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啟動服務,24小時守護竹竹苗孩子的健康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建物外觀以紅磚直角建築搭配黃色橫樓,象徵「打開童書,看見挪亞方舟」,寓意與上帝同行守護病患的健康。)
新竹市是全台幼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兒童健康資源的需求明顯高於其他縣市,然而,在全國兒科醫師不足的狀況下,也曾面臨晚上10點後不知將生病的孩子送往何處就醫的窘狀。即使當時的新竹市府採用兒科聯防政策,由新竹馬偕、新竹台大與東元醫院輪值夜間兒科急診模式運作,但仍舊有段時間無法提供全時段的兒科醫療服務。
全台第一家獨立的兒童醫院
在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開幕前3天,新竹市府和院方特別邀請市民黃阿嬤、黃阿公到院參觀,黃阿嬤、黃阿公是誰?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院長楊俊仁說,「當年的新竹地區,晚上沒有兒科急診,黃阿嬤的6歲孫女『丸子』,半夜發高燒卻求助無門,病情快速惡化,很快地當了小天使。時任市長的林智堅知道此事,認為市府有責任提供兒童緊急醫療服務,於是積極推動興建兒童醫院」。
痛失愛孫的黃阿嬤,對於市府興建兒童醫院的政策,大力表達支持,並衷心盼望不要再有孩子遇到跟丸子相似的遭遇。
合作的最佳對象自然是20年前即在新竹耕耘的馬偕醫院!新竹市政府先是與當時擔任新竹馬偕醫院院長的李宏昌醫師討論,經過兩年多的籌備,由繼任院長的蘇聰賢醫師代表簽訂「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BOT案」。
楊俊仁院長指出,「目前台灣的4家兒童醫院都與母院在一起,只是分屬不同的建築物,但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與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卻是各自獨立的兩家醫院,而且從名稱可看出與其他政府採BOT方式經營的醫院有所不同,受政府委託經營的醫院多以所在地命名,如:衛福部雙和醫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負責經營的醫院之名則另外標示,但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則是由新竹市政府與馬偕醫院共同掛名」。
當然,最特別之處在於「這是全國第一家BOT的兒童醫院,雖然屬於區域醫院等級,不過,軟硬體都具有醫學中心的品質。希望能以此打造出成功的模式,日後成為其他地方政府效範的標竿」。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是全國第一家BOT的兒童醫院,雖屬於區域醫院等級,不過,軟硬體都具有醫學中心的品質。)
以照顧兒童健康為使命
楊俊仁院長表示,新竹市可說是全台收入最高之地,同時,也是平均生育率最多的縣市,兒童人口相當多,卻也難逃兒童醫療資源長期不足的難題,常常需要把急、重、罕、難症的病童轉送至外縣市的醫療機構。至於像尖石、五峰等山區鄉鎮更是嚴重缺乏醫療資源,而隔壁的苗栗地區所能提供的醫療資源也有限,遑論兒童醫療。「整個竹竹苗地區的居民視居住地理位置,北邊的送桃園,南邊的則往台中送,是長期以來的常見就醫狀況」。
以現在的新竹地區而言,其實有如醫療機構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少醫學中心先後在此設立分院,只是特別關注在兒童醫療的卻僅此一家。畢竟兒科從來就不是能賺錢的科別,4家兒童醫院的經營仍需靠母院挹注經費。
