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和自己對話:利用心理學「空椅療法」適時抽離,讓你快速打敗壞情緒
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兼媽媽,這種情緒更是時常在我腦中浮現:「也許應該這麼做吧!
但真的好嗎?處理不好會帶來更大的後果吧?」一來一往的煩亂思緒中,到最後可能什麼都做不好,事情也變得更加複雜了。
此時,我便會想到從前大學在社工系學到的「空椅療法」,藉由心境上的轉換,拉自己一把,才能用最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兩極的角色對談,自我察覺問題所在
所謂的「空椅療法」,白話一點解釋就是擺一張空的椅子在眼前,想像案主就坐在上面訴說自己的遭遇,而傾聽者則要努力鼓勵對方、幫助他激盪心裡的力量,撇除不好念頭。
此療法經常用來幫助案主解決內在衝突、思考兩極化的困境,透過傾聽對方的想法、與他的內心進行對話、誘導他表達出自身感受等行為。
將原本兩極的念頭統整,讓當事人自我察覺問題所在,再給予事情全新的定義,進而放鬆原本緊繃的情緒,便更能找到之間的平衡點。
跳脫壞情緒,適時拉自己一把
穿梭在職業婦女和媽媽兩個角色中 10 幾年時間,每當內心陷入矛盾衝突時,我便會使用「空椅療法」來幫助自己在第一時間內盡快將情緒抽離。
想像自己正站在旁邊,看著坐著椅子上的「當事人」,開始自己和自己對話,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中,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方向。
撇除情緒,我發現藉由這般「理性」的做法,再怎麼困難的事情,到最後都能迎刃而解。
人總是習慣性地在困難發生的時候,引發煩躁、難過、恐懼等負面的情緒,但其實人生中常見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可以被解決的,試著將自己「抽離」,站在旁觀者的角色,許多的不快樂的稜角,便會漸漸磨練成到圓潤光滑。
找出療癒自己的方法,盡量少抱怨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代表著人要以前人為鏡,從過去所發生的錯誤中學習,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因此,我每天會固定安排時間閱讀一些人物故事傳記,看著那些偉人歷經的種種困難後,再想想自己似乎也沒那麼慘,這些故事在無形中撫慰了我的心靈,同時也鼓勵了我繼續向前進。
除此之外,還要記得「不要抱怨!」科學家曾經研究過哪些人過得比較快樂,後來他們發現「少抱怨」這件事非常重要,因為抱怨會讓人一直重複地訴說自己難過的情形,更容易陷入情緒無法脫身。
當錯誤發生時,我們都應該要去接受事實已經無法改變,將懊悔的心情輕輕提起、慢慢放下,不必讓自己活在無法改變的悔恨之中,這麼想之後,生活自然會變得快樂,且更加豁達。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