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焦點話題> 林舒語公布胎停,傷心自問「為什麼又是我」,流產媽媽別把失落埋藏心底

林舒語公布胎停,傷心自問「為什麼又是我」,流產媽媽別把失落埋藏心底

藝人林舒語臉書發文,送走了第二個孩子,自問「為什麼又是我」,令人心疼,經歷胎停的媽媽,身心都需要關懷!

藝人林舒語2015年和圈外男友結婚,並陸續生下2個兒子,2020年底時發現懷了第3胎,但後來因為子宮外孕造成大出血,也失去孩子。當時她曾經在臉書透露她難過的心情。沒想到,她昨天又在臉書發文,說自己送走了第二個孩子,令人心疼。 

2023/1/2
我送走了第二個忘記帶東西的小天使
這段期間的情緒
大概就像雲霄飛車一樣
從自己發現的喜悅
接著偷偷請朋友帶我去見寶寶第一面
還拍下祂噗通噗通跳動的模樣
連身旁朋友一個個知道當下的興奮影片都被我記錄下來
直到老公第一次陪我去看祂時
祂不再長大了
停止跳動了
這是第二次了。當下我離開診間就再也忍不住崩潰了
為什麼是我
為什麼又離開了
接著的那段時間
我正常生活
照著原本的安排正常上課、原計畫出遊、跨年
但情緒就是哭完笑、笑完哭
直到今早正式送走祂了
心情反而平靜了一些
如果祂真的選定我了。祂就會再回來的
讓提前知道的朋友們擔心了
還有現在才知道的你們別擔心。我沒事的

林舒語│流產│胎停│趙小橋│劉亮佐

她提到老公陪她去產檢時,發現寶寶的心臟已經停止跳動,令她崩潰的自問:「為什麼又離開了?」也感慨的說:「這段期間的情緒,大概就像雲霄飛車一樣,從自己發現的喜悅,接著偷偷請朋友帶我去見寶寶第一面,還拍下祂噗通噗通跳動的模樣,連身旁朋友一個個知道當下的興奮影片都被我記錄下來。」

難過自問「為什麼是我」

林舒語的心情,相信很多有相同經歷的媽媽都可以體會,那句「為什麼是我」是許多流產媽媽相同的疑問。往往在得知寶寶沒有心跳時,在診間忍不住崩潰。明明滿懷喜悅要去看看寶寶的生長情況,平時沉溺在即將成為媽媽的喜悅中,但寶寶卻已經離開,一時一定難以接受。特別是不只一次送走孩子的媽媽,一定會不斷追問到底為什麼無法留住孩子。

林舒語│流產│胎停│趙小橋│劉亮佐
(林舒語直到手術完才公開消息,她鼓勵自己如果孩子真的選定她了。就會再回來的。圖:取自林舒語臉書)

積極求子,在去年終於迎來典典寶寶的趙小橋和劉亮佐,也曾經在前年孕程16週時,發現胎停,劉亮佐說得知的當下,他不可置信,感覺自己當時快昏倒。

大部分胎停,最終都找不到原因,只能推論胎兒有異常,導致無法繼續生長。 這對媽媽來說,絕對是重大的打擊,而且因為無能為力,會有深深的失落感,而如果再次懷孕,也往往會有過度緊張的可能。

妊娠12週前約有15%~20%的自然流產率

其實從驗孕棒驗出兩條線,確定懷孕,到寶寶順利生出來,有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在自然淘汰的機制下,妊娠12週前約有15%~20%的自然流產率。這樣的比例不算低。經歷這樣的過程,媽媽心情需要家人朋友的關心與支持,而身體方面更需要好好調養。

關注這份失落的情緒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曾發表文章,關心流產媽媽在心情上所需要的關心,並做出建議。

首先,胎兒的離開和任何的告別一樣令人傷痛,請允許自己與家人彼此有一段哀悼寶寶的時間。每個人需要的時間與哀傷的強度不會完全一樣,如果強烈、持續,或是長期影響生活,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協助。  

其次,可以給自己與寶寶一個紀念的儀式。流產後有時可以選擇留下胎兒進行埋葬儀式;或是用象徵事物來代表,進行對有意義的紀念方式,例如:留下一份跟寶寶有關的物品,一條包過寶寶的紗布巾、一套新生兒的可愛衣服、超音波或照片等,放在一個優雅的鐵盒裡,都代表著寶寶來過地球。

最後,接納與理解痛苦的感受,把愛表達出來:歷經懷孕和流產的母親,身心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有時因為想努力恢復「正常生活」、「正常狀態」,而把失落埋藏心底。父親、家人也可能會歷經失落的情緒而不自覺、否認,沒說出口卻隱隱作痛,變成無名的壓力持續存在。或許可以邀請自己、彼此,花一些時間,在陽光下、在舒適的環境中,也許不用說太多,只需好好坐下來,正視和陪伴這份失落的心情。 

給自己時間好好休養

依據勞基法規定,女性流產之後也要休養,「妊娠二個月以上未滿三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一星期;妊娠未滿二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五日」。

等身體恢復,來過兩次月經,觀察出血量是否穩定,再考慮再次懷孕。也就是說,流產後第一個月是休養期,第二個月可視為備孕期。在這期間,詢問醫師應該做哪些相關檢查。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習慣性流產原因與後遺症
【烏烏醫師專欄】勿用胎兒「保」不住,即使立意良善,也不該用她人的傷痛捍衛自己的信仰!
孕婦「前置胎盤」近足月胎死腹中,只當20分鐘的媽媽!抱孩子最後時刻,悲傷到哭不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