楊俊仁院長苦笑地說,「這座由地方政府主導,以BOT方式委託興建的第一家兒童醫院,與馬偕醫療財團法人簽約50年,以30億元的投資金額來看,的確不可能賺錢。但我們馬偕醫院一直秉持馬偕博士『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的精神,承接此一BOT案,是把照顧兒童健康當作使命,也是一份社會責任」。
醫院開院當天即有5名寶寶報到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不只是服務孩童,更用心呵護每位孕產婦和新生命的健康及安全,婦產科部提供24小時接生服務和急產、設置高危險妊娠中心、基因及生殖醫學中心,讓孕產婦前、中、後不同階段皆有最完整、完善的優質醫療服務。
2022年11月1日開院當天,即有5位寶寶報到!院方特別於11月3日舉辦「喜迎開院寶寶」活動,新竹馬偕院長翁順隆偕同兒童醫院院長楊俊仁代表院方致贈價值5千元的黃金鎖片、寶寶出生證書和親膚舒適的紗布衣禮盒予前五名誕生兒童醫院的寶寶們,婦產科及新生兒科的醫護團隊皆到場祝賀,一同為寶寶們切下慶生蛋糕,恭喜新生命的到來,也祝福他們平安、健康長大。
家長們表示兒童醫院的病房很寬敞、很安靜,不論是去嬰兒室餵奶,還是在病房裡休息,都感到很自在、安心。
(2022年11月1日開院當天,即有5位寶寶報到!院方特別於11月3日舉辦「喜迎開院寶寶」活動。)
守護兒童從受孕開始.提供多項特色醫療
楊俊仁院長指出,新竹馬偕兒醫成為大新竹唯一的兒童醫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誠如衛福部部長薛瑞元上任之初,表示要致力拚降新生兒死亡率。要達成這個目標,首要從兒科醫療著手,「守護兒童從受孕開始,為強化婦幼醫療的照護資源整合,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從婦女受孕開始到生產,即給予『一條龍』的服務,提供多元且全面性的照護。設置生殖醫學中心、高危險妊娠評估中心,提供婦女個人化孕前和產後的身體評估和照護」。
至於兒童醫療部分,「科別相當齊全,內科系統有28位主治醫師分屬12科次專科,小兒外科涵蓋骨科、外科與神經外科等3科,以及其他臨床科,如: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等共6個專科,以定期門診提供服務」。他分享了幾項醫學中心才有的特色醫療:
新生兒外接轉送服務
由於不是所有高危險新生兒都能在有新生兒科醫師和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出生,因此,出生後必然需要轉診,接受專業的照護。特別是馬偕的早產兒照護有口皆碑,但如何將寶寶安全順利送到馬偕醫院呢?1981年,台北馬偕小兒科首創「新生兒外接服務」,由資深住院醫師或總醫師,搭配護理師,攜帶必要的醫療器材,搭乘有輸送型保溫箱的救護車,到外院將早產或有重症疾病的寶寶接回醫院照護。
在新竹馬偕時期,兒科即延續此一服務,成為竹竹苗地區唯一具備24小時外接服務團隊,此刻,更是責無旁貸地負起即刻救援的任務,在關鍵時刻為命在旦夕的孩子爭取一線生機!
24小時兒科急診
孩子若在半夜生病,最是讓父母心急如焚!醫院縱然有提供急診服務,卻未必是兒科醫師看診,因為台灣的兒童急診一直有人力不足的窘境,然而,沒有24小時的兒科兒童急診服務,就無法稱得上是完整的兒童醫療照護。
楊俊仁院長表示,「新竹馬偕兒醫兒童急診有8位兒科急診專任醫師輪值三班,每一班有兩位主治醫師,希望能夠讓大新竹地區的父母不必再為不知該把生病的孩子送到哪家醫院,而在暗夜傷神」。
(新竹市立馬偕醫院提供24小時「新生兒外接轉送服務」,在關鍵時刻為命在旦夕的孩子爭取一線生機!)
