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雙胞胎是同卵或異卵很重要!同卵雙胞胎類型多樣化,預後風險大不同
(懷著多胞胎的孕婦背負著大家想像不到的辛苦,對現代母胎醫師而言,照顧多胞胎的孕婦,更是一大挑戰。圖/shutterstock)
在多胞胎懷孕過程之中,任何一項與懷孕相關的併發症,例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早產、剖腹產,甚至是胎死腹中的機率,都是大大地增加的。孕婦在懷孕時身體的各種不舒適,如腰痠背痛、噁心嘔吐、下肢水腫等等也是倍增,而且不只是加倍而已,嚴格算來,用「平方倍」更為貼切,即雙胞胎可能是四倍風險,而三胞胎則可能是九倍!更多胎的懷孕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懷著多胞胎的孕婦背負著大家想像不到的辛苦,特別是近年來,懷多胞胎的孕婦更是比往年增加許多(高齡產婦本身就是「自然」產生多胞胎的危險因子之一,加上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進行試管嬰兒植入不只一顆胚胎),因此,對現代母胎醫師而言,照顧多胞胎的孕婦,可說是一大挑戰。
不同的雙胞胎類型,又各自有不同的問題要注意,首先就從雙胞胎是同卵或異卵分辨起:
同卵雙胞胎VS.異卵雙胞胎
照顧雙胞胎孕婦,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是同卵雙胞胎?還是異卵雙胞胎?因為他們有本質上的差異,就以最重要的「懷孕預後」來說,同卵雙胞胎的產科併發症發生率是異卵的6倍之多!
然而,在探討雙胞胎細節之前先要仔細正名一下,專業上不會用同卵或異卵來區分雙胞胎,而是用「絨毛膜數(chorionicity)」和「羊膜數(amnionicity)」來區分不同類型的雙胞胎。
用一個正常的單胎說明:一個正常的胚胎都有兩層膜,一層叫做「羊膜」,比較靠近胚胎,中間包覆的就是胚胎和羊水;一層叫「絨毛膜」,比較靠近胎盤。兩層膜在初期懷孕時會有很明顯的區別,中間有液體,卵黃囊也會出現在這個空間之中,隨著週數變大、胎兒長大,羊水也會變多,羊膜腔會向外推擠讓這兩層越來越靠近,到最後會黏在一起。
「羊膜」和「絨毛膜」各有什麼臨床意義呢?用一個容易理解的比喻,「羊膜腔」就好像是胚胎有一個個獨立的房間,而「絨毛膜腔」就是獨立的胎盤,在房間內就好像是「衛浴設備的套數」或是「供電系統的套數」。為什麼要這樣分類呢?因為這與雙胞胎懷孕的預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異卵雙胞胎一定是「雙絨毛膜雙羊膜」(di-chorionic di-amnionic,簡稱DCDA)雙胞胎,有著個別獨立的房間和胎盤,試管嬰兒植入多顆胚胎時,形成的多胞胎往往是這一種。
不過,也不能排除只有一個胚胎著床,卻分裂成同卵雙胞胎的可能性,這樣的發生率就略同於自然情況下,排出一顆卵卻在受精後自己分裂成多胞胎的情況(千分之3的發生率),所以,不能因為試管嬰兒植入了不只一個胚胎,就武斷地認為形成的多胞胎一定是異卵,還是要以超音波的發現為準。
(同卵雙胞胎及異卵雙胞胎的判定,須以超音波發現為主。圖/shutterstock)
多樣化的同卵雙胞胎
同卵雙胞胎的絨毛膜數目和羊膜數目就有很多樣的變化,會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和一個胚胎分裂成兩個胚胎的時機點有關:
「雙絨毛膜雙羊膜」DCDA雙胞胎
在卵子受精後的前3天就分開成兩個的同卵雙胞胎,會形成DCDA雙胞胎,懷孕的預後以及超音波的發現,都和異卵雙胞胎一模一樣,比其他的同卵雙胞胎要好很多。
如果一定要說其中的區別,就是同卵雙胞胎在外觀上和基因上幾乎一模一樣,而且一定是同性別;而異卵雙胞胎就會像兄弟姊妹般,相像但是不會完全相同,同性別和異性別的機會各半。這種DCDA的「同卵雙胞胎」,大概占所有同卵雙胞胎的1/3左右。
「單絨毛膜雙羊膜」MCDA雙胞胎
如果卵子是在受精後第4~7天分開,會變成MCDA雙胞胎,大概占所有同卵雙胞胎的2/3左右。這樣子的同卵雙胞胎是共用胎盤的,出生之後的胎盤檢查很有特色,就是一個大胎盤,而且中間的隔膜很薄,很難剝開。
雙胞胎因為在同一個子宮內,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寶寶要「一起長大」!一旦一強一弱,將發生「強者越強、弱者更弱」,讓兩者的生長差距越來越大。
