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孩子的畏懼很多時候來自父母的焦慮!緩解孩子的不安,專家教實用做法

孩子的畏懼很多時候來自父母的焦慮!緩解孩子的不安,專家教實用做法

孩子常見的怕黑、怕高、怕看醫生等,每一項大人也可能都會有,只是成人因為過往經驗或理性分析,能降低對害怕的焦慮。 至於孩子,父母可以善用一些技巧幫助他們安然面對......

畏懼│焦慮│不安

孩子常見的怕黑、怕鬼、怕高,害怕災難意外,看醫生,每一項大人也可能都會有,只是成人因為過往經驗或理性分析,能降低對恐懼的焦慮。 

由於兒童對於抽象概念的認知不足,且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家長除了透過遊戲、 塗鴉、聽故事等方式來誘導孩子表達不安及害怕,也可以透過談論鬼怪、黑暗、 害怕、勇氣、打針等各式各樣繪本故事,讓孩子更好理解,甚至以更多創意、有趣的方式去認識及面對恐懼。  

對於孩子常見的恐懼,家長可以善用一些技巧幫他們度過:

害怕黑暗  

「人類天生對黑暗感到不安,黑暗中無法看清周圍,沒辦法立即發現危險,而在黑暗中產生的恐懼,可以讓我們保持警覺,避免遭受傷害,」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心理師陳品皓說,「怕黑很正常,人類一輩子都會怕黑。」  

家長可以讓孩子瞭解,黑暗只是因為缺少光線,帶著手電筒和孩子一起探索沙發底下等「黑暗角落」,確認黑暗裡並沒有躲藏會傷害他們的東西,藉由幫助他們瞭解黑暗的本質,減輕對黑暗的恐懼。 

也可以引導孩子運用想像力,台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蔡怡怡舉例,穿過黑黑的走道時,孩子可以想像自己是螃蟹靠牆壁橫著走,背後有牆當靠山,不僅降低害怕,也讓孩子覺得在玩遊戲,轉移對害怕黑暗的注意力。 

晚上關燈睡覺也是讓很多孩子感到害怕,陳品皓建議幫孩子營造部分可以控制的安全感,例如喜歡的娃娃陪伴,或開著夜燈,也讓孩子知道爸媽就在隔壁房間,害怕隨時都找得到爸媽。  

怕黑│怕鬼│害怕

害怕鬼怪  

由於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豐富,可能會自己產生關於鬼怪的想像。  也可能來自社會文化的傳統和故事中,關於鬼怪的描述,以及電影、電視節目等、遊戲等各種鬼怪恐怖與負面的形象,都會讓孩子對鬼怪有所恐懼。  

蔡怡怡建議,可以用創造力的方式抒發孩子怕鬼焦慮。例如讓孩子說說並畫出自己認為的鬼,抒發對鬼的焦慮,接著讓孩子畫個籠子或用袋子把討厭的鬼抓起來,如果孩子畫的鬼很可愛,甚至讓孩子幫鬼取個名字,和鬼交個朋友。  

家長也可以跟孩子玩關於鬼的遊戲,例如有人當鬼,讓孩子披著魔毯去打鬼,又或者全家人一起戴上紙袋扮鬼,轉移孩子對於鬼怪的恐怖既定印象。  

鬼怪不一定要是可怕或是會傷人,家長不妨告訴孩子一些有趣的「好鬼」,可愛妖怪的故事,逆向扭轉鬼怪的形象。  

蔡怡怡解釋,「用各種創造力協助孩子轉化『鬼怪』的形象,讓孩子有能力降低自己對鬼的恐懼,在玩樂過程中試著賦予孩子管理恐懼的能力。」

害怕災難意外  

「孩子較少會懼怕不常見的災難,例如水災、氣爆、火災等,如果相當焦慮, 那我們該思考他是如何知道這些訊息,是新聞嗎?」陳品皓指出,找出源頭,家長應該阻斷孩子再持續暴露在相關訊息中,避免擴大焦慮。  

