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理解的親子旅程:3 部描繪不同母親面貌的繪本,喚起共同走過的歡喜與哀愁
1. 看見成為母親的樣子《母親》(Maman)
比利時作家海倫娜.德爾福格(Hélène Delforge)與插畫家昆汀.葛利本(Quentin Gréban)合作創作出 32 幅母親與孩子相處的畫作,搭配短文故事,寫實描繪出各種不同的母親面貌,也紀錄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母親的互動畫面。
書中提到了世界上不同族群、年齡、時代背景、生命階段的母親,並將她們生活狀態與內心的豐富樣貌一一呈現,也展現育兒日子時的好壞面向。
這本書用一幅幅母親畫作述說出一個個說不完的女性生命故事,像是走向母親之路的整理指南,就算觀閱者非母親,也能在裡面慢慢理解母親的種種心思。
《母親》
◎作者│海倫娜.德爾福格
◎繪者│昆汀.葛利本
◎出版社│尖端
2. 追尋自我非罪惡《有時母親,有時自己》(MA MÈRE)
「我母親的愛,如鮮花一般細緻敏感,她是一整座花園。」史帝芬.塞凡(Stéphane Servant)用孩子的視角寫下母親的樣貌,配以艾曼紐.伍達赫 (Emmanuelle Houdart)極富視覺震撼的插畫,透過植物與動物的動靜特質展現非一般定義的母性。母親的形象不一定是溫暖慈愛,她們也是會有徬徨無助,甚至是渴望自由的時刻。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中不合常規的母親百無禁忌,告訴我們有時要好好照顧自己,更不用為了追尋自我而感到罪惡,同時也讓心中的女孩明白自己從未被母親拋下。書中的大自然能量,讓我們學著以溫柔擁抱矛盾,並試著用正向的表達去抒解情感。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
◎作者│史帝芬.塞凡
◎繪者│艾曼紐.伍達赫
◎出版社│字畝文化
3. 給予孩子適度的愛《怪獸媽媽》
「累死人了,恨不得塞回肚子裡!」因帶孩子而產生這樣想法的波隆那入選插畫家貓魚,以自己的經歷為出發點,創造出可愛的怪獸母子,描繪出濃濃的母愛與擔憂,怪獸媽媽為了保護怪獸寶寶不碰到危險,而把他放回肚子,就這樣帶著他去認識世界。
《怪獸媽媽》滿是真實情感的故事場景,讓我們看見了初為人母的欣喜,以及對孩子的保護之情,也探討了親子間的愛不應該是困住彼此自由的束縛,母親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漸漸學會放手,讓他獨自嘗試、體會未知的一切。
《怪獸媽媽》
◎作者│貓魚
◎出版社│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