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觀察大便預防大腸癌!專家:出現4種便便型態恐腸癌初期,改善生活習慣有效防癌

觀察大便預防大腸癌!專家:出現4種便便型態恐腸癌初期,改善生活習慣有效防癌

「安靜的致命殺手」大腸癌被列為國人10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1分鐘14秒就有1人罹癌,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在被發現時已經轉移,已帶走不少人的寶貴性命。

大腸癌

專家表示,腸癌跟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有關,飲食避免高脂高鹽、多攝取益生菌、高纖食品,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排便等;腸癌是可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癌症。他呼籲要多觀察大便症狀,若出現以下4種症狀,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否為腸癌初期。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是世界之冠

前陣子網路熱議「是什麼因素導致台灣大腸癌發生機率這麼高?」

對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學講座教授、益生菌專家蔡英傑教授在臉書粉團發文表示,多數人認為跟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有關,「高油高鹽、高纖食物吃太少、少運動、內臟脂肪、排便不規律」,觀念非常正確,這些習慣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

蔡英傑表示,大腸癌常被稱為「安靜的致命殺手」,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在被發現時已經轉移,導致其五年存活率降到10%以下。

改善生活習慣 可有效預防腸癌

蔡英傑指出,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很多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長達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切除息肉,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

另一方面,腸癌是少數可以主動的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癌症之一。

飲食避免高脂高鹽、多攝取益生菌、高纖食品;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排便等等,只要恆心執行這些非常基本的養生之道,絕對可以有效預防腸癌。

大腸癌

4種大便型態要提高警覺 懷疑是腸癌初期

蔡英傑表示,自己二十年前在推廣腸道健康運動時,強調要「多觀察自己的大便」,上完廁所,別急著沖水,回頭看一眼,觀察大便的顏色、型態、味道,還有排便的感覺,這樣可以了解自己腸道健康狀況!觀察大便要注意以下4種症狀:

便中有血或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大便型狀改變

長期腹部不適

若大便有以上症狀,都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腸癌初期。

腸癌年輕化 定期做腸道健檢

蔡英傑強調,和天天觀察大便同樣重要的是定期做腸道健檢。國民健康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做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如果陽性,當然二話不說,立刻去做大腸鏡檢查。一般人50歲以上就應該去做第一次大腸鏡檢,如果是有家族病史,應該提前到40歲就去做。一般是說每五年做一次鏡檢,但我自己是儘量每三年做一次。

蔡英傑提醒,腸癌年輕化是不爭的事實!上面提到40歲、50歲檢查都只是參考,我女兒剛過30,就去做了第一次鏡檢,竟發現居然已經長好幾個息肉,不要以為還年輕不會罹腸癌。

益生菌能預防腸癌 但非立即見效靈丹妙藥

針對有人詢問,補充益生菌對預防腸癌有幫助嗎?蔡英傑表示,別懷疑當然有幫助!益生菌可幫助預防、預後復發,甚至近年有更多論文開始討論益生菌可以提升傳統治療效果,降低副作用。

不過,蔡英傑再強調,益生菌重視長久交情也並非立即見效的靈丹妙藥,是長期照護腸道的保健品,可不能臨時抱佛腳。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本文由【元氣網】授權 
   文/ 觀察大便預防大腸癌!專家:出現4種便便型態恐腸癌初期,改善生活習慣有效防癌
   更多文章請見 元氣網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預防癌症就從飲食開始!罹癌食物VS防癌食物,你最常吃哪一種?
.預防癌症之王「大腸癌」必遵守的6個飲食及生活習慣!
「減輕腸胃負擔」就從執行「腸胃公休日」開始!營養師傳授一日順暢3原則

看更多udn元氣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