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議員媽媽批評No Kids措施,「讓我們創造一個接受緩慢、笨拙和不成熟的社會。」
有些人去韓國旅遊時,會看見有些商家門口有著「No Kids Zone」的標示,代表這地方拒絕未滿13歲兒童進入。這不是指一般禁止未成年兒童出入的地方,而是在餐飲店,就連釜山、濟州等部分觀光熱區,也都可以看見各式各樣「標明拒絕兒童進入」的店家標示。
譴責No Kids Zone規範
5月初,韓國議員龍惠仁在一場記者會中,抱著2歲的兒子,譴責韓國的No Kids Zone規範。在首爾國民議會的演講中,龍惠仁指出,我們需要一個兒童和父母不會在公共場合中感到被厭棄的社會。她說,帶孩子的日常生活並不容易,我們的社會必須要是一個能包容兒童的社會。
大約十年前,韓國的餐廳、咖啡館和圖書館等各種公共場所,開始出現禁止孩子入內的告示和標語。事件起源於2012年,當時一位母親在網路上抱怨,餐廳服務生端著熱湯,一個不注意,打翻湯,燙傷了孩子的臉。不過在監視器畫面公開後,發現原來是孩子在餐廳裡亂跑,撞到了該名女性,才導致悲劇發生。評論風向瞬間逆轉。
韓國民眾開始討論,許多家長放任孩子在公共場所跑來跑去,沒有制止,卻在孩子不慎受傷,還怪罪其他人。以這起事件為開端,除了孩子受傷之後起的糾紛,也出現了許多無意破壞了商品事件。漸漸的,No Kids Zone就出現了。
根據韓國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的說明,未滿16歲的人不得進入館內,除非他們通過申請獲得許可。據報導,該規則是為了保護圖書資料遭損壞。
創造接受孩子緩慢、笨拙和不成熟的社會
針對這些措施,龍惠仁說:「我們所有人都曾經是孩子,在我們生命的最初時刻,我們都是緩慢而笨拙的。讓我們創造一個接受緩慢、笨拙和不成熟的社會。」
對比日本的親子「快速通行」措施
龍惠仁說她在生孩子之前,沒有感受到No Kids Zone的普遍存在,然而當她成為母親後,她發現她想去的所有咖啡館和餐館都禁止她和孩子進入。她的孩子總是叫她帶他出去玩,但當她牽著孩子的手離開家時,卻不知該何去何從。相較韓國對親子的限制,龍惠仁提到了日本的「快速通行」政策,該政策中,許多公共博物館、美術館和公園,優先考慮父母和孩子進入。
是這個社會讓家長不敢帶小小孩外出
「我們需要將No Kids Korea變成First Kids Korea。」龍惠仁勇敢提出建議。而在記者會期間,她的兒子經常走動,拉扯麥克風,導致活動有些耽擱。 她說:「雖然我參加了很多次記者會,但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張。」這是自2021年以來,她第二次帶著兒子來到國會。
會後,她在Facebook上分享:「有孩子在身旁,很多場合都讓我必須鼓起很大的勇氣去面對。」她也補充說,希望今天有點不舒服和嘈雜的記者會,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應該如何讓孩子參與我們的生活。
在台灣,家長的感受又是如何?越來越多人大聲倡議「不願受吵鬧小孩的影響」,許多家長也都能感受到帶著孩子到室內場所時,孩子如果不能安靜,遭受到的不悅目光。就算不去餐廳等室內場所,如何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但長途旅程如何要求小小孩安靜?多少家長想到要帶小孩出門,會感到不安與緊張?
或許,就像這位韓國議員所說,沒有孩子的時候無法體會有了孩子之後的種種不便。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