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鴻老師:先照顧自己的情緒,再安頓孩子的內心 「安定教養」不只療癒孩子,也能療癒自己!
什麼是「安定教養」?
事實上,一味忍讓、憋住情緒教育孩子,對父母完全沒有幫助,時間久了,反而因為一直壓抑,讓自己變得焦慮、暴躁,內心極度不安穩。
親子教育專家羅寶鴻表示,父母想落實好的教養,關鍵不在於態度、行為上到底正不正向,更重要的是先從檢視自己內心是否安穩開始。說到這裡,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還是一頭霧水,究竟什麼是「安定教養」?又該如何「實行」?9/2(六)邀請爸爸媽媽們一起來高雄聽聽親子專家羅寶鴻老師的精采分享!現在就讓我們搶先一窺講座當天老師會分享哪些內容吧!
很多人認為「正向教養」就是對孩子必須正向,所以當內心有情緒時,會無形中壓抑了情緒、委屈自己,變成虛假的應對孩子;也有很多家長覺得「正向教養」是不能對孩子發脾氣、不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完全誤會了「正向教養」的意思。
羅寶鴻老師指出,「正向教養」的真正意涵是這套教育方式,最終養成了孩子的正向人格,它不是一個不能對孩子不正向的教育方式,也不代表父母不能有情緒、不能生氣,因為這是違反人性的!
練習覺察內心與靜心
所以,要能夠用一個比較正向的態度來回應孩子,我們必須覺察到自己內心,如果內心有情緒的時候,要先安穩自己、釋放情緒。父母甚至可以跟孩子表達:「我現在感覺到很生氣」、「你這樣做其實我是很難過的」、「你這樣跟爸爸說話我很委屈,我也覺得你很不尊重我。」
羅寶鴻老師認為,有情緒本身不是問題,怎麼應對情緒才是問題!當大人有情緒卻沒有覺察、並持續把它壓了下來,最後很可能變成反作用,一股腦將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
「安定教養」首重當覺察內心不安定的時候,先回應自己的內在與情緒,讓內心的情緒流動、釋放了之後,緩和下來再應對孩子。如此一來,孩子不會覺得你很假、我們也不會覺得委屈了自己。
「安定教養」三要點,成為孩子助力
但孩子就是這麼「歡」,尤其適逢暑假,爸媽與孩子相處時間變多、衝突似乎也一觸即發,該怎麼辦?羅寶鴻老師建議,可透過三個重點適度緩解。
一、先安定自己內心
與孩子共處時,隨時覺察自己內心是否緊繃、壓抑或浮躁,遇到教養困擾時,先回應自己的情緒;成人的安定很重要,面對孩子之前,要先懂得如何關愛自己、照顧自己內心,再看孩子就能事半功倍。
二、認識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理解孩子行為
羅寶鴻老師解釋,每個成長階段的孩子會有各自的主見,父母該嘗試看懂並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例如1歲多的孩子常叛逆說不要、2~3歲很愛堅持己見、4歲孩子有自我想法會頂嘴……,到了小學孩子有新的社交圈、探索世界,可能會突然不遵守家中規矩,而青春期則處處違抗大人,這些都是發展過程中的正常展現。
千萬不要把對大孩子的期待,放在小小孩身上!比如對一個3、4歲孩子說:「怎麼沒跟爺爺奶奶打招呼,沒有禮貌!」但孩子此時成熟度根本無法理解。當大人用錯誤觀念複製在孩子身上,只會透過不斷打壓而扭曲了孩子的正向發展。
所以了解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成熟度及發展趨勢,能幫助我們理解孩子、內心安定,更能落實「安定教養」。
三、對孩子期望是否過高
大人要注意對孩子的期待是否過高,這個就要配合了解孩子的發展成熟度及發展趨向;當在教養時有情緒,大多是因為大人對孩子的期待落空了,慢慢轉變成焦慮、生氣。
每個人都希望委屈能被接住,無論大人、小孩,當孩子想法有被看見、被同理接納,成長也會更正向,比起處處限制孩子的行為想法,給予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更能讓孩子保持正向的心態。而這就是「安定教養」,看到自己努力、欣賞孩子的努力!
新世代父母的聰明教養
新世代父母育兒壓力大,除了源自外在的工作及經濟因素,更是內心的不安定導致。羅寶鴻老師建議家長們,平時就要多練習靜心、覺察內心的情緒,內心也會變得有彈性、更安定。
學齡前兒童免疫力尚未成熟,加上開始進入團體生活,學習規範與秩序,孩子漸漸感受到心理壓力,內外在因素加上生活環境中細菌、病毒侵擾,容易受感染或罹患疾病,有時甚至須住院治療,因此,新光人壽建議,可透過「活力健康住院醫療終身健康保險」作為主約,遇上意外或疾病需要住院時每日都能有住院保險理賠;搭配「呵護安心住院醫療健康險」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為附約,可以轉嫁就醫、住院或是手術等相關花費。
如何在育兒路上減少挫折、更多自信,或許可適時參考專家意見,讓聰明教養不只療癒自己,也能為孩子打造穩健的成長環境。
一起來聆聽由親子專家羅寶鴻老師與新光人壽所策劃的育兒名人講堂,新世代家長從安定教養出發,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與規劃,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
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講堂主題:跟著羅寶鴻老師學習安定教養—先照顧自己的情緒,再安頓孩子的內心
.主講人:羅寶鴻
.時間:9/2(六)15:00-17:00 (14:30開放入場)
.講堂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B1演講廳(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報名網址:https://sc.skl.com.tw/s/BV9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