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閱讀為何是全球重視的核心能力?閱讀素養怎麼教?

閱讀為何是全球重視的核心能力?閱讀素養怎麼教?

近來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儼然新世代的「網紅」,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世界變化快得令人難以想像,當AI可以做的事越來越多元,而且還做得很好,連成人都擔心會被AI搶了飯碗,對於我們的下一代,又應該具備什麼關鍵能力?

閱讀|AI|ChatGPT|聊天機器人

如何替孩子裝備面對未知的能力,而非學習未來用不到的知識,已是全球教育趨勢。

在全球教改浪潮中,不約而同都把「閱讀」放在了最核心的能力。

閱讀在生活中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為什麼還要學?台灣推廣閱讀教育十年來究竟產生了什麼變化?數位閱讀會不會讓孩子更分心?

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老師在節目中帶來精闢的分享,以下內容整理自寧夏璐66號茶坊Podcast《0907 S5EP.89 全球教改都在推,閱讀素養怎麼教?ft. 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

在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過往的工作經歷中,訪問了非常多老師與專家學者,關於台灣的教育改革需要什麼?雖然得到的答案不盡相同,但有一件事情重複出現,那就是孩子的閱讀教育。

閱讀就像是呼吸,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但什麼是閱讀?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簡稱PISA)共同主持人陳昌明教授曾經說過,我們都只看到閱讀「看得見」的部分,卻很少看到閱讀看不到的部分。

過往認為只要讀多了就會理解,但事實上不然,有可能讀多了仍卡在一個層次上不去,閱讀其實需要人去引導,以及學習閱讀背後的很多心智活動。

聊到了求學時上國文、歷史課時,黃瑽寧醫師也曾感受到疑惑,他回想起那時老師解讀某一首詩,講到落葉與某些風花雪月,其實是反映了作者當時的窮途潦倒或內心惆悵⋯⋯。

老師的解讀並沒有讓黃醫師買單,他懷疑後人的詮釋是否太過穿鑿附會,誰能替古人說話,誰又真正理解作者的動機呢?

閱讀需要培養獨立自主思考

對此黃國珍回應說,雖然各個國家都把閱讀視為教育趨勢中的核心能力,但台灣與多數亞洲國家,其實學生都是在鑽研老師指定的閱讀材料,且在學習過程中幾乎都是先透過老師解釋文章核心主旨、作者所要探討的議題,然後才開始理解,而不是依自己的能力、方式或觀點,因為這些考試不會考,所以學生乾脆放棄這麼做,只要去背誦對應考試的標準答案就好了。

過往的閱讀教育也因此讓好幾個世代的孩子,失去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將閱讀與個人經驗切割開來。

在對談中黃瑽寧醫師說,他能了解當時自己的困境,在於閱讀理解被老師框架住,成為一種束縛,也跟自己的感受不貼近。

黃國珍老師回饋說,這就造成我們跟我們閱讀的內容是疏離的,很多讀起來有趣的材料,其實都趨近於我們自身感興趣的事物,但疏離反而降低了閱讀的樂趣。

訊息都經過後期製作的後真相時代

夏嘉璐主播則擔心孩子閱讀能力的落差,會受到太多3C訊息的影音刺激,而對閱讀失去了耐心,也慢慢不想深究。

黃國珍老師分享說,21世紀之後各國教育改革都在談閱讀教育,其實跟數位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2017年時英國韋氏字典收錄了一個字「Post-truth」,台灣中文翻譯為「後真相」。

「後真相」意思是指你所接觸到的訊息都經過後期製作,訊息可能是有人剪輯成影片或撰寫成文章,但在過程中作者有可能為了達到預設的目標,因此作了破碎化、去脈絡化,甚至於扭曲片段。

所以一個人過去的閱讀經驗如果僅限於表層的訊息,很有可能會陷入作者所設置的陷阱裡,訊息接收者所以為的正確理解,實際上卻是作者有意的操控而造成的認知錯誤,這也就是現代社會所面對的假新聞議題。

紙本與數位閱讀的差異

在談論到數位與紙本閱讀時,黃國珍分享了兩者的差異,當進行紙本閱讀時,厚厚的一本書裡,作者的論述陳述、情感表達,都很一貫的以線性邏輯呈現在文本裡,但在數位平台上閱讀則產生很大的變化,因為搜尋很容易,就會形成多視窗的開展,因此孩子很容易被很多訊息干擾就此分心了。

現在孩子除了閱讀時間變短之外,真正背後的原因是孩子無法專注在一件事情非常久,而是在過程中只接收片段的訊息,而且又很喜歡聽講者說書,但那畢竟是說書者的觀察與想法,而失去了閱讀本身的原點,紙本閱讀就是跟著作者,在書中共同思考與經歷,因此投入的深度與對文章的感受性會深刻許多。

