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邊哭邊討抱抱,幼幼班老師卻說先抱是肯定他錯的行為?親子教育專家羅寶鴻這樣說
這種時候,到底該不該滿足孩子討抱抱的行為呢?
孩子犯錯討抱被老師糾正
親子教育專家羅寶鴻分享,有家長詢問,表示自己孩子目前就讀幼幼班:「前陣子學校老師告訴我,大寶遇到事情的反應就是先哭還要討抱,問我在家裡是不是都先抱抱孩子?
老師進一步說明,大寶在學校不小心撞到其他同學(小小碰撞),對方哭了,我的兒子也一起哭還要老師抱。
我告訴老師在家裡確實他的反應就是這樣,我們家長要先處理他的情緒,就是抱抱他讓他冷靜;老師卻告訴我這樣是不對的,先抱他反而是肯定他剛剛做錯的事情。
想請問羅老師,孩子哭的時候第一時間真的不能抱嗎?要怎麼處理孩子的情緒才是對的?如何教導孩子改過不對的行為?」
犯錯與想被擁抱是兩件事
「孩子哭的第一時間該抱嗎?」羅寶鴻表示,如果當下他想要我抱,我是很接納的。因為對我而言,他的犯錯跟他想要被擁抱,完全是兩件事情,互不衝突。
我完全不認為擁抱他、安慰他,就是合理化他的犯錯,或會「肯定他剛剛做錯的事情」。擁抱孩子對我而言,只代表當下我願意接納他的情緒,並不代表我認同他犯錯的行為。
如何解決問題比責罵重要
羅寶鴻解釋,正向教養強調「先連結感情,再處理事件」;先抱抱他再跟他討論,不見得不好,因為孩子的情緒被接納後,通常更能敞開心扉與我們討論。
而討論,也不是著眼在問題本身去批判孩子,而是應該聚焦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讓孩子下次可以更清楚要怎麼改善。
但如果我們先不抱他,動機是因為「我們要先讓他知道自己犯錯」,然後跟他討論,動機是因為「要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最後如果他認錯了、知錯了才來抱他,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習慣的做法。
只是......哪一種方法比較能養成孩子未來擁有正向人格呢?哪一種做法比較人性化呢?
對孩子將心比心
羅寶鴻舉例,如果今天你車禍A到別人的車,要賠很多錢,回到家裡很傷心跟老公哭訴,期待老公抱抱你。但老公卻秉持著「要先讓你知錯、先跟你討論完再抱抱你」的方針......
他跟你說:「等等,你現在不應該哭、也不應該討抱,你應該先想想你為什麼犯錯,你是怎麼犯錯的,還有你知不知道A到別人是很不受歡迎的行為?你又有沒有想過下次你應該要怎麼樣......」
你當下又會有什麼感受?會不會覺得「老公這樣實在是太棒了!這樣才能讓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呢?
「己所不欲,無施於人」。如果我們不想要這樣被對待,為什麼又可以這樣對待孩子呢?就因為他還小嗎?就因為他還不懂事嗎?所以我們才要這樣「教」他嗎?我想這些都是值得省思的。
(大人先冷靜想想自己想要這樣被對待嗎?圖/shutterstock)
觀點一:要抱緊處理害怕的他
文章湧入眾多留言:「犯錯的孩子更要抱抱,做錯事已經很難受了,只有責備沒有關愛,真的會很受傷。」、「對錯只是立場、觀點的不同,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看到孩子可以從這個問題裏有所學習。」
「我們家犯錯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抱抱,生氣的時候也是,難過的時候也是,小孩冷靜的時候再來討論。如果小孩不給抱,結尾時再抱。」
「我跟孩子說: 你乖不乖、做錯事情、做對事情,跟爸爸媽媽愛不愛你,沒有關係。你乖乖、你不乖、你做錯事情,爸爸媽媽都會愛你,但做對事情、你乖乖,你會更喜歡自己!」
「孩子是最需要擁抱的,當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問題可以用擁抱解決;如果就這麼放任長大,問題也就跟著長大了。」
「不管孩子有無犯錯,抱抱他都是我愛他的一種體現;如果硬要說有什麼關係的話,大概是孩子犯錯時最害怕的就是失去父母的愛,才會藉由討抱來讓自己安心,那就更應該抱了呀。」
觀點二:大人也會有情緒
也有媽咪表示:「我也有自己的情緒所以才不去抱犯錯的孩子,有時候自己覺得好失敗好累好累......」、「其實我生氣的時候也是需要抱抱的。」(編按:這是很多媽媽的痛)
網友分享自己做法:「我會跟他說媽媽很生氣也需要冷靜,等我好了我會再來抱抱你」、「我也是這麼跟孩子說,也讓孩子學習怎麼表達情緒。」
「別氣餒,大人也會有情緒,很正常,重要的是情緒過後,後續處理方式」、「我女兒國小了,即使犯錯,我還是會抱她。抱她是因為我愛她,不是犯錯後就不愛她;就算有情緒,也是一邊抱著一邊碎念。」
觀點三:先溝通才給予抱抱
另外,也有不少家長選擇先溝通完,會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同樣的事件,大家處理方式各異,羅寶鴻也表示,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這件事實屬見仁見智,希望你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法,祝福。
親子教育專家暨教育顧問羅寶鴻
Facebook:羅寶鴻 老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