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啟動海外親子旅遊,做好萬全準備出國去
(帶寶寶出國,可以選擇與國內氣候、時差相近的國家,避免孩子適應不良。圖/shutterstock)
帶寶寶出國在做好出國相關準備之前,應注意選擇旅遊的國家,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醫師表示,儘量以短程的國家為主,且氣溫、時差和國內相近的國家,此外,良好的衛生環境、方便的醫療資源,也是必須納入考慮的重要因素。唯有家長做足一切的準備,才能安心帶寶寶在外旅遊,以免遇到突發狀況而難以應對。
疫後旅行.防護第一
走過三年多的抗疫之路,如今,各國幾乎邁入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不可否認的是,一場疫情改變了許多事,現在帶寶寶出國是否與疫情前有所不同?沈仲敏醫師有以下說明:
1.行前完整接種新冠疫苗:若是寶寶已滿6個月大以上,還是建議接種完整新冠疫苗:莫德納疫苗適用滿6個月大~5歲打2劑;BNT疫苗滿6個月大~4歲打3劑、滿5歲以上2劑,藉此提高寶寶的防護力。
2.持續配戴口罩:雖然許多國家的民眾平常已沒有配戴口罩的習慣,但若是在密閉式環境、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還是要讓寶寶戴好口罩,避免感染新冠或者是其他流行疾病。
了解寶寶特質.安排適合的旅行
許多家長會煩惱寶寶到底多大才能出國?對此,沈仲敏醫師表示,其實沒有硬性規定,可以就寶寶的個性、穩定度來做考慮。舉例來說:若孩子的特質較為敏感,容易因環境的變化而缺乏安全感,父母可以採取「定點玩」的方式,不要在短期內一直更換住宿地,讓他們好不容易建立的安全感又輕易消失。
至於會建議寶寶滿三個月大再出國,是因為他們已經養成較為固定的作息,家長在照顧上也比較得心應手。出國旅遊,除了要考量孩子的身體狀況外,心理狀態也非常重要,若是父母無法判斷,建議不妨諮詢醫師後再做出決定。
寶寶的行李準備
如何整理寶寶的行李?除了記得攜帶必備的耳溫槍,讓家長能夠隨時幫寶寶測量體溫,以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外,關於藥品的準備,沈仲敏醫師有以下建議:
1.必備藥品:感冒藥、脹氣藥、退燒藥、咳嗽藥、流鼻水藥、腸胃藥與外用藥膏。若有固定服用的藥品,也要記得攜帶。這些藥品最好由醫師開立,確保用藥安全。
2.寶寶的日常必備品:包括奶粉、奶瓶、浴巾、濕紙巾、衛生紙、乳液,還有寶寶的慣用餐具、相關衣物、尿布、背巾、推車等等,若是新手爸媽有不清楚之處,也可諮詢醫師,或請教有經驗的父母。
3.消毒用品:寶寶的抵抗力無法和成人相比,在外容易接觸到的地方,最好時常消毒,乾洗手或是酒精濕紙巾,都是隨身必備品。
4.安心小物:攜帶寶寶的安撫玩具、安撫巾,讓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仍保有安全感。
寶寶搭機的常見狀況與解決方式
針對寶寶乘機時容易遇到的情形,沈仲敏醫師提出以下說明及解決方法:
1.起飛或降落時產生耳鳴
飛機在起飛和下降時因為耳咽管壓力不平衡,易造成耳朵疼痛,在此時讓寶寶喝水或喝奶,藉由吞嚥的動作促使耳咽管打開,減緩不適。
2.寶寶易哭鬧不休
在密閉式的機艙中,容易讓寶寶感到不安,不妨利用一些玩具、米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會將情緒集中在不安上。
3.長程旅行的時差問題
建議父母在訂購機票時,儘量依照寶寶的睡眠時段來選擇適合的搭機時段;如安排在夜間時搭機,先在白天時消耗他們的體力,確保上機後能更容易入睡。
4.機艙空氣乾燥讓寶寶肌膚更為敏感
飛機中的空氣較為乾燥,父母在登機前應先幫寶寶抹乳液;若是肌膚較為敏感,建議增加塗抹的次數,避免因乾燥引起皮膚發癢,造成不適。
(父母訂購機票時,儘量以寶寶的作息時間為主。圖/shutterstock)
寶寶突然生病.最好能在當地就醫
在國外旅遊時,寶寶若突然發燒,要特別注意精神以及活動力,當出現無意識、昏睡、癱軟無力的狀態時,務必迅速就醫。
因為水土不服,而發生腸胃不適的症狀時,像是上吐下瀉,應觀察是否有尿量比平常少、口腔與嘴唇乾燥、嗜睡的相關脫水狀況,一旦出現應立刻送醫,千萬不要自行服藥,耽誤治療。如寶寶意外跌倒受傷,最好也直接到醫院檢查,確認沒有更嚴重的狀況。
出國儘量配合寶寶作息
在國外旅遊時,有些寶寶看似適應良好,但是回國卻出現發燒、無力、疲倦、感冒的狀況。成因通常是在旅遊途中,為了配合行程而讓作息混亂,導致寶寶睡眠不充足而使免疫力下降,所以就更容易生病。因此,建議父母即使是難得的旅行,在行程上,仍要配合孩子的生活作息,該休息就休息,避免玩出病來。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