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孩子回家說不喜歡老師!要老師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親師溝通很重要

孩子回家說不喜歡老師!要老師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親師溝通很重要

親職作家彭菊仙提醒,家長要理解到,現在的老師,真的很忙,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常常是沒有機會看到孩子的全貌的,例如可能只看到孩子上課坐不好、愛動來動去,卻看不到孩子其實很有創意、很善良貼心等等。

幼兒園│師生關係│師生溝通

親職作家彭菊仙提醒,家長要理解到,現在的老師,真的很忙,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常常是沒有機會看到孩子的全貌的,例如可能只看到孩子上課坐不好、愛動來動去,卻看不到孩子其實很有創意、很善良貼心等等。

「我家辰辰比較活潑,常被老師罵,怎麼辦?」 

「本來我家小臻要代表班上去比賽,結果老師竟然臨時換人,可以這樣嗎?」 

「我們老師好像很冷淡,又很兇,孩子回來說不喜歡……」 

開學至今,各大親子社群最常見的PO文,莫過於跟「老師」相關的文章,例如不習慣或不滿意老師的教學或帶班方式、孩子跟老師不對盤等等,甚至孩子已經跟老師有不愉快、擔心孩子被老師「貼標籤」……。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該如何協助孩子呢?專家建議,家長可以在處理好孩子的情緒、釐清事情全貌之後,扮演孩子跟老師之間的橋樑,而且不妨善用「夾心餅乾式」的溝通法,讓親師溝通更順利。 

先釐清「到底是誰」不喜歡老師 

「如果大人跟老師接觸後,不喜歡老師的某些特質,這是大人自己的事,跟孩子沒有關係,」友緣基金會社工師楊淑芬說,首先,家長要先確認,是否只是自己對老師不滿,而這箇中原因很複雜,例如有人就是會不自覺想反抗權威角色,也有人是對老師有過度期待,覺得老師就該無時不刻關心孩子、不能說錯話、不能兇……如果是這種情況,大人自己調適好就好。 

假若真的是孩子不喜歡老師,那就再跟孩子聊一聊,進一步瞭解原因為何。親職教育講師、人稱「澤爸」的魏瑋志提醒,跟孩子聊時,大人要有敏感度,「孩子講的不一定會是百分百原貌,可能只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例如老師罵他,他可能不會講是自己有錯在先。」 

家長聽到孩子被罵,當然會心疼,但也要想想:「真的是這樣嗎?」畢竟隱惡揚善是天性,最好多問細節、兜出事情的全貌,例如可能是因為孩子先冒犯了別人或真做錯事,才被老師罵。 

確認孩子心態,接納「純抱怨」 

假如還原事實後,真的是老師做的不好,澤爸說,此時得確認孩子的心態,看看孩子到底是單純抱怨、還是內心已經受到傷害,老師是一時狀況不好、還是長期作法值得討論。 

如果只是偶發事件、孩子只是單純抱怨,那就先陪孩子生氣,讓他抒發心情,「就像我們也會想抱怨主管、抱怨同事一樣,就聽孩子抱怨就好,」澤爸強調,有時是反而是大人太過於介意孩子的抱怨,放大問題。 

但如果是老師真的作法有待商榷,那就要找老師溝通,澤爸提醒,家長一定冷靜處理,千萬不要威脅老師要找議員、找媒體、找教育局、找校長等等,這樣會破壞與老師之間的信任關係,可能會引發老師直接放棄孩子,以後完全「放生」。 

「夾心餅乾」式溝通,展現合作態度 

所謂「夾心餅乾」式溝通,澤爸說,就是用良善的開場跟良善的結尾,中間再包夾真正想跟老師溝通的內容,全程都要展現真誠、希望跟老師合作以解決問題的態度。 

「一開始就要謝謝老師平常的付出,在話語中,要透露出『孩子很在乎老師的說法跟作法』,誠心向老師請教『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在家裡做的?』、『怎麼樣能讓孩子在學校符合老師的規範?』最後也別忘謝謝老師給的建議,」澤爸強調,千萬別指責老師,這樣會引發老師的防衛心理,於事無補。 

楊淑芬進一步指出,假如對老師採取某個作為有意見,可以在謝謝老師的付出之後,讓老師知道孩子的心情,然後請教老師這樣做的動機,接著再表達「擔心孩子誤解老師,我可以怎麼做呢?」重點是,讓老師覺得親師是共同合作的,而不是把問題丟給老師。 

扮演橋樑,讓老師明白孩子的努力與付出 

親職作家彭菊仙提醒,家長要理解到,現在的老師,真的很忙,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常常是沒有機會看到孩子的全貌的,例如可能只看到孩子上課坐不好、愛動來動去,卻看不到孩子其實很有創意、很善良貼心等等。 

老師需要更多資訊,才能把對孩子的認識,從「主觀片斷」到「客觀全面」,彭菊仙建議,家長要扮演其中的橋樑,多把握機會溝通,讓老師瞭解孩子。 

比方說,她自己會運用禮拜三下午去找老師,帶些孩子在家手作的小物,讓老師知道孩子其實很有創意,或是在聯絡簿中分享孩子貼心幫忙的事情,讓老師知道孩子其實很善良,「擴大老師對孩子的瞭解,讓老師看到孩子的優點,慢慢改變對孩子的看法。」 

慢慢的,老師知道她的孩子雖然愛聊天,但是很善良、對外在事物也充滿好奇,有一次,就讓孩子代表班上去參加說故事比賽,後來得了獎,老師就漸漸地比較喜歡孩子了。 

彭菊仙強調,家長要避免在老師面前醜化孩子,例如跟老師說「他就是很散啊!」「在家裡也管不動啊!」之類的,有些家長覺得這是一種幽默,也有家長是不自覺的想藉此卸責,但其實是幫倒忙。 

不只老師會對學生貼標籤,學生也會對老師貼標籤,家長要幫助孩子接納老師、看到老師正面的部分。最簡單的作法是,轉達老師的話給孩子聽時,用一點小技巧,彭菊仙舉例,孩子原本就皮皮的,學校日、親師對談後,可以跟孩子說:「老師說你很熱心,感謝你常常幫忙他做一些小事情,老師說你如果上課更專心一點,就更好了。」孩子聽了,覺得老師原來對自己是有正評,心中慢慢就會有一些變化。 

假若家長已經跟老師無法溝通、甚至交惡,或老師真的已經貼孩子標籤,難以扭轉,基隆市長樂國小老師沈雅琪建議,在國小階段,是可以考慮轉學的,給孩子一個新的環境,再觀察看看是不是有相同的問題,如果孩子還是有相同的問題,那問題就是出在孩子身上,如果沒有,那及早離開那樣的環境,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好的。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一起讓孩子變得更好!親師聯絡簿溝通6大訣竅
幼兒園生活,有賴於良好的師生關係!幼兒園園長&家長分享溝通技巧,有助學齡前孩子的成長
【曾郡秋專欄】疫情下數位學習,發現家長與師生間三角「新」關係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
 文/孩子回家說不喜歡老師,請爸媽先確認一件事!要老師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親師溝通很重要
 更多文章請見 未來Famil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未來Famil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