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媽寶是如何養成的?劉墉:爸媽可以疼孩子但不能寵,生活中這樣教,幫孩子「製造」7種成長機會

媽寶是如何養成的?劉墉:爸媽可以疼孩子但不能寵,生活中這樣教,幫孩子「製造」7種成長機會

「寶媽與媽寶是相互的,」寶媽愈是發現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她愈可能搶在孩子前面幫忙;或是孩子做事做一半、就放手不管,媽媽在後面幫忙收拾善後,這些都會造成孩子依賴、懶散、不承擔責任。

文章目錄

劉墉(圖/劉墉提供_未來Family) 

  「寶媽與媽寶是相互的,」寶媽愈是發現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她愈可能搶在孩子前面幫忙;或是孩子做事做一半、就放手不管,媽媽在後面幫忙收拾善後,這些都會造成孩子依賴、懶散、不承擔責任。

  「媽寶」,是知名作家劉墉幾十年來作諮商時最常聽到的詞,他發現媽寶問題愈來愈嚴重。好多人向他抱怨,公司面試新人,不乏媽媽陪同前來面試的,最誇張的是,到任沒多久就突然不來了,最後是媽媽打電話到公司幫孩子辭職,到公司收拾東西;這就是十足典型的媽寶,「依賴、不負責任、做事虎頭蛇虎。」

  劉墉的微博有高達240萬的粉絲,長期和中國大陸粉絲互動下來,劉墉觀察「中國推行幾十年的一胎政策,小孩集三千寵愛在一身,6個大人照顧1個小孩,媽寶問題又更為嚴重。」

  劉墉曾看過一個奶奶,臉上被孫子打一把掌,不僅不生氣,竟然還笑說:「哎喲可疼了,你看他年紀小小、力量多大。」話沒說完,又被打一巴掌。

媽寶男V.S.爸寶女

  「媽寶不是天生的,是養成的!」劉墉分析並歸納出媽寶的成因和特質,撰寫《千萬別養出個媽寶》一書,提醒為人父母小心「你是不是正在製造媽寶?」

  為什麼「媽寶男」比「媽寶女」多呢?劉墉認為,爸爸普遍「疼」兒子、寵女兒,媽媽「疼」女兒、寵兒子。由於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大,作爸爸的就算看不慣妻子太寵兒子,也很難扭轉情勢。

  至於女兒為什麼不容易被寵成「爸寶女」呢?因為就算爸爸再寵女兒,但成天在外忙工作,影響力遠不如媽媽整天耳提面命女兒:「妳不會做家事,將來怎麼嫁人啊…」因此,相對鮮少聽到媽寶女或爸寶女。

太忙、太窮的家庭養不出媽寶

  劉墉認為,媽寶的養成有其背景條件,工作太忙或是為生計奔波的爸媽,比較不容易寵出媽寶;如果孩子太多,也不容易,媽媽疲於奔命、根本沒有餘力太寵小孩。

  劉墉在《千萬別養出個媽寶》中寫到,「媽寶應該是富裕環境的特產,尤其是由全職媽媽照顧的獨生孩子。想要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有個先決條件,是得有端茶送飯的人,不自己動手就挨餓的人,不可能成為媽寶。」

  通常,媽寶的背後都有一個「寶媽」,或是其他會溺愛孩子的人,如:爺爺、奶奶、保母或姐姐,都可能是媽寶的製造者。

  「寶媽與媽寶是相互的,」劉墉說,寶媽愈是發現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她愈可能搶在孩子前面幫忙;或是孩子做事做一半、就放手不管,媽媽在後面幫忙收拾善後,這些都會造成孩子依賴、懶散、不承擔責任。

  劉墉以生活小事為例,當孩子發現衛生紙快用完了,他可能刻意留一點點紙,或是用完了,出來後卻不說,「不說就不必負後面的責任。」若是孩子有責任感,出來後會提醒家人或是直接自動補一卷衛生紙。從這個小動作,就可以觀察孩子是否負責任。

鍛練孩子│學習成長

生活中刻意製造鍛練孩子的機會

  劉墉強調,如果爸媽不希望養出個媽寶的話,從小就得刻意「製造」他成長的機會,讓他學會負責和承擔起責任。

1.自己的事自己做

  就算是再小的孩子,也有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劉墉指出,「孩子說話說一半,大人搶著幫他說完;事情做一半,爸媽幫他善後,這些都會造成問題。」久而久之,不僅會養成孩子依賴的性格,長大後做事也容易虎頭蛇尾,甚至是不做決定,「因為他從小由別人作主,習慣了!」

