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上台落落大方》掌握4要點、3技巧,練出口語表達力
「怎麼辦?一想到下個禮拜社會課要上台報告,我就好緊張喔。」「今天老師叫我們上台自我介紹,我腦袋一片空白,只說了自己叫什麼名字,其他的就什麼都說不出來了。」
你注意到了嗎?孩子在學校或其他社交場合,溝通表達的機會愈來愈多,包括:上台自我介紹、分組報告、舉手發言和回答問題,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益發地重要。有些人雖然很有想法,但辭不達意,無法順暢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相對比較吃虧。
擔任20年哈佛校長的Derek Bok指出,21世紀學生都必須培養良好的表達能力,包括寫作和口語溝通,能夠清楚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是八大教育目標之首。
為什麼不敢說?孩子愈大愈怕被取笑
在公立高中教國文20年的余懷瑾曾獲SUPER教師,被學生稱為仙女老師,辭去教職之後,教授「青少年自信簡報力」課程,學生的年紀從小學到國、高中生都有。她觀察,年紀愈小的孩子愈敢說、勇於問問題,上台表現落落大方;年紀愈大的孩子反而愈不敢開口,上台扭扭捏捏的。
余懷瑾指出,孩子之所以不敢說、不會說,最大的原因是怕說錯、被取笑,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習慣把自己「藏」起來。「但平常不上台,有朝一日站到台前,有可能突然表現得很好嗎?」
余懷瑾在高中上國文課時,很重視孩子擁有上台的勇氣和表達的能力。每次上課驗收學習成果,積分最後一名的那組同學必須上台唱歌給全班聽,隨便唱什麼都可以,這不只是訓練上台的膽量,也是鍛鍊初步的表達能力。
「如果連在最熟悉的同學面前都不敢展現自我,又如何能在一群不認識的陌生人面前展現真正的實力呢?」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後來回饋高三申請大學科系面試時,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表達能力比其他人更好。
掌握4要點,培養孩子的說話力
沒有人天生就是演說家,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絕對需要後天好好培養,究竟師長可以怎麼做,幫助孩子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呢?
重點1 允許孩子不一樣,培養自信心
「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勇敢表達,」余懷瑾說。很多爸媽問她,大學面試時孩子要講什麼?「不是講什麼(內容)的問題,而是孩子是否有那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自信。」很多孩子認為成績最重要,因為自己的成績差,所以很沒自信,上台說話總是怯生生或是扭扭捏捏的。
要讓孩子有自信,最終得回歸爸媽日常與孩子相處的態度。余懷瑾的雙胞胎女兒患有腦性麻痺,她從小就教2個孩子知道,「差異是常態、每個人都不一樣。」
除此之外,大人要允許孩子說他想說的、允許他說不一樣的意見。「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敢說,是因為他不知道你的標準答案是什麼,」余懷瑾說。爸媽不給單一的標準,孩子想說什麼、想寫什麼都可以,久而久之,表達自然會有自信。
重點2 只要孩子願意開口,就給予肯定
基本上,很多老師都很鼓勵孩子舉手發言。在北市明星國小任教超過20年的小琳老師指出,只要孩子願意開口,就給予肯定,尤其是很少舉手發言的學生,一定先稱讚他很棒,即使說錯也沒有關係。「孩子很怕說錯、被取笑,自覺很丟臉,」因此,班上營造出不能嘲笑別人的氛圍很重要。
