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專家澤爸:培養自律的好習慣,就是學會對自己負責的歷程
在親職教育講師澤爸(魏瑋志)的心目中,建立小孩的好習慣,是幫助他們學會對自己負責的歷程,最高準則就是自律。
孩子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而且無需經由他人提醒下主動去做,同時會思考做與不做的後果,以及自己是否能夠承擔。
根據澤爸長年的觀察,只要是用心的父母,通常會很在意小孩的言行舉止等習慣,卻經常容易陷入「高期望值」的盲點。
很多爸媽會抱持這樣的想法:「我認為的好習慣,你一定也要做到,而且立刻要做到,我現在教你了,你下次就要做對、做好」。
「但孩子有不想做或做不到的時候,不一定會照父母的意思走,」澤爸一針見血指出,以收拾玩具為例,爸媽通常希望孩子一玩完就要立刻收玩具,但有的孩子主見很強、有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或有的孩子不感興趣就會擱在一旁。
自我管理,從小開始練習
澤爸建議,父母不妨依據小孩的年齡與個性來做引導。
舉例來說,面對2、3歲的孩子,可以比賽看誰先把玩具收完;若是個性較好玩的孩子,則可以幫忙找動機,譬如趕快把空間清理出來,才能做下一個更好玩的活動。
澤爸認為,隨著孩子年紀愈來愈大,不可能每件事都提供誘因,此時應告知孩子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同時也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做進一步的溝通。「但溝通不是為了說服或要孩子聽話,而是在各有堅持或想法之下找到共識。」
比方說,小孩將玩具放在客廳或走道,有人不小心踩到會很痛,但等一下要繼續玩,不想現在立刻收,是否可以先挪到一邊,等洗澡前再收拾呢?澤爸覺得這樣是可行的,因為與其強迫孩子,不如讓孩子願意去做,「找尋共識」是培養孩子至少願意為自己負責的開端。
「孩子可能到睡覺時間仍忘記要收玩具,此時大人的堅持很重要,務必要求孩子確實完成這件事,同時帶孩子思考:『下次玩完立刻收拾,會不會更好?願不願意去試試看?』」澤爸說。
面對學習,懂得自我負責
等進到小學階段,孩子在學習上如何保持一樣好的的自律行為,澤爸也有他的見解,有幾個原則:
原則1. 學習範圍可以先設廣一點
「一個人要對自己與世界充滿好奇心,」澤爸強調學習並非侷限於學校,早在台北市教育局推動寒暑假自主學習計畫之前,他已開始帶領兩個小孩思考要利用長假、依照興趣完成哪些事情,包括閱讀、做運動等。
例如,兒子在小學高年級時喜歡看長篇小說,一個暑假可以讀完3~5本,每週也會固定去打籃球。
原則2. 讓孩子規劃安排,寫在紙上
探索多元的自己,十分重要。澤爸相當重視陪伴小孩訂定計畫,例如他的兒子想拍停格動畫、寫小說,或女兒想透過Scratch設計遊戲等,就會一起討論、思考具體的內容,並將月曆攤開,讓孩子自己規劃安排,逐一寫在月曆紙上。
原則3. 學習之外,要有放輕鬆的活動
澤爸去過很多國高中演講,發現補習的孩子滿多的,每晚補習到9點半或10點回到家,忙完所有的功課後,只想「看影片」、「打電動」放輕鬆,根本沒有時間探索自己。
「很多孩子對於未來的期望,是想當YouTuber、實況主、電競選手,因為做這件事是他們一天當中唯一的快樂,」他說。
「只追求考科的學生生活是苦悶的,每個人都需要去探索兩件事:自己最喜歡的事物,以及適合自己的運動,」澤爸分享,他的兒子有空時會彈鋼琴、打籃球,女兒喜歡閱讀及手作等。
除了看影片、打電動外,可以有更多有趣的事物陪伴孩子度過學習的煩悶與壓力。
原則4. 好的學習習慣,不只是為考高分
澤爸認為,好的學習習慣不是考高分,而是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包括每天主動「做好」功課,在學習過程中有好奇、會提問,幫助自己更加細心,懂得怎麼安排時間及訂定學習計畫等。
澤爸強調,「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並且願意去做,才是真正的自律。」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建立孩子的學習習慣。
3C使用,有陪伴有規範
另外,澤爸也很重視的是孩子的健康習慣,包括看電視、使用3C、看書或寫字的坐姿、清潔牙齒等等,因為健康受損是不可逆的,必須及早養成好習慣。
其中,3C同時是學習的工具之一,也讓現在很多父母擔心,澤爸分享陪伴國一兒子、小三女兒的教養經驗。
小孩在2歲前完全沒有螢幕、2歲後每天最多看半小時,再大一點的時候,週末假日可以使用一小時。
至於何時可以給小孩手機?澤爸說,這要依孩子的自律能力而定。
手機其實很容易讓人沉迷上癮,而國中階段的孩子受到荷爾蒙影響,面對很多功課和考試、老師管教嚴格,可能感到很煩,就會藉由進入虛擬世界去逃避真實世界。
因此,澤爸預計高中才「借」手機給孩子(有權力收回),而且會共同討論出使用時間,並由孩子自己透過零用錢負擔手機的通信費。
澤爸說,兒子在國中班上是「唯二」沒有手機的孩子,「當他從小學高年級看到同學都在用手機、聊手機,自己卻沒有,會覺得很羨慕,也會有很大的失落感,甚至會對父母感到生氣,但我不是想辦法去說服他,而是陪伴他度過這個失落。」
「爸爸,我很生氣,你為什麼都不肯給我手機?」「大家都有LINE也沒怎麼樣,你為什麼覺得我會怎麼樣?」「別人都在聊IG,我每次要跟他們聊,他們都會說『哎呀,你不懂啦!』」這些是兒子在小學高年級時曾說過的抱怨話語。
澤爸當時聆聽兒子的抱怨,理解他,也感受他的生氣與失落﹔接著,不是試著說服或說教,而是與兒子拉近關係、連結情感。
他向兒子說出內心的擔憂,看到很多小孩使用手機後造成的個人影響及親子關係疏離,但希望維持彼此緊密的關係,繼續陪兒子聊天、打籃球。現在國一的兒子是能理解的,並且親子關係維繫得更加良好。
澤爸說,「雖然兒子會抱怨,但是平時有時間打電動、看YouTube影片,也可與朋友相約線上連線,所以,在人際關係的相處上,依然會有話題聊天,人緣不受影響。」
儘管澤爸堅持不給手機,但若孩子需要搜尋資料、編輯照片、剪接影片等,都可使用公共空間的桌上型電腦,會支持使用3C作為工具,但3C的使用包括下列幾點規範:
(1) 使用目的:學習工具(做報告、寫籃球小說、寫程式設計等)與休閒娛樂(電動與影片等)。
(2) 使用時間:平日看電視或影片30分鐘、假日玩電動等3C活動不超過1小時,寫小說等工具使用時,可以額外彈性安排時間。
(3) 優先順序:從小一開始練習把所有要做的事列出來,再安排優先順序,平日看電視通常在晚上8點以後。
澤爸認為,真正3C時代的孩子,是懂得如何讓3C與網路成為工具。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孩子寫功課總拖拖拉拉怎麼辦?溫美玉:別挑戰人性,2招教會孩子培養好習慣,不是光靠「意志力」!
.【黃老斯聊教養】爸媽過度協助.恐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與自信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心理師傳授8招:先反省你傳達的是「有效指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