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AI比你還會背書》Google前總座簡立峰給父母的3個教養提醒,助孩子發揮AI原生代優勢

AI比你還會背書》Google前總座簡立峰給父母的3個教養提醒,助孩子發揮AI原生代優勢

簡立峰直言,AI確實已對人類社會造成衝擊,而且相關技術不斷發展,「AI還有明天、後天,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不過,現在的孩子對數位工具很熟悉,只要找到新的學習方式,就有機會發揮「AI原生代」的優勢,未來的日子會過得比以前更好。

 AI│兒童教養│AI原生代

AI新世界到來,人類社會既有的規則與秩序面臨挑戰。知名的電腦科學家、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提醒,此一變局,必直接打擊「東亞式教育」,重視記憶與精熟、強調標準答案的教與學,已經行不通了;在未來,「問個好問題」比「回答出答案」還重要。

而且,「學習動機」將會更為關鍵,簡立峰比喻,無論你開的是手排車、自排車還是自駕車,不管工具如何進步、怎麼變化,最重要的還是「你要去哪裡」。

簡立峰曾任中研院資工所副所長,並於台大等校任教,他也是Google台灣的第一號員工,在任職的十多年期間,帶領Google台灣成為Google亞太區最大的研發基地;從Google退休後,目前擔任Appier、iKala等AI新創董事。

ChatGPT問世後引發熱議,簡立峰分析,眾人之所以驚訝、讚嘆,首先,是因為人人都能用「跟媽媽講話的方式」來跟AI講話了,以前,這種軟體系統通常做出來是英文的,要本地化得花好多年,如今已經沒有這一重限制,各國的使用者都能以母語跟它溝通。

他說明,這是因為ChatGPT在設計上沒有「語言」的概念,而是把網路上所有的資料都視為符號,全都丟進機器裡訓練。

AI讓電腦真的像人腦,懂學習、會成長

少了語言的隔閡,大家都能親身體驗到生成式AI的威力。簡立峰說,傳統AI是有一張圖片,它辨認出圖片上畫的是貓熊,然後告訴我們;生成式AI,則是我們能叫它幫忙畫一張貓熊的圖片,而且說人話就叫得動它了。

「從現在開始,電腦真的是電『腦』了,腦是有學習能力、有記憶力、會成長的;你問問題,它可以回答,而且它天天在學習、天天在進步。」簡立峰說,AI是個「世界共同大腦」的概念,要注意的是,未來也會有國家級、文化級的AI落差。

已有愈來愈多人感受到ChatGPT的能耐,AI對人類社會帶來的衝擊也開始浮上檯面,一般認為,「鍵盤白領」會首當其衝,是「AI海嘯的第一排」,據高盛預估,大約會有三億人受影響。

若以地區性來看,香港、新加坡、以色列等以高階白領服務業為主的影響較大,至於台灣以製造業為主,衝擊還沒那麼明顯。

3億「鍵盤白領」受衝擊,產業必典範轉移

所謂「鍵盤白領」,就是工作時大量使用電腦來產出的人,簡立峰舉例,包含美工、翻譯、客服、媒體、行銷、律師等等,甚至連軟體產業的工程師也會受影響,畢竟很多基礎的工作,AI也能做。

這並不是說,這三億人馬上就會失業了,而是工作方式會變化,能善用AI者,生產力將會大增,產業也會開始出現典範轉移;而且,未來還會有很多新的工作類型誕生,長期來說,對經濟會有正面的加持。

「曾有統計指出,從1940年至今,因為科技而增加的工作,比因為科技而消失的工作還多,經過電腦時代跟網路時代後,有些新工作產生,這次也會是這樣的概念。」

但在典範轉移的過程中,確實還是有風險。例如,假設原本每年原本有一千個法律助理的缺,如今有了AI,每個助理能做的事情變多了,缺額就縮減成五百個,簡立峰說,這是有可能發生的,大家要思考一下各個領域的長期性問題。

