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愛拖延?王意中心理師:愈是時時刻刻提醒他,愈學不會時間管理和自律,請把責任交還給孩子
很多爸媽會不時提醒孩子該做的事,「把孩子當成像鬧鐘一樣,不會響就大力地拍兩下。」但是大人愈是提醒,孩子愈學不會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與其不時的拍他,不如教他如何用手機或計時器設定時間,提醒自己。」
許多親子衝突的引爆點在於,孩子拖拖拉拉,如早上賴床、上學快遲到、寫作業寫到三更半夜或是缺交作業,常惹得爸媽爆氣。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拖延,心理學認知行為學派將拖延定義為「經驗性迴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因為討厭該做的事或是為避免厭惡的經驗或事件,而採取拖延。
拖延就像「蛀蟲」,一點一滴蠶食掉我們的時間,如果經常性地拖延,生活將陷入一團糟。重點是,孩子為何拖延?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指出,拖延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①面對後果,覺得無所謂:如功課沒寫完,去學校補寫就好;②生活排太滿:既補習又安親,加上學多項才藝,待辦事項太多;③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例如寫作文時字斟句酌,時間到交不出來;④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時間花在別人身上,結果沒空寫作業。
前敦化國中輔導組長林佳慧觀察,國中生孩子拖拉的常見原因包括:①沒有動機;②缺乏責任感;③認為任務太困難,自覺做不好或做不到;④雜事太多,正經事忘記做:國中生把許多心力放在人際上,關注別人的情緒,林佳慧形容:「地鼠太多隻,不知道先打哪一隻好。」
針對孩子經常性拖延,王意中建議爸媽對症下藥,讓孩子負起自己的責任。
解方1:營造專注的環境
關於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的問題,若撇除生理因素問題如握力差、精細動作有問題,如果是孩子比較容易分心,建議爸媽降低環境的干擾,幫助他養成專心的習慣。
解方2:把時間管理的責任交還給孩子
王意中比喻,「爸媽和老師很容易把孩子當成像鬧鐘一樣,不會響就大力地拍兩下,就響了。」但你愈是時時刻刻的提醒他,他愈學不會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與其不時的拍他,不如教他如何用手機或計時器設定時間,提醒自己。」
解方3:找出孩子在乎的「點」
很多時候孩子拖延,是因為「行為沒有後果,或是他不在乎後果,」王意中說。例如早上賴床、吃早餐慢吞吞,孩子根本不怕會遲到,反正爸媽擔心上班遲到,一定會把我準時送到學校。
當孩子不用為自己的拖延行為,付出代價時,他自然不在乎、不想做出改變。王意中建議,家長要找出孩子在乎、在意的「點」;如果孩子在乎的是自己的權利被剝奪,像是作業沒寫完不能玩手機;爸媽要貫徹到底,規定不能玩手機之外,也不可以去看電視或玩別的,「否則權利剝奪的效果會被抵銷,」要讓他去做不那麼喜歡的事,效果才不會被抵銷。
王意中表示,讓孩子面對後果有個大原則,「不傷身、傷心,不要打也不要罵得一無是處。」
解方4:和孩子討論什麼是重要必做的事
王意中有三個孩子,從小他就教孩子,每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狀態,適合做不同的事情,並且常跟孩子分享,自己是如何找出最適合自己做事的時間和方法。
良好的時間管理力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且緊急。王意中指出,通常大人認為重要緊急的事,和孩子的認知不太一樣,例如:孩子可能認為晚上上網很重要,王意中會要求孩子說服爸爸「這件事情重要在哪裡?現在做這件事對你的實際幫助是什麼?」如果孩子無法說服爸爸,換爸爸來說服他為什麼現在要做這件事。
王意中認為,這樣的能力需要不斷地練習。他也建議,家長心平氣和、好好地和孩子討論,「重點不在於,否決小孩的看法,而是讓他真的想過,就知道自己的時間到底要不要花在這件事上。」
解方5 腦海中預演未來一周的行事曆
王意中分享,讓孩子掌握時間感的一個方法是,讓孩子看看第二天以及未來一周的行事曆,不僅可以讓孩子思考自己隔天或當周該做哪些事情,在腦海中「先預演」,有助於掌握時間和做事的節奏。
王意中常和三個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行程,以及如何安排交通動線和時間,親子一起出門時適時做機會教育,預留行程的「安全時間」,不要把時間壓到最後一刻,這樣子很容易緊張焦慮。
在王意中家,親子之間做約定前,一切可以討論,但「一旦約定好在某個時間點前把事情做好,就不可以找藉口拖延;在我們家,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王意中說。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父母別沉浸在孩子能如期做好的幻想中,多做一個步驟,陪孩子踏出第一步!
.【黃老斯聊教養】爸媽過度協助.恐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與自信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心理師傳授8招:先反省你傳達的是「有效指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