兒童早療服務
新竹市政府相當重視兒童早療,但資源不足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以語言治療服務來說,孩子接受療育課程常常要排上半年。雖然不少父母為了及早跟上學習的腳步,會選擇在外面機構接受自費課程,但讓家長能利用健保資源進行早療,是我們所衷心盼望的目標」。
因此,占地200坪的早期療育評估中心,由兒童神經科、兒童身心科、復健科等科別醫師,以及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組成堅強的早療團隊,幫助有需要的慢飛天使,早日踏出跟大家一樣的步伐,奔馳在學習的路上。
兒童癌症專責醫療
過去在新竹馬偕雖然已有兒童癌症專責病房,但在兒童醫院更是首設大新竹地區的兒童癌症專責醫療,除了兒童癌症病房,還規劃提供骨髓移植、幹細胞移植的醫療服務,導入過去沒有的兒童癌症醫療資源,讓病童、家長不用再跨區尋求醫治。即使走到生命盡頭,也有安寧病房提供安寧緩和服務,讓癌症末期的病童與家人,能在關懷師的心靈輔導下,一起共度難過卻又寶貴的時光。
楊俊仁院長補充,「包括小兒外科手術、心導管檢査治療、兒童洗腎等也都能在本院完成治療。此外,還有來自台北總院的資深兒科前輩,如:李宏昌醫師、陳銘仁醫師和許瓊心醫師的定期支援,希望讓在地的孩童和民眾家長能得到最完善及最優質的醫療照護」。
(新竹市立馬偕醫院首設大新竹地區的兒童癌症專責醫療。)
投身兒科33年.不求回本但求把事做好
自1989年進入馬偕紀念醫院擔任小兒科醫師,楊俊仁院長的兒科醫師資歷已33年了。說起住院醫師時期,曾是常常一針就能幫孩子打上點滴的「楊一針」;擔任總醫師時,出去外接新生兒,回程途中遇到車禍,幸好人員平安,還一併把傷者帶回醫院救治。回首這些前塵温馨往事,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神情,彷彿重返年輕歲月一般。
如今,以退休的年紀接任院長一職,楊俊仁院長深感任重道遠,「因為擔任過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負責健保事宜,對於制度有相當的了解,即使兒科有加成給付,但所能申報的點數依然不敷成本。我們所投入的硬體成本很高,人力成本更高,想要回收是不可能的。只希望認真把事做好,用優異的成績換來口碑,期許成為兒童醫院的標竿」。
每一處設計都專為兒童打造
既然是專為兒童打造的兒童醫院,每一處的設計無不為兒童思考!楊俊仁院長指出,醫院外觀建物以紅磚直角建築搭配黃色橫樓,象徵「打開童書,看見挪亞方舟」,寓意與上帝同行守護病患的健康。
內部的二樓門診區則是與瑞信兒童基金會合作,依照春、夏、秋、冬季節打造兒童友善看診空間,在不同色系中融入童趣、創意、溫馨等元素,讓孩童在候診時,可感受不一樣的四季變化,緩解就醫時的恐慌和焦慮。手扶梯也依兒童高度特別設計,從孩子的視野出發,讓孩子來到醫院時,像在樂園般的幸福與溫暖,進而能夠放鬆心情,勇敢面對疾病,讓「看醫生」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因為不再害怕就醫,也更能幫助孩子從小學習如何保健身體,為預防重於治療扎下好的根基,落實「照顧好孩子,一個都不能少」的殷切期許!
(二樓門診區則是與瑞信兒童基金會合作,依照春、夏、秋、冬季節打造兒童友善看診空間。)
充滿童趣的醫療空間
隨著楊俊仁院長參觀院區,除了感受空間無比寬敞之外,處處充滿好玩的設計,連他也忍不住童心大發,動手玩「打彈珠」。
在電腦斷層檢查室,明明是會讓小朋友緊張的冰冷空間,卻因為以「海底隧道」為空間設計主題,頓時不再令人害怕;透視攝影檢查室是檢查耗時較久的地方,為了安撫孩子能好好受檢,天花板裝了電視,躺著就能看自己想要看的動畫,據說檢查都做完了,孩子仍不想離開,原來是動畫片還沒結束。怎麼知道孩子愛看哪部動畫?「檢查前會事先詢問孩子的喜好,先了解孩子的需求,滿足他了,讓注意力轉移,根本忘記自己是來檢查的」。
這樣以兒童需求為主的友善醫療空間,其實不太像醫院,而像探索樂園,不禁為竹竹苗的孩子能擁有這樣的就醫環境,感到幸福!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