讓閱讀回歸到根據文本

在談論到法國文學家羅蘭巴特所說「作者已死」的論述,夏嘉璐主播覺得閱讀時對於故事的感受性其實落在讀者身上,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所感受到的並非作者最主要想表達的,而且同樣的文本很可能從男性或從女性的觀點出發,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詮釋,這就是身為讀者所擁有的權利。

黃國珍則從國際閱讀素養評測的角度來作回應,其實在評測中最常發現的提問前提就是「請根據文本」,「請根據文本」就說明了在國際評測時,不太問你個人的價值觀,而是問從作者的書寫的脈絡中,以及段落與訊息間的關係,來統合出這篇文章的主旨,並不是在問主觀經驗判斷,而是問能不能客觀從文本當中,掌握作者想要說的內容。
 

現在所談的答案,不是過去所說的標準答案,因為標準就牽扯到這是誰的標準?這可能是老師的標準,但學生的標準並非如此,所以現在給分的答案叫作合理的答案,也就是基於客觀事實進行合理的推論。 

回到「作者已死」這個論述,黃國珍認為這並非是否定作者的存在,或是否定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現的欲望或意志,從他自己的閱讀經驗來分享,其實很像是作者在我們每次閱讀時就復活一次,因為作者真正想說的就在書籍裡面。

而且羅蘭巴特想說的並非是作者不重要,而是讀者有可能有超越作者的經驗或屬於自己的觀點,讓文章的多樣性與其他沒有彰顯出來的內容更為豐富,因為不同的讀者而豐富了文本本身的內涵與深度,讀者的價值因而被肯定,但也不等同於否定作者的價值。

閱讀|AI|ChatGPT|聊天機器人

閱讀可分為五個歷程

黃國珍老師分享了閱讀可分為五個歷程層次,包括了「擷取訊息」、「廣泛理解」、「發展解釋」、「統整解釋」,最後是「省思評鑑」,閱讀理解可說是合理認知能力的檢核。

因此步驟上要從文本的原意探討開始,從合理與客觀的文字上建立理解,在確認作者所講的話沒被誤解,最終才進行省思評鑑,來討論作者所講述的內容帶給我們什麼反思。

在國內閱讀教育推廣十多年的過程中,品學堂從中發現到不論是學校老師的教學,或者學生的閱讀學習,其實每年台灣學生都在提升中,但答題的樣態中也觀察到,從擷取訊息到形成通篇文章的廣泛理解,進步的幅度都很大。

但之後的發展解釋、統整解釋與省思評鑑階段,答對率一如過往仍舊是逐步下降,顯示未來在這些閱讀層次仍待提升。

學校的命題是素養教育的最後一哩路

黃瑽寧醫師則針對現今考題敘述,呈現出很複雜燒腦的題目文字安排,很疑惑這可能是出題者的問題,還是理解者的問題呢?夏嘉璐主播對此也深有所感,有些數學題目的敘述非常長,讓人不禁疑惑到底是在寫數學題還是國文題呢?

黃國珍則語重心長地說,學校的命題是素養教育的最後一哩路,其實並非題目長就是素養題,因為如果閱讀、理解能力都提升了,其實頭腦思路會更清晰,脈絡也更嚴謹,邏輯性也會提高,最終字詞不見得會冗長,反而可能會更加精練,素養題並非要考驗學生的閱讀速度,而是應該透過精練的表達,在層次上對問題進行探討,這仍有待未來教學現場去進行調整。

是毛利小五郎還是柯南帶著你閱讀?

在聊到素養教育的目標時,黃國珍老師說如同新課綱所界定的,就是希望能夠培養有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終身學習者,發現問題必須帶有批判精神,但批判並非是批評,而是站在中立客觀的角度,從不相信開始去驗錯檢視,直到沒有辦法驗錯,最終才證明它是對的。

如同全世界都在共同面對的,就是一個多元複雜且難以辨別是非真假的世界,而閱讀素養教育本身就是要避免本質上的理解錯誤。

黃國珍老師也以日本漫畫《名偵探柯南》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他問說當你在閱讀時是毛利小五郎帶著你閱讀,還是柯南帶著你理解呢?

每當毛利小五郎在破案時,就只是聽完現場的簡報,就指出兇手是誰,然後推理時就開始搬出證據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反倒是客觀的事實他卻不在意。

但柯南是截然不同的作法,柯南會研究關係人是誰?背後有沒有動機?在情節發展梳理過後,最後才去分析兇手是誰。

柯南分析破案時都是先讓毛利小五郎睡著,毛利小五郎或許也象徵著我們內心的主觀,主觀自大的人會把旁人推開,唯有放下主觀,以客觀的材料才能幫助我們完成最終的判斷,在我們閱讀的時候,其實很像毛利小五郎、柯南這兩個人都住在我們頭腦裡,就看是誰帶領我們去閱讀和理解了。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閱讀為何是全球重視的核心能力?閱讀素養怎麼教?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宥勝對ChatGPT的擔憂,孩子該有什麼能力?當孩子已經開始用ChatGPT寫作業,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知識供過於求的時代,PBL讓孩子為自己而學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