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媽咪的家計簿】培養3種習慣累積資產,讓獲益源源不斷
(除了本身的薪資收入外,可以透過學習理財增加資產。圖/shutterstock)
累積資產是一件無聊沉悶的任務,很多人會說:這需要設立目標金額並有計畫的進行,同時還要有良好的財務習慣等。但是自己身為一個感性的人,僅有的數字目標實在提不起動力,必須擁有更具體的目標,讓數字顯得更有意義。
習慣1.用資產衍生的獲利去設計目標
以這兩年討論度很高的,00878(台灣ETF)為例,若將它當成孩子的才藝費現金流,學費每學期是四萬元,一年就是八萬元,假設季配息一次配0.28~0.30元,大約需要存到71張ETF,如每個月有計畫性的投入資金並持有時,孩子的才藝費就有著落了。(編按:一張ETF有1,000個單位,以此計算配息金額為:1,000×71×0.28×4 =79,520)
有了小成功後,便可再設定下一個目標,這次變成私立大學每年的學費12萬元,也就是以107張為持有目標,當超過70張之後,單筆配息可能會超過兩萬,若是很在乎稅金,也能改用老公的名字或適時更換其他投資標的。雖然是以00878為舉例,但畢竟股票市場會漲跌,當同一個目標計畫金額較高時,需要做好資產配置,才不致使投資標的過於集中,建議使用的工具應儘量多元化。
至於出國旅遊的費用,可採設定債券投資的方式準備。因為旅遊經費準備期限短,所以選擇漲跌波動低的標的,一年存個10萬元,多出來的收益就能在旅行時有更多零用錢購買喜歡的物品。
說到退休金,假設是存VTI、VT、TLT等多種美股ETF配置,大約在40歲前存到600萬,然後再投入股息存到65歲,就差不多足夠過上簡單的退休生活了。
如果手邊剛好有舊房子,不妨先計算整理舊房需要投資多少金額,日後將出租後的租金就能作為孝親費。即使前期需要一筆處理費用,但只要現金流建置完成,後續就不需要從每個月主動收入中另外支出孝親費了。
做好計畫,等於每一筆投資都有了用途,知道「為何而戰」,自然存錢就會特別有動力。通常我們都還是會主動賺取收入,並不會因此就不工作,所以不見得真的需要把收益提領出來使用,做出這樣的計畫只是為了讓自己更有目標。
(每個月計畫性地投資、設計理財目標,能更為自己更有效率的累積資產。圖/shutterstock)
習慣2.讓花出去的錢連結長期效益
花錢的型態有兩種,第一種是純屬「短期歡樂」的消費,能買到短暫的快樂;另一種是會以「有價值的型態」回到自己身上,甚至能為此獲得長期利益。以減肥為例,運動對我來說太浪費時間,即便深知這是長期對健康的投資,但也只努力做到每週運動三天、走路超過一萬步,微胖的我沒有太重視身材管理。
直到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模樣後,大受打擊,即下定決心改善,請了教練訓練健身、改變飲食、開始吃保健食品、一週去三天健身房,投資更多時間和金錢在自己身上,因為一旦外型改變,除了健康之外,還會變得更有自信,工作機會也許會跟著變多,所以我願意投資自己。
之前領到了一筆防疫理賠金,正好朋友剛成立兒童單車運動公司,便邀請我成為公司股東,考慮到如果投資公司,等於買入一個能夠創造出「長期現金流」的機會,雖然公司還在前期階段,尚不知獲利狀況,但是理賠金本來就是「預期外收入」,於是便欣然答應。
買入長期效益,有可能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機會,這樣的思考習慣,也能幫助自己累積資產。
(進行非必要消費時,可以先思考該如何賺取這項花費。圖/shutterstock)
習慣3.消費前先思考如何賺回來
除了「被動現金流」外,主動收入也相當重要,每次在做「非必要消費」前先想一下,該如何先把錢賺到再花,因為這屬於非必要性消費,目標就是不要動到本金。
從去年底開始,萌生想要霧眉的念頭,所以我便開始思考如何賺到額外的霧眉基金,由於這是一筆不緊急的非必要消費,等完成挑戰後再來處理也不遲,為此,自己多接了一項工作,從頭到尾,這個花費都沒有消耗到原來的本金。先有小成功,才能造就大成功,先從低門檻開始,慢慢培養對於累積資產的習慣和敏感度,久而久之就會愈來愈輕鬆自在。
投資、理財的本意是讓自己過得更好,而不是造成更多的困擾,因此,應該思考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做?這樣才能有更具體的目標。有趣的挑戰,讓你的目標會更具象化,不要只是停留在表面數字,存錢的過程才會觸動內心柔軟的自己,更加有前進的動力!
有關珊迪兔
Podcast頻道《精算媽咪的家計簿》主持人。精算生活,創造理想人生的珊迪兔,曾遭遇人生低谷、不堪回首的財務困境、成為媽咪後在職業生涯上的轉折,樂於面對挑戰、喜歡與問題正面對決。堅持相信:「即便生命給我們很多挑戰,睡一覺起床依然陽光燦爛。」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