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壓力山大?據調查,「親子共同運動」有助於增加家庭幸福感,其中逾八成家長更因此滿意目前親子關係!
康健人壽與董氏基金會於2022年展開「親子康健身心計畫」調查,發現讓家長感到壓力事件前三名,依序為「孩子教養」佔42.1%、「工作」佔40.8%、「經濟」佔35.5%。
父母焦慮會感染給孩子
想想每天下班與孩子的相處,小兒職能治療暨親子作家黃彥鈞表示,結婚生子之後感到擔心、焦慮的壓力來源不是小孩就是經濟問題,小孩教養的部分除了「自己的家教」還包含「教育資源」(學費)、身心健康等......
想要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薪水沒漲起來,錢也沒變大的情況下,開銷就是很現實的大石頭壓在身上。
父母焦慮的話,在小孩面前更容易會失去耐心,無法給予有品質的陪伴外,不管是否強顏歡笑,整體的氛圍感都會感染到孩子,讓他們也會開始莫名地焦慮煩躁起來。
僅6.7%家長每周陪孩子運動3天以上
黃彥鈞分享,他認為根本還是「大人的身體要健康」,才能扛得住焦慮並改變現狀,也不會影響到小孩。最簡單又雙贏的方式就是「親子運動」了,我們無法阻擋外在的因素襲來,但可以變得強壯!
而根據上述「親子康健身心計畫」調查結果,有83.1%的家長同意「親子共同運動」有助於增加家庭幸福感;有「親子共同運動習慣」的受訪者對於目前親子關係感到滿意的比例(82.5%),也明顯高於沒有親子共同運動習慣者(60.9%)。
值得憂慮的是,平均每週與孩子運動天數「三天以上」的家長卻只佔6.7%。(小編家也中標......)
本次受訪者中,認為「親子共同運動習慣」對親子互動關係有很多的幫助,依序為「親密感提升」佔73.4%、「聊天時間變多」佔67.2%、「信任感提升」佔66.8%、「相處時間增加」佔66.5%、「維持情緒穩定」佔63.9%、「減少爭論次數」佔33.7%。
先建立自己運動紓壓習慣
董氏基金會已連續兩年進行親子運動與情緒相關調查,結果皆顯示,台灣只有將近3至4成家長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
但是,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家長,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以及感到快樂的比例,都明顯高於本身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所以家長可從自身做起,先建立自己運動紓壓的習慣,就能引起孩子的運動動機,增加「親子共同運動」的機會。
黃彥鈞建議,雨天可以在家作徒手運動,天氣好就盡量出門:「雖然我家小孩比較不喜歡睡覺和早睡,但她的生長曲線、各項發展、感統目前皆很不錯,飲食不需要我操心,親子關係除了我們比較累都很好。」
大家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嗎?都做些什麼運動呢?歡迎來分享!
小兒職能治療暨親子作家黃彥鈞
facebook:黃彥鈞 黃老斯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