而孩子對災難和意外一知半解,也往往讓擔心害怕更為加劇。 

因為孩子知道有這些災難存在,卻不理解發生機率微乎其微,家長可以藉機提供相關教育,幫助孩子理解事情真相,釐清災難發生可能性。透過告訴孩子生活周遭的安全裝置,例如大樓設有火災警報器,能防範火災,並和孩子一同練習應對災難技巧,災難發生時可以怎麼做,增強面對災難的信心。 

孩子也經常會對自身安全感到害怕,例如走丟、車禍等。  

「父母的不安和恐懼會感染給孩子,如果家長總表現出處處都很危險,孩子就會對生活周遭感到很恐懼,」蔡怡怡說,假使每次過馬路,家長老是緊張兮兮大叫「小心!」「危險!」,會讓孩子產生「過馬路非常可怕」的焦慮。 

更好的方式,應該是讓孩子知道如何安全過馬路,例如辨識紅綠燈、舉高手看左右來車等方式。 同樣的,孩子害怕走失迷路等,父母可以透過練習降低擔憂,例如看不到家長時應該要留在原地等,以及如何記住爸媽的聯繫方式。 藉由安全教育幫助孩子建立能力,明白發生意外時可以怎麼做。  

怕高、怕速度快  

孩子經常在遊戲中,因為怕高或怕速度快不敢玩,「大可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玩,有時孩子會先觀察其他孩子玩,那也是面對恐懼的方法之一,」陳品皓談到,「其實,孩子們經常後來和同儕一起玩,不知不覺中,就解除了這些恐懼。」 

然而,如果孩子想要嘗試,希望父母協助,可以從漸進式挑戰。 例如先從一階高的樓梯上跳下來,讓孩子感受到「這個高度跳下來我不會受傷」,確認這樣的高度是安全的,才能有信心再往上一階。 

嘗試過程中,孩子往往會很害怕掉下來,家長可以站在旁邊,讓孩子放心, 「就算我不小心掉下來,爸媽也能接住我」,足夠安全感往往能提高孩子願意嘗試的勇氣。  

如果孩子害怕盪鞦韆速度感或騰空的感覺,家長可以先陪孩子坐坐搖椅,或在鞦韆上先不晃動,讓孩子覺得騰空並不危險,再試著小幅度的擺動,可以讓孩子騎搖搖馬,同樣能體驗類似的前後擺盪速度感。  

害怕看牙醫

孩子害怕看牙醫可能是因為牙醫器械聲音很刺耳,也可能是器具伸進嘴巴很恐怖等成千上萬種原因。  

家長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陳品皓舉例,「牙齒上住了髒髒的細菌,久了會讓牙齒不舒服,醫生可以幫忙清理掉這些細菌,就像家裡打掃一樣, 只是我們用掃把,醫生用電動掃把。」 

讓孩子瞭解事實,降低對未知的恐懼,避免提到「根管治療」等這些孩子們不懂但「聽起來很可怕」的名詞,避免引發更多憂慮。 

也可以先透過扮家家酒,讓孩子大致了解看診過程,但大人不要表現出被治療時痛苦或害怕的樣子,例如在打針時哇哇大哭等,也避免在孩子面前談起 「拔後牙很痛」等可怕經驗,這些都只會更強化「看牙很可怕」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要恐嚇孩子,「你不好好刷牙,以後看牙醫就要把牙齒鑽出一個洞,會痛得要命」,同樣都會加深對看牙的恐懼。  

有些家長會先預告孩子「可能」的治療方案,希望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然而, 往往反而提前讓孩子陷入想像的恐懼外,又可能因為實際看診時和預告的不同,孩子覺得被欺騙,下次更加抗拒。  

因此,較保險的方式,只要告訴孩子目的即可,例如「我們去找牙醫幫忙清潔牙齒」或「讓牙醫幫忙停止牙痛」。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
 文/孩子的畏懼很多時候來自父母的焦慮!緩解孩子的不安,專家教實用做法
 更多文章請見 未來Famil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勇敢和自信來自父母的陪伴》矽谷爸爸:培養孩子的勇氣,父親要負更多責任
「這有什麼好怕的!」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別強迫他勇敢,6原則引導孩子克服

看更多未來Famil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