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做自己」讓男人更辛苦?「家」是夫妻二人共同組成的單位,應是一起分工而非幫忙!
以前的女性總是吃苦耐勞,動輒生四胎以上並且負擔所有家務、帶孩子,有的還要幫忙兼做生意,完美實踐了傳統女性的美德。
時代更迭,現代女性擁有更多的自主性,老公也逐漸懂得共同承擔,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完美嗎?
蔡佳芬描述,其中一位說,自己現在如果在大台北地區應酬都不能喝酒,無論應酬或加班,晚上八點半前都一定要結束,因為女兒補習班九點半下課,他得負責去接女兒回家。
另外一位嘆了口氣,說:「你這樣還好啦!我老婆上個月剛做完月子,現在白天一打二,整天脾氣都不好。她說我如果有排出差的話,高鐵方便就當天來回,這樣才能幫兒子洗澡。」
然後不知道是哪一位說:「沒辦法,以前的女人就是比較顧家,男主外女主內,你就負責外面的工作就好,家裡老婆會去照顧。但現在社會不是啊,那些網路文章什麼的,都鼓勵女人要做自己、愛自己!可是她們想做自己,我們男人就只好辛苦去承擔了啊!」
蔡佳芬表示,身為他們口裡「那些網路文章」的作者之一,聽到這幾位男士的發言,其實真的很想轉頭對他們說:「家事、孩子,應該是彼此溝通之後的『分工』,從來不是現代女人要『做自己』,才逼男人『辛苦承擔』吧!」
既然「家」是夫妻二人共同組成的單位,家務事、養兒育女這些瑣事,自然也應該是分工的結果。現代社會已經不像是過去,強調勞動力的農業社會結構,夫妻雙薪的情況也已經十分普遍,但我們在家務事和育兒的領域裡,看到男性真正「有意識分工」的現象,卻不算普遍。
(家是夫妻兩個人共同組成的,家事、帶孩子應是兩人一起溝通後的分工,而非只是幫忙。)
以往農業社會的全職媽媽們,逐漸走入職場後,「母親」這個名稱背後的工作內容,卻沒有太大的變動。還是有太多的媽媽,一大早幫孩子和丈夫做早餐、送孩子上學、自己趕去上班,晚上回家還得接孩子下課,再忙著煮飯、洗碗、洗衣,中間還得分神注意孩子的功課、聯絡本檢查簽名......
女人在現代社會,像是開外掛一樣,不但需要在職場上奮戰,回家還得與家務、與孩子奮戰。
再加上,這個社會對「母職」其實仍有相當嚴苛的標籤。
我也曾經在不同的場合,親耳聽見一些婆婆媽媽閒聊:「現在媳婦好命喔!我媳婦上班回家,只要負責陪孩子寫作業,晚餐都是我兒子煮!」言下之意就是認為,為人母應該要包辦家中大部分的事務;一旦過程中有了男人的「幫忙」,就顯然是「很好命」。
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意識到,男女在彼此溝通的前提下,一起為家務事、為孩子付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而不是誰比較「命苦」、誰比較「好命」呢?
(有老公「幫忙」所以很好命?是社會無形中給母職的一種標籤。)
當現代女性所受的教育、所獲得的薪資,已漸漸可與男性並駕齊驅,但整個社會在「家庭觀念」卻還是十分傳統,對於「母職」的認知依然刻板,那麼會有多少女性願意放棄自己原有的一切,心甘情願地生孩子?
我在粉專提倡女性「做自己」的文章,其實跟生孩子一點也不衝突。甚至,當女性願意成為自己,她有力量、有眼光,去找到一個與自己三觀相合的伴侶,那麼自然會願意與他一起孕育下一代。
就如同我前面所說:「家」是夫妻二人共同組成的單位,而家務事也應該是夫妻彼此溝通、協調後,分工的結果。由衷期盼我們的家庭觀念,也能逐漸跟上社會蛻變的步伐,才能讓更多女性願意成為母親。
本文由【蔡佳芬醫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原來這是老公們的心聲?
