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深夜me time> 從殺警事件看殺人犯的養成:脆弱家庭難教養,該如何求援?

從殺警事件看殺人犯的養成:脆弱家庭難教養,該如何求援?

前日發生的台南殺警案震驚社會,隨著凶嫌林信吾的落網,林信吾的家庭背景也陸續被媒體爆出;殺警案不只讓三個家庭一夕間心碎,也不禁讓人再度思考:殺人犯的養成與家庭教育的關係?面對脆弱家庭,我們能給予或尋求什麼樣的協助呢?

  前日(8/22)發生的台南殺警案震驚全台,兩名警員在追緝贓車時,遭到歹徒林信吾持刀奪槍攻擊,造成兩名警員不幸殉職;經過警方一天的強力追捕,凶嫌林信吾於昨日(8/23)凌晨在新竹客運站落網。

  據警方描述,林信吾在逃逸過程中,不斷變換各種交通工具,甚至還在台南新營持空氣槍犯下一起超商搶案,爾後逃至高雄,再搭客運北上,最終在新竹落網。提到凶嫌的犯罪動機,台南市警局局長方仰寧表示,凶嫌稱在公墓喝酒時遇員警查緝,拿刀抵住員警的脖子後,遭到員警喝斥「放下刀子」,並開槍以示警告,因而瘋狂刺殺員警。

推薦閱讀:擄殺馬籍女大生兇嫌父母道歉信:以命償命。沒有父母會花20年養一個殺人犯,家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台南殺警案|殺警案|林信吾
(台南殺警案震驚社會。圖/翻攝自Newtalk新聞)

原生家庭:媽媽曾因為割下男友生殖器判刑

  隨著凶嫌林信吾的落網,林信吾的家庭背景也陸續被媒體爆出;審視林信吾的原生家庭,林信吾的母親曾持水果刀割下同居男友的生殖器而被判刑3年6個月,被判刑前,甚至逃亡長達9年的時間才被逮捕歸案。

  據悉,林母曾交往一任男友,這名男友卻經常向她借錢,最後為了滿足對方的需求,她甚至向地下錢莊借錢,但礙於經濟拮据、無法償還債務,不斷遭到地下錢莊的追討,然而,積欠的債務尚未還清,林母卻發現男友還有其他的女友;最後,在債務及感情雙重壓力下,林母憤而持水果刀將男友的生殖器割下,丟棄後逃逸。

  對於兒子犯下的罪刑,林母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管不動兒子,兒子平時被罵就不會回話,只會靜靜地挨罵,她也曾多次勸兒子找工作卻都沒有結果,兒子也都沒有賺錢養過她,孰料今竟犯下殺警案,林母表示,自己已一大把年紀,無力替兒子善後,也直言:「他(林信吾)如果怎樣我也不會去看他,看要槍決還是怎樣都好。」、「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去承擔啊!」

脆弱家庭|失能家庭|殺警案
(脆弱家庭難教養,該如何求援?圖/shutterstock)

沒有人想養成殺人犯,但有時家庭就是無能為力

  台南殺警案不只讓三個家庭一夕間心碎,也不禁讓人再度思考:殺人犯的養成與家庭教育的關係?「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是出自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經典台詞,的確沒有一個爸爸媽媽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殺人犯,但殺人犯的養成卻與家庭教育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檢視殺警凶嫌林信吾的家庭背景,會發現林信吾的原生家庭屬於「脆弱家庭」。

      脆弱家庭背後可能隱藏貧窮、失業、家族成員犯罪、吸毒、酗酒等因素,也有人未成年就生小孩,就是俗稱小爸爸、小媽媽。甚至是物質缺乏、遭逢急難、經濟支柱生病、出意外等,都可能讓家庭出現困境,成為脆弱家庭。

      若家庭成員及時對外求援,就可以多一份支持的力量,重擔可以稍微減輕。

  依據行政院107年2月26日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內容「脆弱家庭定義」係指:家庭因貧窮、犯罪、失業、物質濫用、未成年親職、有嚴重身心障礙兒童需照顧、家庭照顧功能不足等易受傷害的風險或多重問題,造成物質、生理、心理、環境的脆弱性,而需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的家庭。(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那些被遺忘的脆弱家庭,如何辨識?

    脆弱家庭可能會因上述種種原因與情形,無法給予孩子充分的照顧,甚至有可能讓整個家庭處於犯罪或其他不安定的負面環境或風險中;而六大「脆弱家庭需求面向」如下:

面向一:家庭經濟陷困需要接受協助
面向二:家庭支持系統變化需要接受協助
面向三:家庭關係衝突或疏離需要接受協助
面向四:兒少發展不利處境需要接受協助
面向五:家庭成員有不利處境需要接受協助
面向六:因個人生活適應困難需要接受協助

脆弱家庭如何尋求協助呢?

      殺人犯的養成,有時候不只是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這些脆弱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早點受到幫助,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憾事發生!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設有「脆弱家庭服務專區」,若發現身邊有人疑似遭到不當對待、被疏忽照顧,或是遺棄,都能透過「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進行線上求助/通報、電話諮詢,或查詢受理狀況。

      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時,經初步評估符合脆弱家庭之兒童及少年者,都應於知悉或接獲通報時起十日內進行訪視評估,並於三十日內提出評估報告。


      當機構發現主要照顧者有自殺、精神疾病、酒藥癮等情形,因資源匱乏或資源不足,無力提供兒少基本生活所需,或無法協助兒少發展所需資源,就可以介入。在兒少因不適應行為而有照顧問題 如: 逃學、逃家、遊蕩等偏差行為,也可以及早進行輔導。

      或是家扶基金會利用源自美國的Wraparound方案,讓指導員融入問題家庭,協助解決問題。

      例如屏東家扶中心就曾接過女性單親家庭個案,小哥哥因為需要照顧弟妹,讓弟妹,導致心理不平衡,出現言語暴力,弟妹則在母親面前有退縮的現象。指導員觀察這個單親家庭,鼓勵母親利用每天早晨擁抱孩子,說說正向話語,漸漸的,親職壓力得到紓緩,孩子相處也愈來愈平和。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當父母,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生養在資源豐富的家庭。若是每個人能夠多雞婆一點、伸出援手,就能拆除更多這些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減少憾事發生。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孩子無條件的愛被辜負了嗎?NETFLIX《母子情劫》,一部讓母親看了都心碎的電影
全台隨機殺人,今年已逼近十起…拒絕下一場悲劇,你最好搞清楚這些殺害是如何發生!
《2049:完美預測》林柏宏、邵雨薇直戳父母的恐懼:既視孩子未來是殺人犯,你還會愛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