  AI│兒童教養│AI原生代

孩子是「AI原住民」、大人是「AI移民」

在這波AI的討論浪潮中,很多人都擔心孩子,但簡立峰直言,父母其實要擔心自己,「孩子一定會有新的學習方式,就像我們以前學電腦、後來學網路,現在就是學AI;而在找方法跟AI共存的路上,孩子還走得比我們快,畢竟孩子是『AI原住民』,我們是『AI移民』。」

現在AI相關工具的使用門檻愈來愈低,愈小的孩子,迭代能力愈強,因為孩子心中沒有成見,簡立峰很鼓勵大家放開心胸、學習AI,先當個「快樂的使用者」。

他也提醒,要關心這個議題,可是也別太焦慮,「AI帶來的變革,才剛開始,我們還有時間能調整;而且,在每一次的革命裡頭,當下的人都覺得沒有希望,但拉長來看,我們的日子會過得比以前更好的。」

簡立峰給父母們的3個提醒

關於教育教養之道,簡立峰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鼓勵孩子問問題,學習動機至上

AI幾乎讀過所有書,也背起了所有的答案,堪稱最強學霸,這當然衝擊了我們傳統的、東亞式的教育。簡立峰說,在未來,孩子能不能問對問題、問好問題,比懂不懂得解題還更重要,因為不問問題的人,就會喪失學習的機會;相反的,如果能透過跟AI互動來學習,那學習的範疇將會無限寬廣。

大人除了鼓勵孩子問個好問題、善用AI來學習,也要試著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建構孩子學習的欲望,不能讓孩子一直「等待被教」,得讓孩子拿回學習的主動權。

簡立峰形容,無論你開的是手排車、自排車還是自駕車,不管工具如何進步、怎麼變化,最重要的還是「你要去哪裡」,學習動機至為關鍵。

他分析,傳統教育是依照工業時代需求來設計的,事事標準化,但如今已是AI時代,教育也必然得隨之跟進。

從小開始培養各種「軟實力」

台灣的教育,向來比較強調紀律、記憶、演算、精熟等等,比較不強調組織、分析、溝通、協作等軟實力,這些軟實力,就是「人」的優勢,簡立峰認為,需更早開始培養,甚至從孩子讀小學的時候就能開始。

「別再把孩子當小孩養,可以讓孩子多做點事,多跟他人互動,試著發揮所學,去解決真實的問題。」比方說,請手足合作,一起拍部影片送給阿公阿嬤,也是種學習。

每個人也都要有更高的資訊素養,可以妥善運用資訊、判斷正確性,簡立峰提醒,ChatGPT產出的內容,不保證正確,有時只是「正經八百的胡說八道」;而在AI愈來愈普及後,網路上的假臉、假聲音、假影像、假訊息等等,都會愈來愈多,需要更好的資訊素養,才能判斷真假。

T型人才當道,得耐心養成專業

簡立峰認為,所謂的「T型人才」,將會成為未來主流。T上面這一橫,代表能觸及的領域,要夠寬廣,而T下面這一腳,亦即自身原本的專業,也要紮得夠深,要有耐心慢慢地養成。

當AI可以幫我們很多忙的時候,同時也就製造了新的門檻,簡立峰直言,以後,事事都得做到80分才算及格,因為電腦做得到的就是80分,人要做得比電腦好,才算越過及格線。

這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例如,當年AlphaGo橫空出世時,很多學圍棋的人都很挫折,因為電腦竟然做得還比人類好,「大人要留心,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得到成就感,一定要想辦法製造正向回饋給孩子,讓孩子進入正向循環;否則,當孩子感覺AI築了座高牆、他過不去時,那就學不下去了。」

簡立峰強調,AI的發展還有明天、還有後天,「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去擁抱,絕對比拒絕來得好。」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
 文/AI比你還會背書》Google前總座簡立峰給父母的3個教養提醒,助孩子發揮AI原生代優勢
 更多文章請見 未來Famil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與其擔心孩子用AI,不如教孩子用對、用好!掌握4大學習方針,讓ChatGPT成為學習神隊友
比學寫程式更重要的事?培育具備「AI素養」的下一代

看更多未來Famil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