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能不能叫我爸媽別再吵架?」兒少精神科醫師的悲傷見證,夾在父母之間的孩子,只能用生病來呼救

「能不能叫我爸媽別再吵架?」兒少精神科醫師的悲傷見證,夾在父母之間的孩子,只能用生病來呼救

孩子用生病來發出警訊,把互動疏離或爭執不休的父母拉在一起,希冀他們能做出改變,這是多麼讓人心碎的表現。一起看看兒少精神科醫師謝依婷筆下的診間故事。

文章目錄

兒少精神科也稱為兒童心智科,主要是看十八歲以下的對象,這個領域的專科醫師在全台灣僅有三百位左右。謝依婷以兒少精神科醫師身分執業近十年,渴望兒少精神科的專業和價值能得到重視,她用文字為曾經遇見的孩子,留下動人又感傷的紀錄。以下文字摘錄自她的新書《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爸媽爭吵│孩子│身心問題│謝依婷│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

孩子,是真正的病人嗎?

有時候我會覺得,健保卡上的名字,往往不是真正的病人──每次宇晴來看診時,我都有這種感覺。

宇晴從國三開始來我的門診,在這之前,她已在數位同事的門診輾轉過。從小,她在學校的行為問題就多得嚇人,舉凡翻桌、打人、嗆老師,一樣不少。看過宇晴門診的同事警告我,宇晴曾在他的門診跟媽媽吵架到失控,在診間賞了媽媽一巴掌。

「你知道嗎?小孩呼媽媽巴掌的時候,爸爸還坐在椅子上,完全沒有要阻止小孩的意思欸!」同事大搖其頭地表示。

所以當我看到宇晴時,實在很難把眼前清秀、沉靜的女孩,與同事口中那個呼媽媽巴掌的女生聯想在一起。

失控爭吵的父母

宇晴的爸媽要求先讓孩子單獨進來談。她肩上掛著耳機,態度防備,用最新的iPhone手機看著影片。我詢問她最近心情好不好,她聳了聳肩,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從孩子身上問不出什麼,我讓她先離開。

接著爸媽閃入診間。媽媽一坐下來,就如同機關槍似的開始抱怨孩子。「成天都跑不見,已經三年級了都沒在讀書,這樣下去怎麼考高中?」媽媽臉色蒼白,眉頭皺得老高,好似這一輩子都是這副表情。

宇晴爸爸雙手交抱在胸前,沒事人似的。

「可是宇晴剛剛沒說她有什麼問題欸。所以最近學校有怎麼反映她的狀況嗎?」我試圖澄清。

「她說沒什麼問題?哼!老師都快記過記到把她退學了!從開學到現在沒交過功課,每天不管上課下課都在看手機。」媽媽說著,砲口突然轉向爸爸。「都是你啦,才國中就買最新的手機給她,她要什麼都無限制供應,害她國中就開始手機成癮!」

爸爸仍是神色自若,慢條斯理地解釋:「小孩子課業壓力大,買手機給她,讓她在同學間比較有面子,這樣她也比較交得到朋友,心情可能也會比較好啊!」

媽媽的眉頭更皺,態度更加歇斯底里。「好啊,那你買iPhone給她,錢都花得不手軟,好人都給你當。那這個月的家用費呢?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匯錢進帳戶?」

聽到這裡,連我的眉頭都皺了,連忙打斷他們瀕臨失控的對話。「宇晴媽媽,家用費已經和宇晴的狀況無關了。今天是宇晴來看診,不是你們來做伴侶治療喔。」見我發話,媽媽就像砲台轉向一樣,開始朝我發難。

「不是,醫師你聽我說。當初結婚時就講好,房貸我出,家用他出。房子是登記他的名字,我想說一家人,也就不計較。但是我一定也會買家裡需要的東西、小孩子的東西,可是他每個月都欠錢不還,我所有薪水都用在房貸和家用上,弄到我壓力大到都憂鬱症了,也在看醫生。但他還是常常不拿錢出來,存私房錢,還去投資股票。久而久之,我為家裡一直付出,存款都是零,他已經不知道存了多少錢!」

接著爸爸開始解釋,他把錢拿去投資股票也是為了家裡,女人不懂理財就好好顧家等等……兩人在門診又吵了半小時。

就在我已經暈頭轉向,不知道我是誰、我在哪的同時,突然明白了宇晴在家中的「無力感」。才半個小時,我就已經感到極度沮喪。她整天在家聽爸媽永無止境的爭執,不暴躁、憂鬱才怪,也難怪她一逮到機會就要往外跑。

爸媽爭吵│孩子│身心問題│謝依婷│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能不能跟我爸媽說,叫他們不要再吵架了? 