  小一點的孩子,大人可以先帶著他收拾玩具,教他吃完飯後把碗盤拿去水槽放。漸漸地孩子大一點以後,教孩子自己收拾清理,如果孩子玩完玩具不肯收拾,屢勸不聽的話,大人要狠心一點,把玩具沒收或是扔掉、送給別人。「你這個痛手一定要下,孩子一定要教。」

2.學著自己面對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爸媽不要第一時間就出手幫孩子解決,而是教孩子去面對問題,問他要怎麼處理,然後教他如何解決。

  有一次劉墉全家去澳洲玩,孫女買了冰淇淋、走出店外冰淇淋「啪地」整球掉地上,劉墉請她進店裡拿紙巾收拾乾淨,不然別人踩到會滑到。清乾淨後,孫女走進店裡丟垃圾,出來時手上多了一支冰淇淋,原來是店員特別送她的,「這就是很好的教育機會。」

3.一起做家事

  劉墉過去長期住在美國紐約,兒子還小時,劉墉就會幫兒子製造機會、帶著他一起動手做,如:幫浴缸和房子裂縫補矽利康(silicone),否則天氣一冷,裂縫一結冰就會裂掉。

  「媽寶最大的特徵是,沒有責任感,」劉墉說。而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責任感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家事,基本上孩子會做家事,就不太會變成媽寶。劉墉偶爾幫忙看孫子和孫女時,他們吃完飯後會自己洗碗,劉墉因此跟兒子說不用擔心2個孩子會變成媽寶。

4.懂得關心別人

  很多父母會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小孩,造成孩子誤以為自己最大、最重要。「媽寶多半自私,只知道別人要關心他,不知道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劉墉說。

  這種行為最常在吃東西的時候見到,孩子一看餐桌上有好吃的東西,問都不問、立刻挾走。劉墉認為,爸媽一定要教孩子:「你拿走最好吃的,還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沒吃呢。你應該先拿自己眼前的這塊,如果你要拿最大或最好的,必須問大人可不可以。」

  要教孩子心裡有別人,凡事考慮到他人。例如:當你雙手拿著垃圾要出門倒的時候,教孩子幫忙把門打開;進出公共場合,注意後面有沒有人,才不會隨手放掉大門,打到後面的人。

  常見父母在做事、抬東西,孩子在旁邊看,問孩子怎麼不幫忙?他們壓根沒有想到別人、不知道要幫忙。「孝順也是要教的,超人和神力女超人教不出孝順的孩子,因為什麼事情都是你幫他解決。」劉墉說。

5.尊重他人

  很多親子會為孩子的房間太亂而起爭執。劉墉只有一個原則,「孩子的房間再亂,大人可以不管,因為那是他自己的空間,他對他自己負責。但是出了房間,你必須尊重別人、顧慮別人,維持公共空間的乾淨。」

尊重│學習

6.學習對植物或寵物負責

  劉墉指出,若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養小寵物,「人有天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絕大多數的孩子,看到小寵物都會心生憐愛,想要關心牠、照顧牠。」兒子和女兒小時候,劉墉讓他們養小寵物,全家一起照顧,教孩子對寵物負責任。

  如果孩子對對寵物沒興趣或沒耐心,退而求其次,要求他對植物負責,若沒有好好照顧的話,植物會枯萎。若再不行,就改為要求孩子對東西負責,例如:腳踏車、電腦、手機等,必須愛惜它、負起保管好的責任。

7.讓孩子有機會獨立生活

  想要培養出一個負責、獨立的孩子,首先你必須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劉墉指出,如果孩子從小都不曾離開家,連大學也在同一個城市、住在家裡,孩子怎麼有機會獨立呢?

  「每個孩子需要兩次斷奶,第一次孩子小時候,第二次是孩子大了,但常常不是孩子賴著媽媽不走,而是媽媽捨不得孩子離開。」

  很多父母在孩子離家或住校之後,發現孩子突然長大了。劉墉笑說,自己一直到美國念書才學會洗衣服,為什麼呢?「因為之前沒有機會呀。」換句話說,大人得先給孩子製造機會,孩子才可能脫胎換骨啊。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從2至20歲,避免養出媽寶的「分齡」教養法》就算是再小的孩子,也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別剝奪孩子獨立的機會
劉墉:「媽寶老公才是寶!」都什麼年代,你還相信孝順媽媽的男人們比較疼老婆? 婚結下去,欲哭無淚
婚前進的水、婚後流的淚,自己的隊友自己教!逆媳一旦養成,便是頭也不回的氣魄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
 文/媽寶是如何養成的?劉墉:爸媽可以疼孩子但不能寵,生活中這樣教,幫孩子「製造」7種成長機會
 更多文章請見 未來Famil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未來Famil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