余懷瑾有一次教小學生自信表達課,請孩子們在立貼上寫下這堂課的收穫,而後上台報告。其中,有孩子寫到「要從錯勿中學習」。很多爸媽可能立刻罵孩子連「誤」字都不會寫,余懷瑾建議,大人先肯定孩子的答案,最後再教他字怎麼寫,「用『教育』而非『糾正』的態度教孩子,如果孩子公開被批評或被罵,以後怎麼可能還願意表達呢?」
重點3 創造孩子上台的機會
孩子要能夠流暢、自信地表達,絕對需要很多練習的機會。擔任高年級班導的小琳老師上國語課時,會讓學生分組討論,「小組討論時每個人都必須發言,不可以有人當聽眾,」而後全組帶著海報、上台輪流報告,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及表達能力。
小琳老師強調,口語表達能力絕對是可以學習培養的。每個月小琳老師會讓班上孩子上台分享「好書報告」,有個小女生從一開始聲音小的幾乎快聽不到、在台上會哭出來,她從最初1、2句「老師同學大家好,我今天要報告的是某某書,」慢慢地一直練習,到六年級畢業時已經可以完整的介紹完一本書,不再害怕上台。
孩子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上台機會,表現得愈來愈好,不僅台風穩健、內容有條有理,還會進一步思考、如何增加和台下同學的互動,例如:提供有獎徵答,吸引聽眾。小琳老師也提醒,有些孩子太有想法、容易打岔,因此要教他們在適當的場合說話,不能說話的場合要安靜、好好聽別人說話。「傾聽別人說什麼,也是很重要的溝通表達能力。」
除了學校的課程之外,寒暑假也有許多小小解說員或小小主播的營隊和課程,這些也都是孩子練習表達很好的機會。
重點4 孩子開心分享,爸媽要專心聽
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其實沒那麼難,日常生活中爸媽也可以做到。當孩子回家興奮地說學校發生什麼好玩的事、好笑的笑話時,爸媽一定要放下手邊的事,專心地聽孩子說。孩子願意說,爸媽千萬不要不耐煩,或是打斷他說話,久了孩子不會想開口的。
而且,說故事和笑話,想要有效果,得掌握住故事的「梗」和笑點才行,有賴於多練習。鼓勵孩子多說幾次,不僅能夠記住故事和笑話內容,而且還能夠調整說故事的節奏,說出精彩的故事。
如何降低孩子上台前的緊張?
若孩子對於上台感到很害怕或緊張,爸媽可以陪孩子一起面對問題,降低孩子的不安情緒:
做好充足的準備
想要克服上台前的緊張,萬全的準備是不二的法門。即便像余懷瑾已身經百戰,每次上台演講或簡報時仍會緊張,她強調,自己會做好萬全的準備,「做足功課,才不會那麼緊張。」
陪孩子事前練習、模擬上台所要講的內容,每多練習一次,孩子的不安感就會降低一些,自信心提高一些。
講稿內容不要用死背的
有些人誤以為,萬全的準備就是把要講的內容全部背下來,但余懷瑾不建議這個方法,「你背的其實是『作文』,作文很難背,而且背稿會有忘記稿子的問題,一旦中間想不起來,可能當場愣住。」
余懷瑾指出,若要將講稿寫下來,寫完之後一定要記得「轉譯」成說話的方式,例如:作文中常寫到的「然而…」,一般人其實不會這樣說話。將作文改成你平常說話的方式,才不會有忘稿的問題。
寫下關鍵字,幫助記憶
余懷瑾建議,初期經驗比較不足時,可以先將要講的內容寫成稿子,累積一些經驗之後,改成寫「關鍵字」。每一段寫3個關鍵字,只要記住關鍵字,就知道自己接下來要說什麼。
事前在小紙片上寫下關鍵字,所要講的內容的架構,其實也就已經印在腦海裡了。上台時帶著這張小抄上台,如果真的突然失神、腦袋一片空白時,還能拿出小抄應急,馬上記起自己要講什麼,不致於漏背了一段就完全卡住。
上台時記得微笑
站在台上,要求孩子不要緊張其實不太可能,爸媽可以提醒孩子一些上台的技巧,讓自己不那麼害怕,包括:抬頭挺胸、臉上帶著微笑、尋找台下友善和支持的眼神。
研究顯示,當我們微笑時,腦部會釋放出「腦內啡」,能讓我們感覺愉悅、快樂與平靜,甚至還能紓緩疼痛。面帶微笑,除了可以讓自己感覺較自在放鬆之外,別人給予的回應也會更正面,提升我們的信心。
另外,可以將目光放在台下友善的眼神,或是平常和自己友好的同學身上,就不會那麼緊張。下台也有技巧,提醒孩子若真的突然腦筋一片空白、不知該說什麼,就微笑、大聲地說:「我的報告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