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兩性療癒信箱】如何做好家庭中的仲裁者,情緒管理從平常做起

【兩性療癒信箱】如何做好家庭中的仲裁者,情緒管理從平常做起

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總是會有發生爭吵的時候,於是有人出面解決衝突更如家常便飯。如何在處理紛爭時,不被情緒左右,當一位稱職的調解者,平日對情緒管理的練習必不可少。

文章目錄

兩性關係|婚姻關係|理性|溝通
(家人吵架時,先冷靜下來,一步步拆解衝突點。圖/shutterstock)

早上正享受著貪睡時光,卻聽到從外面傳來父子的吵架聲,不久,兒子就哭著跑進房裡,哭著說「討厭爸爸」。突如其來的事件,一下讓我睡意全消,立刻要老公進房來解釋一下狀況,結果卻得到他充滿怒氣的大吼「在忙」的回應,我壓抑莫名被怒吼的不爽,決定先詢問孩子到底發生什麼事。

在爭吵中不被情緒影響理性

兒子一邊抽噎著,一邊控訴:「剛剛狗狗吐了兩次,爸爸就罵牠,我說你不能亂罵狗,然後爸爸就大吼說我吵死了,我討厭爸爸!」這正是女人最難的地方,在家庭中除了吃喝拉撒睡全包,還要常常被迫擔任「仲裁者」的角色,若沒搞清楚事發緣由,最後可能公親變事主,矛頭變成了自己!所以我選擇先讓兒子冷靜,不對他抱怨的事情給予任何評斷。

老公一進房間後,便像連珠炮似地抱怨:「一大早就自己開電視,要你關都不關,邊吃邊看電視,掉得滿地渣,叫你關還是講不聽,我弄個狗的早餐被你們打斷好幾次,我才會生氣!」「才不是,你才沒有說,我才沒有掉很多!」老公、兒子各執一詞,吵到屋頂都快掀開了。

看到兩人若繼續在一個空間爭吵,事情一定沒完沒了,於是決定先好好安撫兒子的情緒。寒假時,有跟孩子約定好,開學後就不能隨意看電視和打電動,藉由這次發生的事情,我告訴他,說好的事情講一次就要聽,並再次跟他做好約定,並和孩子釐清衝突點:「因為你不肯關電視,是你不對,掉的食物被狗狗吃了對牠們也不好,所以爸爸才會不開心,對你生氣。」

在跟兒子溝通的同時,我也告訴老公,隨意罵孩子「不要吵」,這是很不尊重的表現,因為不肯關電視跟阻止他罵狗是兩回事,以後不能這樣「牽拖罵」。看著孩子的情緒愈趨穩定,也藉此進行機會教育提醒他:「你是討厭爸爸的一個特定行為,不是討厭他對不對?所以要記得不能隨便說出傷人的話,就像爸爸也不能因為生氣你不關電視,就說你吵死了一樣。」

我順便告訴他們,當不好的情緒來時,先深呼吸三次,練習思考不開心的原因,而不是順著情緒走,讓自己處在生氣和難過之中。

家庭|婚姻|吵架|溝通|理性
(爭吵時,不要因為情緒而失去理智。圖/shutterstock)

尋找衝突發生點.有效解決紛爭

成為妻子與母親後,原本個性衝動、情緒化的我,真的被磨到快要成仙!除了要有邏輯性的分析父子間的糾紛,更得控制住自己原本也容易暴怒的情緒,經過了一次次的調解,得到的意外收穫就是,情緒控制是可以逐步訓練的。

步驟1.情緒來時,先深呼吸

當情緒上來時,第一要務就是先深呼吸好幾次,感到腹腔擴張與骨盆腔有下沉感時,必須先專注在身體控制上,這樣才能讓讓大腦短暫地遠離混亂模式,即便只有短暫遠離事件一分鐘,也能幫助自己再重回事件時,能與情緒脫鉤,不被衝動牽著走。

步驟2.練習拆解事件

在整個爭吵中,可以從最不合理與需要導正的環節開始溝通。以這個事件為例,我認為兒子最不應該的行為就是「早上一起床就開電視」;爸爸最不恰當的則是,「當兒子要求他不要兇狗時,卻不尊重孩子的請求,直接說出不要吵的話」。因為這些源頭開啟了爭吵,若沒處理爭吵的發生點,只罵後續行為是很沒有效率的。

家庭|婚姻|溝通|吵架|理性|態度
(釐清衝突原因,才能有效解決紛爭。圖/shutterstock)

練習表達性書寫.從日常學習控制情緒

平時,當我面對挫折與低潮,會練習分析為什麼不開心,並把原因寫下來,再排出強弱順序,接著針對不開心的原因,從最強的那個點開始,逐一解決起。

至於表達性書寫,是一種廣泛還被用在心理治療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整理情緒與改善身心狀態,每天練習連續書寫15~30分鐘,一週要寫3~4次,寫下內心的感受、想法、情緒。雖然這需要時間去累積,但這樣的練習很好地幫助我,能穩定面對事情的發生,也幫助這對父子的衝突逐漸減少。

每當兒子無理取鬧時,我都要一邊說服自己:「他生理上還在發育,所以無法控制情緒理智。」而老公以前就被人這麼形容,「情緒只有0分和100分,沒有中間值」沒孩子時,因為他的脾氣吵到兩人快離婚;孩子出生後,他自己雖知道要克制,但情緒習慣哪能說變?不過,他現在能靜下來聽我分析,就已經是進步100分了。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兩性療癒信箱】正視負面情緒與創傷,才能「正常健康」的走下去

【兩性療癒信箱】夫妻溝通,不讓婚姻失去希望感,適時表達期待很重要

筋肉媽媽
筋肉媽媽
我不是兩性專家,卻是吃苦很多的社會觀察家。斜槓很多、經歷很多、故事很多,是一個持續在創造這些「多」的「斜槓女力、知識型創作者」,現為作家、演講家、體適能證照講師、健美職業賽運動員、教練與母親。

臉書/筋肉媽媽
IG/melody.wan

看更多筋肉媽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