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流教養】青春期「變長」了,父母好難熬?心理師:做對3件事,管得巧、更有效
「父母要認清,這段時間,親子關係就進入『大空頭』了,你只能修練心性!」臨床心理師柯書林說。柯書林曾在台灣大學、興雅國中等校任職,深入校園20多年,專精青少年議題,並著有《小心肝變大暴龍》等書。
柯書林臨床服務超過上萬人次,並在其Podcast《心理自聊師》中,化身為「K老師」,推出一系列青少年教養節目。他觀察,現在的孩子,在「心理層面的青春期」普遍拉長了,過往父母大約得從孩子12歲撐到18歲,如今,孩子的青春期可能提早開始、更晚結束,親子關係的「空頭」讓父母很難熬。
少子化+3C網路,造就「慢熟世代」
之所以如此,主因是少子化,加上3C不離手。柯書林把「智慧型手機問世後才出生」的孩子,定義為「慢熟世代」,這個世代的孩子,由於父母投注的資源多,又在網路上接觸到各種資訊,早早就像個小大人;但又因看得多、做得少,比較晚才真正成熟。
相較起過往的孩子,慢熟世代在青春期時,煩惱更多,「他原本就在擔心成績、焦慮外表了,但一滑手機,就看到社群媒體上一大堆學霸、網美;以前,我們只要跟兄弟姊妹或隔壁鄰居比,現在則是網路上有太多的『神人』,讓人自慚形穢。」
而且,這些孩子,大多從小就被長輩們捧在手心,過慣了事事順心的日子,再加上常玩電玩,難免有「眼看要輸了不如直接死掉」、「不能贏就不好玩」等心態;種種因素加總,讓慢熟世代在青春期的成長痛更為劇烈,父母也更掛心煎熬。
面對曾是「小心肝」、如今卻變成「大暴龍」的孩子,柯書林說,父母還是要相信,苦盡甘來的那一天總會到來,在此之前,就多調適自身心情,並試著學習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他提供以下這些具體方法:
平常做好這3件事→備早餐、發零用錢、找貴人
對青少年的管教,要「少而精準」,柯書林建議,在平時,父母能做的就是準備早餐、發零用錢,若行有餘力,還可為家中孩子尋覓貴人,做好這三件事,就很夠了。
為什麼是這三件事呢?「青春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人際與追尋自我定位,對應下來,父母能做的,就是顧好孩子的營養、提供社交支援、給孩子嶄露頭角的機會。」
準備早餐,乍聽之下沒什麼,但要營養又好吃、讓青少年買單,那可不容易,而且,早餐在家裡吃,至少每天有些相處的時光;發零用錢也是,要當面給現金,讓親子互動能「保底」,零用錢發了,就也別干涉孩子怎麼花用,讓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至於「貴人」,是用來賞識孩子、為孩子增添信心的,有時也能替父母傳傳話,柯書林說,包含教練、老師、親戚、營隊認識的大哥哥大姊姊、甚至心理諮商師,都可能是貴人,「貴人不好找,父母可以心中擺著這件事,平常就多留心。」
孩子鬧情緒時→掌握「順流陪伴」4步驟
當孩子鬧脾氣或陷入泥沼時,父母通常很心急,希望孩子趕快好好的回歸正軌,但柯書林直言,此時無論說什麼,都沒有用,還可能有反效果,比較好的解方是「順流陪伴」,先陪在孩子身邊,再慢慢的、巧妙的引導。
「順流陪伴」可以拆解為四個步驟:
① 閒聊
跟孩子隨意的聊聊日常,例如昨天吃了什麼、最近在玩什麼。
② 好奇
對於孩子說的事情都展現興趣,說話時別忘了要張大眼睛、面露驚喜。
③ 同理
當孩子情緒爆發時,陪他痛苦,在旁無奈認同「生命好沈重」。
④ 導航
等孩子爆發完畢,再開啟「導航模式」,支持孩子的這個想法、也認同孩子的那個想法,不明確建議,就純粹讓孩子知道每個選擇都各有好壞。
比方說,孩子覺得讀書煩,不想拚升學了,想當YouTuber,那就認同孩子的苦悶,待孩子冷靜之後,才跟孩子聊聊當YouTuber其實也沒表面的輕鬆愉快等等;但,千萬別強硬要求孩子走哪條路,否則孩子很可能會唱反調。
柯書林強調,父母要學著當「催化劑」,練習高明的、若有似無的引導,「催化劑會加速反應,但不會參與反應,這很難,因為畢竟你們有血緣關係,就會很在意,得不斷告訴自己:我只是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忍不住想罵人時→2分鐘為上限,還得好好收尾
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共通點,就是惹惱父母,而家有青少年時,父母最大的功課,就是磨練心性。
「你不太可能要孩子變得配合你,大人只能催眠自己:孩子是來讓我們變成更有修養的人。換個角度想,他氣焰很旺、總能把你惹火,將來也比較敢出去闖社會。」柯書林分享,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青春期的孩子若能在跟爸媽起口角時占得上風,其就業五年後的薪水,會比在家總是吵輸爸媽者多出一倍。
但父母即便再能忍,也有忍不住的時候,假若真的想罵人,建議掌握這三個原則:
① 每次罵人以2分鐘為限
要講重點,要有憑有據、有條有理,不要愈罵愈火大、愈離題。
② 做好「總量控管」,要有「輪值概念」
父母與其他長輩不要擠在一起同時罵,以免孩子大爆炸。
③ 罵完好好收尾
說聲「這是媽媽/爸爸的意見,你參考。」就離開現場,愈遠愈好,以免忍不住又繼續罵。
罵了孩子,也別太懊惱內疚,別耿耿於懷太久,就視為正常的能量釋放。柯書林說,孩子在青春期時,父母難免會覺得很絕望、覺得無路可走了,這都是因為太在意孩子了,「其實,若把眼光放長遠,zoom out來看,這幾年總會撐過的,不妨就用這段期間練習放手、練習未來必然的目送。」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伴君如伴虎、總被孩子嫌煩?薩提爾講師:父母請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件事,親子之間才不會漸行漸遠
.壓力也會出現在寶寶身上!尖叫、哭鬧都是壓力宣洩,需靠爸媽的耐心及同理
.孩子面臨課業與人際壓力,不該打罵,嘗試溝通或尋求專家協助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