尤其是MCDA雙胞胎發生這種情況的風險更高,除了兩個寶寶競爭資源之外,最怕的就是兩個寶寶各自的血管在胎盤處有可能會相通,有10~15%的機率會發生惡名昭彰的產科併發症「雙胞胎輸血症候群」(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簡稱TTTS),發育差距會更為明顯;甚至有更罕見而驚人的「無心怪胎」(acardiac twin),正式的名稱是「雙胞胎反向動脈灌注」(twin 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簡稱TRAP),更是需要專業人士細心的照料。
粗略計算,同卵雙胞胎的產科併發症率是異卵的6倍之多,經常都是兩個胎兒發育不同步所引起,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出現在MCDA雙胞胎。
認識.雙胞胎輸血症候群
出現雙胞胎輸血症候群(TTTS)的雙胞胎,原理就是因為共用胎盤,其中血管有相通(動脈-動脈、動脈-靜脈、靜脈-靜脈都有可能),一個胎兒的血液經過胎盤相通的血管被送到另一個胎兒身上。受血的胎兒會大得很快,羊水增加爆多,體重較重,但是要小心心臟衰竭與黃疸;供血的胎兒體重不大增加,甚至會縮水,羊水會減少,甚至到極少的程度,血色素會明顯下降,腎臟有可能受到損傷。
「單絨毛膜單羊膜」MCMA雙胞胎
在卵子受精後第8~12天分開的同卵雙胞胎,會變成「單絨毛膜單羊膜」(mono-chorionic mono-amnionic,簡稱MCMA)雙胞胎,也就是兩個胎兒完全在同一個房間之中,也共用胎盤。這種情況少於1%。
因兩個寶寶完全沒有隔間,最可怕的是出現臍帶互相纏繞的現象,風險當然增加,統計起來,有一半以上會在初期就發生胚胎死亡,約有七成會胎死腹中,不過,週數越大還存活者,發生胎兒死亡的機率就會下降了。然而,這種配置,多放一天就有一天的風險,一般會在懷孕33~34週,注射肺部成熟藥物之後予以生產,見好就收,而且一定是剖腹生產。(同卵雙胞胎類型(由左至右):「雙絨毛膜雙羊膜」DCDA雙胞胎、「單絨毛膜雙羊膜」MCDA雙胞胎、「單絨毛膜單羊膜」MCMA雙胞胎。圖/shutterstock)
連體嬰
如果是到受精後第13天後才分開的同卵雙胞胎,就沒辦法完全分開了,會形成所謂的「連體嬰」!而且越晚分開,連體的部位越多,分割越困難,預後也越差。
幸好台灣有全民健保,超音波運用非常方便,近幾年來,幾乎沒有聽說過有活產的連體嬰出生了,絕大部分都因早期發現而予以終止妊娠。
從以上的敘述,不難理解發生同卵雙胞胎的時候,早期確認絨毛膜數和羊膜數,其重要的臨床及學術意義。
同卵雙胞胎要注意狀況一覽表
秒懂雙胞胎的「產科妙喻」
用非常好理解的比喻和各位分享:雙胞胎在媽媽的子宮內,就好像兩個房客住在公寓裡面一樣,異卵的DCDA雙胞胎就像是公寓裡的不同戶籍,各自有各自的門鎖、廚房、衛浴設備,雙胞胎兩者的關聯性,只是住在同一棟樓(子宮),共用一個出入口(子宮頸)而已。同卵的DCDA雙胞胎,則像是公寓裡的「分租套房」,和前者很像,但差異就在:後者是「同一個房東」,因為兩個胎兒絕大部分情況下有相同的遺傳物質。
DCDA由於分隔很完整,所以併發症較少,預後比較好,如果有問題常常純粹是「空間的效應」,如早產、早期破水等等,這樣的房客之間糾紛較少,偶爾有噪音或是停車引起的爭執罷了。
MCDA雙胞胎就不一樣,雙胞胎要共用胎盤,只有羊膜腔分離,就好像是「分租雅房」一樣,房客之間要共用衛浴設備、廚房及客廳,彼此間的摩擦會增加可想而知!如果其中一個非常強勢,霸占了另一個的空間和資源,可不是就像TTTS的情況呢?
MCMA的雙胞胎就等同於「同居」了,兩者之間完全沒隔間,可算是「一體同命」,彼此可以隨時影響到對方,舉例來說,一個人染疫,另一個絕對也跑不掉。
至於「連體嬰」,套句時尚的新聞詞彙,叫做「人與人間『負距離』的接觸」,變成「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結果兩個都不會健康!(若有興趣了解更多產科大小事,可上YouTube頻道:產科酷吏王培中,每週六晚上8:30有直播)
(懷雙胞胎的孕婦一定要和專科醫師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以確保母胎安全。圖/shutterstock)
懷雙胞胎不能不知
雙胞胎除了因為「羊膜數目」和「絨毛膜數目」而引起的危險之外,各種懷孕合併症的機率都會同時增加: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早產、剖腹產等等,還有胎死腹中的機會也比較高。
孕婦一定要和專科醫師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以確保母胎安全。此外,雙胞胎懷孕在產前診斷上的獨特要求,以及生產方式和時機上的選擇,也都需要產科專家予以特殊照料。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