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爭寵比較爸媽想公平都來不及,遇路人卻一秒破功?心理師:用「祝福與肯定」取代比較!
家有二寶以上的爸媽都知道,孩子們好的時候很好,但吵起架來吃醋、比較、爭寵、欺負樣樣來,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公平對待。
孩子被比較時「即時防禦」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於臉書粉專表示,和孩子出門,最常遇到的難題就是路人把兩個孩子做比較!
她分享自己二寶,弟弟天生吃貨、哥哥愛玩愛動,弟弟在疫情之後就是暴風成長。常聽到的是:「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呀?哇,哥哥要被趕過去了,要多吃一點喔!」
大部分的時間,她都會回應:「他們個性不一樣,或是他們都很健康,也有些時候來不及回應。」即使有時防不勝防,她也會盡量回應表態,讓孩子聽到自己的想法。
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特個體
前幾天又出現類似的打招呼,這次的比較溫和,是說:「哇,是兄弟還雙胞胎?快差不多高了!」
曾心怡描述:「哥哥在其他人出電梯後說:『媽媽,踢足球的人會比較矮。』我明白他在意了,然後他用他的方式防衛。
我說:『哇,真的喔?是因為最近大家在討論Messi嗎?』
哥哥搖搖頭:『沒有,真的,踢足球比較長不高。』
我沒有想去反駁這個論點,我問:『如果是這樣,你還是想要踢足球嗎?』他點點頭。
我說:『那就是你是喜歡踢足球的人,弟弟是喜歡吃飯的人,你們不一樣。』」
(當孩子被比較時,要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不一樣,沒有好或不好!圖/shutterstock)
懂得欣賞孩子優點
曾心怡覺得「比較」的議題,真心很難:「因為就算我們再怎麼避免比較,但環境中就是會有各種聲音、各種比較,父母不可能成為那個完全防堵的人,也不應該這樣做。」
「但我希望帶給孩子的就是,你們有各種不同。沒有哪種特質是一定的好壞,我想盡量的欣賞孩子、表達我的欣賞,讓孩子也能夠欣賞自己。欣賞自己不等同於自大,反而可以變成自我修正與成長的基礎。」
用「祝福與肯定」取代比較
「我有時在想,其實路人鄰居有時大概也不知道怎麼在尷尬的電梯聊天吧,至少我是這樣的。」曾心怡建議,如果能用祝福、肯定,取代比較,應該是皆大歡喜。例如:「你們看起來好開心喔!」、「聖誕快樂喔!」
歲末與農曆年,是相聚的時刻,餐桌上的各種問候,常避不了各種比較的話題。我們都曾經是在長大過程中被比較的小孩,不論在比較中是被讚賞的、還是被說加油的,那都不會是愉悅的經驗;在話題中比輸了羞愧、比贏了也尷尬。
而有時一句祝福肯定的話,能讓一個人開心很久。例如,早餐店的:帥哥美女早安!
適時展開親子對話互動
看完PO文,網友表示:「兩個孩子真的要提醒自己看出他們的獨特性欸,真的有時候都會不小心比較起來......」、「台灣早餐店老闆娘真的很會做人(生意)!」
也有網友分享:「我們家庭有個習慣,如果在外面接受到不好的訊息、或無法直接回應時,回家後我們都會有一段親子、對價值觀互動的時間。聽聽兩個兒子的看法和見解,練習尊重每個人都只是在有限生命經驗中、『主觀』的存在。」
小編也是從小被比較到大的孩子,尤其過年在親戚家,總有小朋友們的表演時間(眼神死)。如果遇到上述同樣的狀況,你們家都是怎麼做的呢?歡迎和我們分享。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facebook: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