接下來的幾次看診,宇晴的話還是少少的。媽媽總是要求我勸宇晴別一直看手機、要認真讀書,但我認為目前還不是講這些的時候。

有次宇晴的臉很臭,看著手機裡的電玩直播,完全不理我。於是我把椅子嚕到她身邊,跟著她一起看。那是一個槍戰遊戲,螢幕裡砰砰砰地一直換武器。我們就這樣沉默著並肩,直到這場直播結束,她終於抬起頭來看著我。

「醫師,你能不能跟我爸媽說,叫他們不要再吵架了?」她語氣平板,但話中有著極度的無奈。

「我會試著和他們說說看。但這需要時間,畢竟他們都吵這麼久了。其實他們每次來我這裡時也都在吵,看他們在這裡吵完,回去是不是比較不會吵。」我搔搔頭,無奈地笑笑。宇晴點點頭,又繼續低頭看手機。

宇晴後來考上了高職,還是三不五時蹺課,和網友約在超商聊天、打電動。每次見面,她的話還是少少的,但至少不排斥來回診,也會自己跟我討論吃藥有沒有效果。

而這對爸媽也沒什麼長進:爸爸一味地縱容、寵溺,宇晴一開口,爸爸什麼都買給她,名牌服飾、包包,一擲千金;然後媽媽又不斷地責罵爸爸,孩子就是這樣被寵壞的,接著抱怨爸爸對宇晴的課業和行為不管不問,都讓她扮黑臉。

父母應該先去做伴侶治療

有一次,宇晴在超商偷了兩包餅乾,他們兩位又在我的門診吵了半小時。爸爸認為孩子還小,賠錢了事就好;媽媽則認定未來成年後,宇晴一定會犯罪,被抓去關。

然而,宇晴稍早告訴我的卻是:「那天我肚子餓,但是一下樓就看到爸媽在吵架,所以不想跟他們說話,就直接出門了。我身上沒帶錢,在超商等朋友,朋友又一直不來,我真的太餓了,所以就想說先拿餅乾來吃。」我把宇晴所說的告訴她爸媽,兩人都愣住了。

「所以我說過很多次了,你們兩位要去做伴侶治療。你們兩個人哪怕只要少吵幾次架,宇晴的狀況可能就會有進步。」我不知道是第幾次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

「我願意去啊,是我先生不願意。」媽媽表示。

「我是也可以陪她去。其實我們以前也去過啊,可是那個健保的都做沒幾次就沒了,外面自費的又很貴。」爸爸說。

「好,你現在說你願意去,那我問你,上次那個自費的為什麼去了一次就沒去?」媽媽詰問道。

「不是,今天有問題的又不是我,自費治療這麼貴,你還要我出錢,我覺得這沒道理。」爸爸反駁。

「醫師你聽到了齁。不是我們不去,是我先生不願意花錢。上次那個治療師說,不然治療費我們一人出一半,他也拒絕。」媽媽攔轎伸冤似的。

「爸爸,你寧可花好幾萬元買手機給宇晴,伴侶治療才兩千塊,你卻不要?你要這樣想,這也是為了宇晴好。錢不是花在你們身上,而是花在宇晴的未來。因為你們兩個人溝通好了,孩子的狀況才會進步。」我努力下說詞,希望可以勸動爸爸。雖然同樣的說詞,我應該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在我苦勸之下,爸爸終於勉強點了點頭。

爸媽爭吵│孩子│身心問題│謝依婷│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之後回診時,聽說他們兩人終於一起去做了伴侶治療。宇晴雖然沒講什麼,但是行為確實穩了些,看上去情緒也平和多了。

「我爸媽每天這樣吵死了。其實我已經不太想管他們了,反正我一定要考到離家遠的大學,搬離家裡。」宇晴還是酷酷地表示。

「這樣啊,想考哪裡呢?」我問。

「我想學彩妝,感覺去台北比較好吧,那邊的穿搭、妝髮都走比較前面。」

為了考上台北的學校,宇晴最近甚至收了心,開始認真讀書。

「不過,雖然他們還是吵,但這次竟然有持續去治療,我想他們也是有在努力吧。」她有點不甘願地丟下這句話。

「嗯,你有看到爸媽這次的努力喔。」我回應。

「看看吧。如果他們少吵一點,我再考慮上大學以後要不要偶爾回家,哼。」

 

許多時候,我都覺得孩子的行為與情緒問題反映了家裡大人的狀況,甚至是促成夫妻不得不面對彼此問題的催化劑。

然而,讓孩子不得不犧牲自己的身心健康,扮演這個家庭「照妖鏡」的角色,那又是多麼無助而心酸的一件事呢。

爸媽爭吵│孩子│身心問題│謝依婷│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兒心醫師想說】夾在父母之間的孩子,只能用生病來呼救

在診間,怨偶家長們常彼此抱怨,認為孩子之所以需要來看兒心科,都是對方的教養問題。夾在其中的孩子,有的疏離、冷漠以對,有的崩潰自責,認為自己生病是一種過錯。

在家族治療的觀點中,父母和孩子形成一種「三角關係」,彼此都緊密牽動著對方。而個體的心理狀態,往往映照著家庭功能的不良。

在雙親和孩子的三角關係中,孩子最為弱勢,也因此往往第一個反映身心狀況的是孩子,彷彿「家庭中的代罪羔羊」,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孩子的症狀上,藉此逃避面對家庭互動的真正問題。

孩子用生病來發出警訊,把互動疏離或爭執不休的父母拉在一起,希冀他們能做出改變,這是多麼讓人心碎的表現。

當看到孩子生病,父母應該正視、省思彼此的互動是否有狀況。必要時可以尋求家族治療或伴侶治療,協助溝通和討論,成為彼此更棒的隊友。


兒少精神科│爸媽爭吵│家庭關係

書名/《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作者/謝依婷
出版社/寶瓶出版社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與老公吵架隔天的便當,日本人妻的反擊,20款恐怖便當,你覺得那個最可怕?

《Barbie芭比》是一部獻給母親的電影,許多人開心的帶著女兒觀賞,卻不知不覺留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