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哭!」等於是剝奪了孩子學習「處理不舒服情緒」的機會,跟著語言治療師這樣做!
當孩子毫無來由地哭鬧的時候,身為父母或師長的我們通常會感到非常地焦慮;人類基因為了讓下一代能繁榮茁壯,將我們的大腦和孩子的哭聲緊密連結起來。只要一聽到年幼孩子的哭鬧聲,我們的大腦就會直接進入備戰狀態,心跳急速上升,準備採取行動!
父母期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處理情緒
語言治療師Eunice解釋,所以當嬰兒變成一個會走路、會說話的幼童,我們自然而然會期望他們不再用哭鬧的方式表達需求,而是學習用我們的方式處理情緒,畢竟誰能承受一天到晚都處在備戰狀態之中呢?
但是當孩子被情緒淹沒時,會同時失去判斷能力和語言能力。所以當我們問正被情緒淹沒的孩子「怎麼了?」通常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
孩子不一定是感到悲傷!
其實孩子的哭鬧並不是悲傷的反應,可能是因為憤怒、沮喪、恐懼、興奮、困惑、焦慮。不論是什麼原因,哭鬧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健康地處理情緒的方式。
剛出生的嬰兒,透過哭泣來讓身邊的人知道「我有困難需要被解救」,一歲到三歲的幼兒,哭鬧是正常發展過程,他們透過哭鬧傳達「我失去與爸爸媽媽的連結了,我需要被理解。」
更大的孩子,如果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夠理解、無法用語言順利地表達自己,也同樣會用哭鬧的方式表達不滿。
推薦文章:孩子情緒失控別擔心,救援隊出動!

而面對哭鬧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以下三件事:
一、允許孩子哭泣
任何嘗試阻止孩子哭的行為,都是在告訴孩子「你的情緒不對」或是「你的情緒不重要!」情緒沒有對錯,沒有好壞,也沒有正面與負面,唯一的分別是「舒服的,和不舒服的情緒。」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是每個人建立個體獨特性的利基點,也是學習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好機會。
當我們面對孩子哭鬧時,就算孩子哭鬧的原因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如果我們無法認同孩子那一刻的感受,就等於剝奪了孩子學習處理不舒服情緒的機會。
作為父母師長,我們最終的目標都是「想要孩子健全地發展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儘管哭泣的孩子在我們眼中就像是個壞掉的警鈴,令人難以忍受,還是該盡量給予充滿同理心的成長環境,認可孩子正在經歷的情緒,讓孩子知道「所有的情緒,不論是舒服的或不舒服的,都非常的重要。」
二、幫助孩子說出現在的情緒
「情緒控制與調節」是從三歲以後才開始發展。換句話說,三歲以下的幼兒,就像是座活火山,情緒隨時噴發,這是非常正常的發展里程,而且會不斷持續直到三四歲後,才會開始露出曙光。
在面對火山噴發的孩子(被情緒淹沒的孩子),不論孩子是兩歲的無敵火山、是三歲的偶發火山、還是四五歲的悶燒火山,我們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都是一樣的:「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現在的情緒,做情緒發覺教育。」
幫孩子說出情緒能讓孩子知道:
(1)我們有看到他們被情緒淹沒的事實
(2)我們認可他們的情緒
(3)他們在經歷的感受有專屬的名字
將情緒命名,是學習情緒調節與控制的第一步。
三、耐心且溫柔的陪伴
當孩子哭鬧時,請盡量避免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當我們成功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的時候,也是我們成功剝奪孩子「學習與不舒服情緒共處」的機會。
是的,如果今天孩子正在跟別人搶玩具,我們提供另一個新奇有趣的玩具,雖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也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今天孩子哭鬧是因為:我們幫她把鞋穿上,但她其實想自己穿鞋,這時用玩具轉移注意力,只會讓孩子哭得更兇,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人注意到我的感受和需求!」
未成年的孩子還無法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決定,當他們覺得「沒有人注意到我的感受和需求」的時候,大概就像是我們成人覺得被全世界拋棄一般的恐懼、害怕、和寂寞。
面對哭鬧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溫柔耐心地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這個舉動讓孩子知道「即使我現在感覺很糟糕,爸爸媽媽也不會因此而拋棄我,我現在很安全」,進而發展安全依附關係。
推薦文章:情緒管理怎麼做?當孩子情緒失控哭鬧,10個方法讓情緒降溫


其他事,等情緒平靜之後再說!
動不動就被情緒淹沒、時不時就需要火山爆發,真的不是孩子的錯,這是他們正常發展的過程。而且孩子唯有在「情緒平靜和覺得安全」之後,才有能力思考、學習、或使用語言。
語言治療師Eunice表示,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與其懲罰孩子的情緒,不如抓緊機會,透過「允許孩子哭泣」、「替孩子說出情緒」、「耐心溫柔地陪伴」三步驟,幫著助孩子建立「情緒調節與控制」的根基。
本文由【語言老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語言老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