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當老師說:「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去看診吧!」該怎麼辦?收起情緒不要焦慮 ,5步驟幫助你觀察孩子是否該看醫生

當老師說:「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去看診吧!」該怎麼辦?收起情緒不要焦慮 ,5步驟幫助你觀察孩子是否該看醫生

不乖、不安靜、成績不符合家長、老師期待,或是各種怪奇的原因,就被老師建議去看醫生,這時候父母該怎麼辦!

文章目錄

當父母的,最怕接到的就是安親班,或是幼兒園老師關切的電話,其中最震驚的莫過於是這樣的對話:「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去看診吧!」這時候身為父母的你,該如何是好?

如果你早已經懷疑孩子是過動兒,也聽老師這樣說,而且不只一位老師這樣說時,自然需要求診一位願意認真瞭解孩子、傾聽孩子的兒童心智科醫師,讓你們一起找到能幫助孩子的好方法。

過動兒|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李佳燕 醫師|

但是,最常見的狀況卻是,大部分的爸媽都以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較「調皮搗蛋」,在毫無預兆之下,聽到老師說孩子是過動兒,要求帶去看診,這當下簡直如晴天霹靂,世界頓時變成黑暗;當然,也有些家長感覺錯愕,非常不以為然。這時,聽聽「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李佳燕醫師給爸媽的意見!

第一步:擦乾淚水,穩定情緒

先收起淚水,穩定情緒!

第二步:先了解老師的特質

接著,請仔細思考,你所認識的這位老師,是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是溫和、有耐心、循循善誘型的老師?是可以接納孩子各種不按牌理出牌的舉措,是秉持開放與尊重態度,允許學生自由發揮的老師?還是嚴肅、一板一眼、規矩多、要求嚴格的老師?又或是吹毛求疵、事事求完美、有點強迫性格的老師?甚至是脾氣起伏大、容易不耐煩的老師?

因為老師也是一個有著各種性格的凡人,由老師的個性,來思量過動的標準,是否可能過度了?!

第三步:什麼表現,成了過動傾向

再來,究竟孩子的哪一些表現,讓老師會有這樣的認知?

請先不帶譴責,有耐心地詢問孩子、傾聽孩子。孩子每一個讓老師擔心的行為,也許背後都有老師並不知曉的緣由,因此讓老師錯誤解讀了孩子的行為。事後,就可以再和老師溝通,讓老師能更理解孩子。

第四步:尋求以前老師的相處經驗

跟老師溝通後,不妨詢問孩子之前,從未懷疑過孩子有過動傾向的老師,進一步詢問孩子以前的老師,他所瞭解的你家孩子,並請老師告知從過去的經驗中,與孩子互動最好的方式,好讓你能轉告現任的老師,可供老師參考。

第五步:提供更多面向的觀察

除此之外,包括孩子安親班的老師、美語補習班老師、各種才藝班的老師等等,都是可以諮詢的對象。同時,也請詢問孩子從小看診的小兒科醫師或家庭醫師,就他們所認識的孩子,給你意見,以協助你提供老師其他面向的觀察。

以上,是理想狀態之下的親師互動。如果,老師願意聽進你的說明,並調整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那真是圓滿的結果,父母也可以想見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會改善不少。

溝通過程不順利,該怎麼辦?

不過,現實往往無法如此美好、順利。

過動兒|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李佳燕 醫師

也是有不少的老師,有他多年教學經驗累積下的堅持。有些老師,不願接納孩子述說的理由,認為孩子是強詞奪理或說謊;也不願意學習其他老師的方式,因為他已習慣一貫的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模式,如此進行多年,要改變,實在困難。

所以,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後,會深感挫折。

曾經有一位母親告訴李醫師,她和老師溝通到要「身心崩潰」!還有一位母親寫訊息給她,文中提及老師一再逼迫父母要帶孩子去看診,讓她一度想帶著孩子去尋短!可見,家長承受壓力之巨大。

如果和老師溝通數次之後,老師仍然不動如山,甚至有些動怒,林醫師建議家長不要再有想改變老師見解的作為,也請體諒教育專業被家長挑戰,本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更何況每一個人的看法不同,老師或許就是和你觀念不同。

根據孩子的感受,來決定下一步

如果孩子在學習和交友上,並沒有困難,你也完全不認為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情況。而遇到這樣的處境,請和孩子談,談他在學校開心嗎?喜歡上學嗎?喜歡同學嗎?喜歡老師嗎?上學最開心的是什麼事?最討厭的是什麼事?

有些孩子上學的主要目的是和同學玩,對老師的評論並不以為意;有些孩子則對老師的另眼相看很敏感,甚至對老師產生敵意。家長宜根據孩子的感受,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過動兒|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李佳燕 醫師

禮貌回覆老師,可以這麼說

對於依然喜歡上學的孩子,若老師一再催促家長要帶孩子去看診,家長可以採取有禮貌的拖延態度。例如這樣回覆老師:「我們最近比較忙碌,會觀察一段時間,再看看,感謝老師的關切與費心。」或是「我們有特別詢問從小為孩子看診的小兒科醫師(家庭醫師),醫生的看法是孩子的表現並不明顯,建議我們再觀察一段時間,多多給予孩子正向的鼓勵。我們會與老師一起協助我們的孩子,感謝老師!」等等。

去看醫師,請選「對的醫生」

不過,有些老師會說:「我們班上誰誰誰,還有誰誰誰,都去看診了啊!也吃藥了,現在表現多麼乖啊!」「這個真的沒有什麼,我的小孩也有看診吃藥啊!」如此的聲聲催促,讓家長實在很難拒絕帶孩子去看診。此時,就帶孩子去看診也可以,只是請選擇會認真和孩子談話、互動,瞭解兒童特質,對孩子包容度高的「對的醫生」。

當看診之後,連兒童心智科醫師也認為孩子並不需要服藥時,有些老師會再接再厲地要求父母:「這個醫生不好啦!我介紹另一位醫生給你,他一定會開藥!」請完全不必理會老師如此無理的要求,這位老師可能誤以為過動症的藥,是使小孩變聽話、乖巧的聰明丸。

最後一步,試著轉學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孩子已經討厭老師、討厭上學,長期處在不友善的學習環境中,對孩子是一種身心的摧殘,不利於學習,更可能讓孩子失去自信,內心懷著憤恨不平的情緒。

此時,也許只好轉換學習的環境。我遇過許多孩子,在轉學之後,不僅不再被老師說是過動症,甚至重拾學習的興趣。

 

書名: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作者:李佳燕 醫師

出版社:寶瓶文化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小孩最怕父母說的5種話,「作業寫完沒!」「你真的是我小孩嗎」,看似提醒,實際上卻一次次敲擊孩子的心

英國小男孩「1歲能念完整字母表」!最喜歡跟家人玩英文字卡,媽媽驕傲說到:他愛閱讀,父母陪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