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放任孩子自己使用網路嗎?網路危機多,跟放他一個人在公園一樣危險
作家黃哲斌出席兒福聯盟記者會,談兒童使用網路的安全問題,他這樣比較:「當父母帶小孩去公園玩,因為擔心小朋友安全,通常會陪伴在旁,不會放任小孩單獨玩,甚至進一步教導孩子如何使用器材、如何和其他人一起玩等;但是面對網路世界,父母卻常常是任小孩自己摸索。」值得父母深思!
根據兒福聯盟今年調查,發現兒少的網路使用時間(不含做功課、網路上課的時間)平均每日4.6小時,一週高達32.2小時,相較2020年兒盟調查一週27.2小時,明顯增加許多,可以想見不用上學的長假期間,使用3C上網的時間一定大幅增加。對此,兒福聯盟昨日招開記者會。
是否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兒盟發言人李宏文說,對網路原生代兒少來說,網路生活已經成為他們無法切割的日常。只是令我們擔心的是,我們是否給兒少足夠的「網路識讀」能力,讓他們能在同樣充斥著如暴力、仇恨、色情等不當資訊,或是詐騙、假消息、陌生人的謎樣並充滿危機的虛擬世界,懂得自我保護。
兒盟本次調查發現,兒少上網主要使用平台為YouTube,其次皆為社交平台,依序為Instagram、Messenger、Facebook以及抖音,皆有過半的使用率。調查也發現,一半以上兒少會在11歲以前就自己創立專用的網路社群帳號,在網路上有了新身分與自主權。因此可以瞭解孩子們上網除了資訊的獲得外,社交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需求。網路世界的社交不只是實際世界的朋友,更可能來自從未見過面的網友。
3大網路危機
針對網路危機,兒盟分析為三大類型:騙財、騙色、騙個資。
危機一:騙財,平均每五個就有一個以上兒少曾被詐騙(22.8%)。
危機二:騙色,兩成一曾遇過網友特殊要求,其中五成九被網友要求交往。
危機三:騙個資,四成一的兒少曾給網友個資。
危機二:騙色,兩成一曾遇過網友特殊要求,其中五成九被網友要求交往。
危機三:騙個資,四成一的兒少曾給網友個資。
哪些類型的兒少容易落入網路危機?
本次調查發現若有使用抖音、IG、YouTube的兒少,網路負向行為及經驗顯著較高;此外,容易把陌生網友當朋友的兒少負向經驗顯著較多。令人擔心的是,部分兒少在面對面情境下無法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卻能在網路虛擬的情境中建構渴望的人際交流與溝通。藉由網路匿名性的特性、兒少可尋求情感的寄託或慰藉,因此只要網友表現出友善、關懷,極易贏得其信任,相對地也提高成為網路受害者的可能性,將自己陷入險境而不自知。
兒盟進一步調查兒少遇到網路危機的求助意願中,發現有12.8%的兒少遭遇任何問題皆不會求助,他們遇到問題只想靠自己解決,實是令人憂心。
不要放任小孩獨玩
作家及媒體人,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父親的黃哲斌蒞臨記者會,提出自己的觀察發現,國外對於關於科技工具如何影響兒少、以及對其心理健康、隱私保護及數位教養的觀念相當重視。提出針對父母教養的習慣中,當父母帶小孩去公園玩,因為擔心小朋友安全,通常都是會陪伴在旁,不會放任小孩單獨玩,甚至進一步教導孩子如何使用器材、如何和其他人一起玩等;但是面對網路世界,父母卻常常是任小孩自己摸索。
黃哲斌提供國外針對數位教養的方法,包括家長們共同合作,以輪班方式提供帶領孩子們認識數位主題,像是:如何善用Youtube?如何上網搜尋等;建議讓孩子從小的時候就習慣有「3C保母」的觀念和習慣,如同家長帶孩子去公園玩一般,提供陪伴跟指導的協助,並與孩子進行協商網路使用的時間與內容等。除了家庭是第一道防線外,針對弱勢家庭或是隔代教養的家庭,學校就是第二道防線,協助孩子提供相關的網路教養手冊,幫助孩子使用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