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駐站專家>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老師,是朋友,是人生旅途的夥伴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老師,是朋友,是人生旅途的夥伴

關於育兒,父母總有很多擔憂,尤其在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更是容易被各種數字所影響,而對自己產生懷疑。魚丸醫師說:「放下時鐘和計算機,對媽媽和寶寶都好」。

文章目錄

 

育兒|教育|幼兒照顧
(育兒方式百百種,唯有媽媽與寶寶都能適應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圖/shutterstock)

從生下桂圓開始,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後來斜槓KOL、部落客,其實還是會潛水在各育兒社團。

父母易被各種數字綁架

我發現其實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寶寶餓」,不管是瓶餵還是親餵,餵母奶還是餵配方奶,大概是每個媽媽都經歷的過程,再加上現在網路資訊爆炸,總是會有漫天的指導旗和數字評估、科學訓練等等,很容易讓父母懷疑自己,一旦寶寶的成長過程沒有達到網路查到的數字,父母們就會非常擔心:

.4個月大的體重沒有出生體重兩倍怎麼辦?

.奶量沒喝到每天每公斤150c.c.足量怎麼辦?

.睡覺沒睡到15小時長不高怎麼辦?

.副食品沒吃到取代奶量的150g怎麼辦?

.1歲零1天還沒辦法吃乾飯怎麼辦?

好多的怎麼辦在不同階段都可能把父母壓垮,或是自我懷疑。身為走過那段撞牆期的四寶媽,真的想跟大家說:「放下時鐘和計算機,對媽媽和寶寶都好,父母觀察他們的反應,回應照顧他的需求,以及和寶貝磨合出最適合自家的生活作息模式才是更為重要的」。

小孩是有生命的個體 

小孩是生命的獨立個體,父母是守護者、提供者、觀察者。生物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本來就不用訓練;而是訓練我們能依據他們的生理反應,回應照顧他的需求,而不是不理他,任他餓或任他哭。

厭奶或許是告訴我們:他想吃點不一樣(副食品)或是增加一點活動量;睡得少或許是告訴我們:他午睡睡得多了、晚了,抑或是活動量少了,又或者他本來就不用睡這麼多。

小孩是活生生的個體,不是機器,所以當然不可能會有通盤適用的數字規範,不管是奶量、食量,還是睡眠,隨著每天長大而有些微的變化,也都是正常的。但凡沒有疾病的健康小孩,數字都只是一個建議、範圍,應該依據個體差異而作微調,並該從個體微差異而磨合出親子雙贏模式(數字是給醫師參酌,抓出隱藏其中真的有問題的狀態的參數之一,而非絕對)。

觀察寶寶的飢餓反應是重點

所以瓶餵(不管母奶還是配方奶)就採嬰兒主導式瓶餵喝吧!放下奶瓶內剩下的30c.c.,不要強灌,也不用餵一瓶奶餵個一小時、兩小時,大人小孩都辛苦;親餵就依寶寶需求哺乳寶寶,不要在一邊計時,餵15分鐘換邊,只要單邊喝到自然鬆口,或是如果發現小孩只是在小小輕吸(像吸奶嘴一樣),試著用小指輕柔地將他的嘴和乳頭分開。

重要的是,觀察他們的飢餓反應,適時適當適量的給予回應,喝奶應該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呀!放下焦慮和執著,不容易,但可慢慢學習調整,沒有人天生就是神媽媽、神隊友,但那段一起成長的過程,也會同時滋養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大家分享魚丸醫師遇到每個小孩厭奶期的心路歷程,希望讓你/妳看完覺得「啊!原來兒科醫師顧小孩也是奮力掙扎的」,讓心情稍微放鬆一點,覺得自己還蠻好的。

育兒|教育|幼兒照顧
(喝奶時由寶寶主導,不要強灌,也不用計時。圖/shutterstock)

回想過往的育兒方式

回想過往的育兒路,先後所碰過的狀況還不少:

.大寶時期的我是教科書嚴母,身為兒科醫師一定更落實「第一個照書養」,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我給自己和照顧者很多的壓力。

白天主要照顧者是外公外婆,我請外公外婆將每餐幾點幾分幾西西都寫在白板上,後來發現不管用什麼招餵,怎麼算都沒有達到公式算出來的數字;副食品雖加很快,到1歲也還是沒有一餐超過150g,9個月大開始自己顧之後,媽媽我常常餵到火氣上來,一直到1歲後才看開。

.二寶的厭奶時期算是狠狠打臉兒科醫師媽媽,但也讓我的心態整個轉變。二寶滿月量完體重長700g(其實很正常,但媽媽不滿意),可是很奇怪,媽媽越想按表操課,寶寶卻越喝越少,最後,寶寶連看到我拿奶瓶就哭,明明很餓就是不喝。

後來,我去看了毛心潔醫師的諮詢門診才解開了心結,越和寶寶進行角力賽,輸的還是媽媽。雖然是一段很震撼的辛酸血淚史,但我很感謝我的二寶,媽媽至此轉型,懂得主導式瓶餵和依需求餵奶! 

.三寶和四寶是親餵,心態上已經成熟的媽媽,放掉數字,也不再壓頭,就是依照寶寶飢餓反應親餵無限暢飲。當然,親餵也是會遇到厭奶期,但與其說是厭奶,不如說是寶寶長大了,想探索世界,所以比較容易分心,可能吸沒多久就撇頭。但媽媽心態穩了,也沒在怕,就依照寶寶飢餓反應親餵無限暢飲,副食品依照需求逐步增加輔助,依照兒科醫學會建議,補D和補鐵。

嬰兒真的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只是大人有沒有懂,厭奶真的只是個長大的過程,要注意的是,「有沒有精神不佳、尿量減少、嘔吐、腹瀉」等病理性厭奶徵兆需就醫」,厭不厭奶真的是看人,跟怎麼餵其實沒啥關係,但還是有一些大方向可以供大家參考: 

燈光好、氣氛佳、安靜不分心。

不強迫,回應式餵食、少量多餐。

準備開始加副食品了,但一歲前還是以奶為主。


延伸閱讀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在意配方奶成分,更要知道如何正確沖泡!只要寶寶愛喝,都是好奶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嬰兒紅臀就換無乳糖配方奶?No! 頻繁稀便不等於乳糖不耐症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好好溝通.離乳可以很無痛,孩子終究會跟ㄋㄟ ㄋㄟ說掰掰

魚丸醫師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厭奶是一個過渡期,會過!會過!會過!
#相信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和特質
#什麼時候放下數字的執著,什麼時候得到解脫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網站: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