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7%國小學童每日蔬果攝取足量,早餐更是缺乏,影響健康也影響學習表現。早餐就該吃蔬果!
台灣癌症基金會在日前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國小學生僅有7%達到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蔬果攝取建議量」3份蔬菜、2份水果。
調查也發現攝取不足的三大外在因素,分別為:「小孩挑食不愛吃蔬菜」、「生活忙碌,準備蔬果過程較麻煩」及「外食居多,蔬菜攝取不足」。
根據國民健康署數據指出,高達八成的國人有每日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其中又以學生比例最高。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醫師(柚子醫師)指出,國小孩童尚處於發育階段,蔬果攝取不足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缺失,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影響發育、睡眠、情緒及學業表現等問題。
攝取足夠的蔬果: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不可少
柚子醫師說明,蔬果中含有多種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像是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其中維生素C是維持良好免疫力的關鍵,尤其近期仍處流感高原期、新冠肺炎確診數再度攀高,攝取適量維生素C可加強身體保護力、提升活力感。
而膳食纖維可以幫助維持腸胃道健康、促進消化機能,然而缺乏時則會影響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間接導致孩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到疲倦或學習能力降低,甚至影響情緒等,因此每日攝取足夠的蔬果對於發育階段的孩童相當重要。
而且,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孩童的蔬果攝取時間點只有在午餐及晚餐。
早餐加入蔬果
台灣癌症基金會徐桂婷營養師呼籲,家長可以從早餐加入蔬果開始,水果只要平均再攝食 0.45 份,蔬菜平均再攝食 1.28 份即可達標,還能讓三餐都攝取到均衡營養,輕鬆解決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
早餐加入蔬果有許多益處,除了促進消化機能,也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多吃其他高熱量食物,也可穩定血糖、提升孩童活力及學習力。
雖調查發現將近8成的國小孩童每天都有吃早餐的習慣,但經常為了方便,選擇以「外食」作為早餐來源,像是包子、銀絲卷、三明治、麵包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早餐組合,其實容易使孩童血糖快速上升,造成上學期間腦袋昏沉、易睏、情緒不穩等問題而影響孩童學習表現。
早餐加入蔬果,豐富的植化素及多種營養可以讓孩子在一天的開始補充足夠的能量,啟動腦力及活力,開啟充滿精神的一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