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產後一定要回診!確認復原狀況,及早治療恢復不良問題

產後一定要回診!確認復原狀況,及早治療恢復不良問題

懷胎十月,好不容易「卸貨」,總算能喘口氣。但做完月子後,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新手媽咪,別忘記,產後回診是很重要的事!不只確認復原狀況,若有恢復不良的問題,則需要檢查與治療,同時及早處置,避免留下難纏的後遺症喔!

文章目錄

產後|產後恢復|傷口復原|回診
(產後要定期回診,確認生產後的身體復原狀況。圖/shutterstock)

生產方式有自然產和剖腹產兩種類型:「自然產」就是循自然的方式生產,由陰道分娩產下寶寶;而「剖腹產」是以手術方式打開產婦腹部後,從子宮取出胎兒。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彭依婷表示,現代生產的醫療技術發展成熟,只是選擇自然產,也可能因遇到突發緊急狀況而改採剖腹產。她說,孕婦在進入後期的產檢時,醫師會依照媽咪個人的體質、疾病狀況、胎位情形、懷孕中併發症等,與媽咪溝通討論合適的生產方式,以迎接寶寶的到來。

然而,為了順利孕育小生命,孕期的母體在生理上出現許多前所未有的變化,產後需要時間以逐步回復到孕前狀況,因此,利用產後回診,確認生產後的身體復原狀況,若有恢復不良的問題,就需要檢查與治療,不讓問題變得嚴重。

同為產後回診,不過,依自然產或剖腹產的不同生產方式,檢查重點略有差異。

自然產.確認子宮復原狀況

彭依婷醫師表示,自然生產後,因相較於剖腹產腹部傷口復原的時間,會陰傷口的復原速度較快,所以大多只需住院觀察24~48小時。

針對自然產的產後回診重點,在於檢查傷口及子宮復原狀況,「自然產媽咪的第一次回診時間會比起剖腹產媽咪稍晚,時機約在產後4~6週」。檢查會使用超音波和內診,主要看產後子宮是否復原至正常大小、檢查子宮腔內是否乾淨或有無異常殘留物、觀察會陰部縫合傷口的恢復情形、若生產造成嚴重撕裂傷處,則確認是否排便正常。

確認子宮復原狀況的同時,也會問診了解惡露排除狀況,留意分泌物是否有異常或惡臭、顏色異常等。彭依婷醫師提醒,剖腹或自然產都有的「惡露」,係指生產完的子宮內壁剝落的組織及蛻膜等殘餘組織,包括血液及分泌物等。

一般而言,惡露會在生產後慢慢排出,隨產後天數的增加,不只量逐漸減少,顏色也會慢慢從鮮紅轉成淡紅色,再逐漸變成黃白色,大部分會在產後4~6週完全乾淨。

惡露滴滴答答不停.怎麼辦?

剖腹產取出胎兒後,會先將子宮腔內的血塊、胎盤、胎膜等一併清除,再予以縫合。所以,若滿月後惡露一直滴滴答答不停,不僅令人心煩,媽咪更容易自我懷疑是不是子宮有什麼問題。

透過超音波檢查,一旦懷疑宮內有殘餘的胎盤組織,會以子宮搔刮術取出,並給予口服子宮收縮劑的藥物。而取出的組織則進行病理切片檢查。不過,請媽咪不要擔心,多是胎膜、羊膜組織。

若單純是子宮收縮不良的問題,除了給予口服藥物以促進子宮收縮,也會教導產婦按摩子宮,並鼓勵持續哺餵母乳,因哺乳能刺激催產素分泌,可刺激子宮收縮。

剖腹產.確認傷口癒合狀況

若是媽咪在懷孕過程就併發前置胎盤等自產的禁忌症,或是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等問題,選擇剖腹產會較安全。彭依婷醫師指出,剖腹產媽咪生產後,於住院期間會由醫護人員定期換藥,出院前會衛教如何照顧傷口,通常產後1週左右,須先回診檢查腹部傷口及拆線/釘,若採用可吸收皮下縫線則不需拆線。

