離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治療幼兒異位性皮膚炎是一條漫長之路,俞佑醫師提出「濕」、「炎」、「癢」、「感」、「激」等五大秘訣。
1.「濕」:
做好保濕,沖澡或泡澡,水溫不可太熱,時間應在5~10分鐘以內。剛洗完澡時,輕輕將皮膚蔭乾 (勿用力搓揉),盡快擦上保濕產品,將水分鎖在皮膚表面。
越油產品,保濕效果越好,如:油膏 (ointment)比乳膏(cream)來得好,乳膏又比乳液 (lotion)來得好,但須看孩子的接受程度。
2.「炎」:
在醫師指示下用藥,減少皮膚發炎反應。最常使用也最有效的第一線外用藥劑為外用類固醇,依強度分成七級,適合使用的部位也不同。
新一代非類固醇類外用藥 (如tacrolimus,pimecrolimus或crisaborole),雖然療效只有中弱強度,但較不會有長期副作用,適合用於眼皮、臉部、腋下或鼠蹊部等皮膚較薄或敏感部位的輕度病灶。
至於中重度的全身性異位性皮膚炎,則需搭配紫外線照光治療、口服免疫調節藥物、注射生物製劑或口服小分子JAK抑制劑藥物,規律回診,接受監測。
3.「癢」:
減少搔癢不適。口服抗組織胺可紓解癢感,且提升睡眠品質,或塗抹外用藥膏,以冰毛巾局部冷敷,也可以減少搔癢感。另外,在外出時,家長記得攜帶毛巾或紙巾,只要孩子一流汗就幫忙擦汗,如果帶了大冰桶則可在裡面放置毛巾,若孩子身體發癢,可以用「冰鎮」毛巾來止癢。
4.「感」:
預防及治療皮膚感染,如果患部呈現金黃色乾痂、滲液或極度紅腫粗糙,表示已遭感染,建議家長,以稀釋漂白水讓孩子泡澡,減少皮膚上的帶菌量,預防細菌感染,同時也可以紓解癢感。
5.「激」:
避免外界刺激,常見刺激因素如下:
.過度洗浴且未使用保濕乳液
.乾燥低濕度的冷暖氣房
.流汗
.一手菸或二手菸
.洗泡泡浴衣物過於貼身造成反覆摩擦衣物的質地太粗糙 (如羊毛)
.衣物殘留洗潔劑或柔軟精
.衣服穿太多造成過熱
.心理壓力
延伸閱讀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易合併失眠、焦慮、憂鬱
.異位性皮膚炎讓寶寶「癢」在身體口難開,威力醫師:最常遇到誤判「這件事」讓寶寶錯過黃金治療期
.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夏日照顧的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