身為讓女性變得更自信的皮膚科醫師蔡佳芬,某日在咖啡廳不經意聽到幾位已婚男士對話,話題環繞在家務事的承擔量上,並且比了一陣子,令她有感而發。蔡佳芬描述,其中一位說,自己現在如果在大台北地區應酬都不能喝酒,無論應酬或加班,晚上八點半前都一定要結束,因為女兒補習班九點半下課,他得負責去接女兒回家。
另外一位嘆了口氣,說:「你這樣還好啦!我老婆上個月剛做完月子,現在白天一打二,整天脾氣都不好。她說我如果有排出差的話,高鐵方便就當天來回,這樣才能幫兒子洗澡。」
然後不知道是哪一位說:「沒辦法,以前的女人就是比較顧家,男主外女主內,你就負責外面的工作就好,家裡老婆會去照顧。但現在社會不是啊,那些網路文章什麼的,都鼓勵女人要做自己、愛自己!可是她們想做自己,我們男人就只好辛苦去承擔了啊!」
應是「分工」而非辛苦承擔
聽到這裡,讓她不禁嘆了口氣。蔡佳芬表示,身為他們口裡「那些網路文章」的作者之一,聽到這幾位男士的發言,其實真的很想轉頭對他們說:「家事、孩子,應該是彼此溝通之後的『分工』,從來不是現代女人要『做自己』,才逼男人『辛苦承擔』吧!」
既然「家」是夫妻二人共同組成的單位,家務事、養兒育女這些瑣事,自然也應該是分工的結果。現代社會已經不像是過去,強調勞動力的農業社會結構,夫妻雙薪的情況也已經十分普遍,但我們在家務事和育兒的領域裡,看到男性真正「有意識分工」的現象,卻不算普遍。
(家是夫妻兩個人共同組成的,家事、帶孩子應是兩人一起溝通後的分工,而非只是幫忙。)
現代女性工作、家務兩頭燒
擔任小學老師的朋友,就曾經說過,放學期間,如果站在小學與附幼門口,就可以看見等孩子下課的,大多是母親;親師懇談、班級群組的參與,也幾乎都是母親。孩子生病了,即使是雙薪家庭,接獲老師通知後,也大多是母親匆匆忙忙趕來接孩子......以往農業社會的全職媽媽們,逐漸走入職場後,「母親」這個名稱背後的工作內容,卻沒有太大的變動。還是有太多的媽媽,一大早幫孩子和丈夫做早餐、送孩子上學、自己趕去上班,晚上回家還得接孩子下課,再忙著煮飯、洗碗、洗衣,中間還得分神注意孩子的功課、聯絡本檢查簽名......
女人在現代社會,像是開外掛一樣,不但需要在職場上奮戰,回家還得與家務、與孩子奮戰。
「好命」是一種標籤!
很多男性慢慢開始負責一些家務,但就如同我在咖啡廳聽到的聲音一樣,仍然有不少男性,是以「幫忙」的想法來「勉強承擔」;他們並不明白這些觀念的改變,是為了「真正的平等」,而進行「合理分工」。再加上,這個社會對「母職」其實仍有相當嚴苛的標籤。
我也曾經在不同的場合,親耳聽見一些婆婆媽媽閒聊:「現在媳婦好命喔!我媳婦上班回家,只要負責陪孩子寫作業,晚餐都是我兒子煮!」言下之意就是認為,為人母應該要包辦家中大部分的事務;一旦過程中有了男人的「幫忙」,就顯然是「很好命」。
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意識到,男女在彼此溝通的前提下,一起為家務事、為孩子付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而不是誰比較「命苦」、誰比較「好命」呢?
(有老公「幫忙」所以很好命?是社會無形中給母職的一種標籤。)
做自己與生孩子並不衝突
大家都看見臺灣少子化的問題,政府也頻頻推出各種福利政策。但,我們是否能夠好好去檢視,生育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暗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裡?當現代女性所受的教育、所獲得的薪資,已漸漸可與男性並駕齊驅,但整個社會在「家庭觀念」卻還是十分傳統,對於「母職」的認知依然刻板,那麼會有多少女性願意放棄自己原有的一切,心甘情願地生孩子?
我在粉專提倡女性「做自己」的文章,其實跟生孩子一點也不衝突。甚至,當女性願意成為自己,她有力量、有眼光,去找到一個與自己三觀相合的伴侶,那麼自然會願意與他一起孕育下一代。
就如同我前面所說:「家」是夫妻二人共同組成的單位,而家務事也應該是夫妻彼此溝通、協調後,分工的結果。由衷期盼我們的家庭觀念,也能逐漸跟上社會蛻變的步伐,才能讓更多女性願意成為母親。
本文由【蔡佳芬醫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