表皮傷口大約兩週癒合即可碰水、但仍須避免碰撞、拉扯造成傷口裂開及感染,這時可以開始使用預防疤痕的貼片、凝膠或美容膠帶等;但內部的組織、筋膜要更久的時間,才能癒合到一定的強度。她提醒,產後6週內應避免提重物及激烈運動,想要以運動恢復身材的媽咪也應耐心等候。

剖腹產第二次回診的時間,跟自然產的回診時間相同,多在產後4~6週。回診重點在於確認傷口癒合狀況,避免傷口癒合不佳或感染發生。

月子期有異常.即刻就醫

彭依婷醫師表示,產後媽咪務必要注意傷口的癒合情況,只要有任何異常的狀況,包括:不明原因持續發燒、傷口紅腫熱痛或可擠出膿水等發炎狀況,甚至惡露未止或出現大量血塊等狀況,都可提早回診,請醫師診斷。

值得一提的是,彭依婷醫師在媽咪產後回診時,確認惡露已乾淨,會順便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發揮提早發現或早期治療子宮頸病變的成效。

再者,利用內診檢查可確認自然產媽咪的陰道傷口癒合狀況、有無感染,她補充,「若有感染,分泌物的量會有異狀,並有不正常顏色,如:黃、綠、白色豆渣狀等,並伴隨陰部癢、腫、痛及異味出現」。

她補充,針對孕期已出現妊娠高血壓及妊娠糖尿病的媽咪,產後回診會繼續追蹤指數。因懷孕時發生妊娠糖尿病的孕產婦約有三分之一的機率在8~10年會演變為第二型糖尿病;而有妊娠高血壓者,日後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機會罹患高血壓,這兩類疾病都需要於產後定期追蹤血糖與血壓。

產後恢復|產後|傷口|復原|回診
(坐月子時,身體有任何不適都要儘速回診。圖/shutterstock)

哺乳育兒衛教也是重點

許多人初次當爸比媽咪,對於新生命既充滿期待,也夾雜害怕的心情,不妨利用產後回診的機會諮詢醫師。特別是新手媽咪的哺餵母乳的情況,需要多加了解,以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同時檢查是否有乳腺或乳管紅腫發炎、阻塞、疼痛、不正常分泌物和硬塊等情形,還會提供哺乳期的藥物諮詢,讓媽媽可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持續以母乳哺餵寶寶。

更重要的是,爸比媽咪可提出所關心的問題,如:何時可以恢復性行為、要如何避孕?媽咪的月經何時會來?身材何時會恢復等?這些看似細瑣的問題,其實醫師都會在產後媽咪回診時,進行相關的衛教解說。

以媽咪所關心的「月經何時會來」為例,將依有無哺乳而定,若未哺乳,約在產後5、6個星期內會有第一次月經,顏色為鮮紅色;如果是全母乳(1天至少餵5~6次),九成的產婦在產後6個月不會來月經,少數人在1年內沒有月經,更少數者則是不到6個月就會來月經。

而何時適合「再生」,也是媽咪常問的問題。彭依婷醫師提醒,在哺乳期間仍需進行避孕措施,不是哺乳期間就不會懷孕。至於「再生」的時程,則建議是產後半年,再開始規劃下次的懷孕。

彭依婷醫師總結產後回診的價值,包括:檢視傷口確認無異常,並解惑媽咪們對於婦科的問題,並適時提供相關衛教提醒。讓媽咪對於自身健康狀況更了解,也會更加安心,進而更能適應照顧寶寶的生活,並從中享受育兒的樂趣。

懷孕|生產|哺乳
(回診時,醫師會幫媽媽檢查乳房狀況,讓媽媽可以放心補乳。圖/shutterstock)

產後哺乳未必能避孕

雖然泌乳激素會抑制排卵而產生避孕效果,但泌乳量若未多到可發揮抑制效果,就無法有效避孕,因母乳量決定經期的規律性,亦與餵奶的頻率及次數、時間長短有關,因此,哺乳不等於避孕!若媽咪不想太快有第二胎,仍須注意做好避孕措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自然產、剖腹產都要看,幫助復原!產後24小時必做9件事
3大自然產後自我觀察與照護,別讓不適找上門
以惡露了解子宮恢復狀況,好壞與否觀察這3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