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常喘又累⋯但心臟檢查沒事?這種「心病」4成檢查不出:女性更易得

常喘又累⋯但心臟檢查沒事?這種「心病」4成檢查不出:女性更易得

台灣老年人住院主因不是癌症,竟是「心衰竭」!雖多數民眾對於心衰竭都有基本認知,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心衰竭也有分類。其中「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常被忽略,比起男性更好發於女性,還存在許多複雜的共病風險。

文章目錄

心衰竭│心臟收縮│女性│共病風險
 
  台灣老年人住院主因不是癌症,竟是「心衰竭」!雖多數民眾對於心衰竭都有基本認知,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心衰竭也有分類。其中「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常被忽略,比起男性更好發於女性,還存在許多複雜的共病風險。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表示,當心臟無法推送足夠的血液,維持身體所需的氧氣和養分,便會引起心衰竭,疲累、易喘、水腫是最常見的外顯症狀。病因除了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疾病外,新陳代謝疾病也會引起心衰竭。
 

心衰竭有分類,女性當心診斷困難、共病更多

  心衰竭常見可分為心臟收縮力不正常(HFrEF)和收縮力正常(HFpEF)2種,後者較難診斷出來;以發生比例來說,臨床上每10人中有5人是HFrEF,4人為HFpEF,另外1人為較少見的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HFmrEF)。

  無論是哪種型態的心衰竭,外顯症狀皆相同,但吳彥雯指出,若比較HFrEF及較難診斷的HFpEF,好發性別及共病種類仍有差異。以馬達來比喻:

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FrEF)

  因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就像馬達電力不足,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

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FpEF)

  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則像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其外觀雖沒有改變,但因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故較難被診斷出來,導致許多病患錯失最佳就醫時間。

  吳彥雯解釋,心衰竭的患病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其中女性罹患HFpEF的比例較高。在共病種類方面,HFrEF常見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又稱冠心症)的病患;而HFpEF所罹患的共病通常更多,較常見心房顫動、高血壓等疾病特徵,許多複雜的疾病症狀相互干擾下,更增加確診的難度,甚至影響治療。

心衰竭「性別比、共病特徵」一表比較

心臟收縮力│心衰竭(女性罹患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比例較高/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提供)

心衰竭的治療及照護方法?

  吳彥雯表示,目前HFrEF已有第一線藥物可醫治,但HFpEF不僅難確診,且根據2021年歐洲心臟醫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公布的治療指引中,並無建議的治療方式,僅能緩解症狀。

  由於心衰竭屬於慢性疾病,常會受到其他疾病干擾,或症狀與正常老化相似,一般民眾較不易利用疾病徵兆或嚴重度,來判斷自己是哪一種心衰竭。因此她建議,一但出現心衰竭症狀,想要找出正確分類及相應治療方法,仍需盡快到心臟內科看診,接受病史詢問及心臟超音波、血液檢驗等完整檢查,確保心臟健康。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也補充, 糖尿病、高血壓是心衰竭的源頭病因,有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合併心衰竭。民眾常聽到心血管疾病不能吃太油太鹹,其實針對心衰竭在飲食照護上也略有不同,相較冠心症著重在不能吃太油,心衰竭則是著重不能吃太鹹;此外在復健上,也呼籲患者配合心肺功能訓練、穩定服藥,才能避免惡化引發急症,危及性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三寶媽網拍直播喘不過氣,竟是心衰竭,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是關鍵!
三餐外時、缺乏運動,小心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找上門!醫師:護「心」七大重點要注意
不只長輩!上班族心悸、疲憊壓力大也可能發生心房顫動

 

👌本文由【優活健康網】授權
 文/常喘又累⋯但心臟檢查沒事?這種「心病」4成檢查不出:女性更易得
 更多文章請見 優活健康網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uho優活健康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