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陪孩子準備考試、複習父母也好焦慮,心理師:三方向入手協助孩子面對挑戰

陪孩子準備考試、複習父母也好焦慮,心理師:三方向入手協助孩子面對挑戰

這週是多數小學期中考的日子,大家都還撐得住嗎?

孩子的作業與考試表現,真的很難不引發父母的焦慮與情緒!功課好的,父母擔心孩子給自己太大壓力;功課差的,父母又開始憂慮孩子無法自律、缺乏競爭力。

孩子就是大人的修練

諮商心理師黃柏嘉於臉書粉專分享,這幾天都在頭疼與孩子的考試複習奮戰,過程中他對孩子嘮叨跟生氣的次數,多到令他自我懷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備心理師專業......

專業心理師尚且如此糾結,更別說大多數的父母了,肯定心累。

孩子|考試|複習|準備|功課|父母|爸媽|學校|焦慮|親子衝突|心理師

三觀點父母要注意

黃柏嘉表示,平時與孩子相處時,還能提醒自己多去關注孩子的正向特質、享受與孩子相處時光;但到了考試時期,我們被迫要把孩子塞進分數這個狹小的範圍裡,孩子跟父母的情緒,也被這個數字搞得心煩意亂,甚至引發家庭爭執與衝突!

面對協助孩子準備考試這個挑戰,黃柏嘉提出三個觀點,希望父母們在煩躁、開罵前可先做好心理建設:

一、教養從父母的自我覺察開始:

每當你意識到自己處於某種情緒高漲的狀態,請先暫停管教孩子的衝動,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想一想:「究竟我在意的是什麼?為什麼我會這麼難受?」、「孩子此刻的行為,是否碰到某些我心裡還沒解決的創傷或遺憾?」

如果你願意多瞭解自己一些,試著回答下面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幫助你釐清成績之於你的意義。

1. 小時候的你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 你此刻人生的成功或失敗,有哪些與學業成就/學歷有關?你是否曾感嘆在求學時應該多花點心力在成績的提升。
3. 過往的父母都怎麼要求你的表現?你覺得自己是個讓父母認同滿意的孩子?還是個讓父母失望傷心的孩子?你是否仍在努力追求他們的認可?
4. 你覺得孩子跟你像不像?你的憂慮是否與這些你們相同或相異的部分有關!?

二、面對糟糕的成績,孩子可能比你更難受,即使是看似不在乎成績的孩子:

一張分數慘烈的考卷,裡面可能隱含許多孩子承受的壓力與痛苦:「我聽不懂上課的內容,我好笨喔!」、「我考試都不會,我真的好沒用!」、「我覺得自己是個輸家」、「老師的勸誡與警告讓我好煩」、「我好擔心會被父母責罵!」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父母確實需要帶著孩子,檢討考卷分數、協助調整學習態度,但是發下考卷的這晚,並不是最適合的時刻,這一天對孩子來說已經足夠艱難了。

比起「為什麼這次考得這麼爛?」或許「你還好嗎?心裡難受嗎?」會更適合一個剛歷經挫敗的孩子。

孩子|考試|複習|準備|功課|父母|爸媽|學校|焦慮|親子衝突|心理師
(考不好,孩子可能比你更難受,試著以關心取代責罵。)

三、關係不怕破裂,怕不去修復:

在備考期間,親子間難免會有爭執,雙方可能都累積了一些不滿在心裡面,考試結束後,也需要找機會重新修復親子關係。

若是父母覺得自己在孩子備考期間,有些話語或是行為確實不恰當,可以主動的向孩子致歉,並努力修補彼此的關係。

畢竟,若為了要讓孩子成績及格,搞到最後親子關係不及格,那就真的得不嘗失了!

幫孩子找到喜歡自己的理由

有網友表示:「花了很久的時間陪他練習,可能也是想給孩子一個不同於父母給我的童年吧,小時候他們都在忙攢錢,我們就是都在補習班度過。」

也有人分享:「並非每個孩子的優勢能力都在唸書考試這一塊,雖然有“學業低成就”這個名稱,但也只是個“名稱”而已,非常難認定。只能讓孩子早點找到、並往自己的興趣和優勢能力發展,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針對這點,黃柏嘉也贊同:「我相信當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孩子找到一個真心喜歡自己的理由!」大家覺得呢?

孩子|考試|複習|準備|功課|父母|爸媽|學校|焦慮|親子衝突|心理師
(黃柏嘉心理師以此圖幽默鼓勵各位爸爸媽媽。)

心理治療師黃柏嘉
facebook: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延伸閱讀:
如何做好考試準備?資深小學教師:小孩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學習方法
孩子學習態度懶散,因為他累積太多挫折,感到絕望,「習得性無助」需要家長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