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調查發現,台灣家長親子共讀比例極低、2歲時每天即使用3C超過1小時,令人憂心

調查發現,台灣家長親子共讀比例極低、2歲時每天即使用3C超過1小時,令人憂心

調查發現,台灣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會隨著孩子年紀漸長而違背「正向教養」的原則。親子共讀比例很低,父親參與教養遠低於母親,孩子使用3C的時間太長。

文章目錄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招開記者會,公布調查,其中有許多令人憂心的發現。

 第一部分:有關正向教養

臺灣家長正向回應頻率,隨著幼兒年齡增長,有稍微減少或愈漸平緩的趨勢。

這是在說,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會隨著孩子年紀漸長而違背「正向教養」的原則,或許是覺得孩子大了,應該要懂事,更應該守規矩。

正向教養│共讀│3C│情緒發展│育兒

第二部分:有關親子共讀

超過26%的幼兒至4歲時仍從未或幾乎沒有親子共讀的經驗。

家長每天與孩子共讀的比例不到兩成,遠低於國外的六成。

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的家長比例至幼兒4歲時也不到兩成。

正向教養│共讀│3C│情緒發展│育兒

第三部分:父親參與程度低

在親職參與部分則以母親為主,父親雖有參與但程度顯著低於母親。很多家庭,不管是因為父親工作型態,或者工時,或者父親本身認知,都讓母親成為偽單親的家庭。

第四部分:有關使用電子產品

使用電子產品人數比例很高

1歲時即有6成,2歲後更高達9成。

使用時間長,2歲時每天即超過1小時。

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長,幼兒情緒能力發展越不利,且這樣的關聯在幼兒1歲時即出現。

正向教養│共讀│3C│情緒發展│育兒 

以上發現,危害幼兒發展情緒能力

情緒能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礎,也是終生教育的重要素養。幼兒階段是培育情緒素養的敏感時期,而幼兒的情緒能力發展受到家庭環境的深刻影響。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招開記者會,以「看見臺灣幼兒情緒,培育堅實EQ素養」為主題,運用科學實證資料,剖析臺灣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歷程,及培養幼兒情緒力的重要關鍵因素,提醒家長重視孩子情緒能力的學習養成。

幼兒的情緒能力並非全先天養成,後天環境學習更重要

有些面向的情緒能力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逐漸成熟,例如基本的情緒表達能力,大約90%的幼兒在1歲時已接近發展成熟。

但調查發現有些情緒能力,例如「情緒調節能力」,至幼兒4歲僅約30%可經常作到,可見情緒調節能力對幼兒較為困難。從調查中也發現幼兒所經驗的家庭系統各因子分數越高,幼兒整體情緒能力表現越好,可見後天家庭環境和學習對幼兒情緒能力扮演重要角色。

 正向教養│共讀│3C│情緒發展│育兒

家庭環境是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重要關鍵

家庭環境的因素,例如家長的正向回應、多樣環境、親職參與、親子共讀等,對幼兒情緒能力發展都具有正面的影響,尤其家長正向回應與提供多樣環境相對更為重要。

專家建議,家長應理解孩子情緒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並提供適宜的教養與陪伴。例如,家長可以多給予孩子正向的回應和鼓勵,多帶孩子接觸不同的環境和人事物,多參與親職活動和與孩子共讀,並適度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圖:合影左起為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涂妙如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程景琳教授、國科會人文處蘇碩斌處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張鑑如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周麗端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吳怡萱助理教授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聶西平助理教授(國科會提供)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任家萱Selina的小腰果是男孩!感性寫下給兒子的情書,期許他成為守護女生的小勇士
趙孟姿分享女兒神奇胎內記憶!聽完全身起雞皮疙瘩!溫馨又有趣,你知道何時是問寶寶胎內記憶的最佳年紀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