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不想上學,哭鬧不停、回家情緒低落、惡夢不斷,爸媽一片哀號,該怎麼辦?
幼幼班在8月初開學了,許多家長原本就擔心孩子會有不適應的狀況,結果惡夢成真。媽媽社團或相關社群出現一篇又一篇的求救文,因為他們的孩子對於幼兒園表現出抗拒情緒,不管是到了校門口哭鬧不肯進去,回家後充滿負面情緒、無法入睡、夜驚、做惡夢;更甚者,被通知要把孩子帶回家,因為園方無法處理。
許多媽媽看見孩子哭,自己也跟著哭,十分不捨,但又聽其他家長說:「一定要狠下心,讓孩子適應。」內心真的很煎熬。
為何幼兒會不想上幼兒園?
每個孩子面臨的挑戰不同,大致可以從心理、社交和環境等角度來探討。
1.和爸媽分離,充滿焦慮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許多幼兒而言,與父母分離會引發「分離焦慮」。這也是他們人生首次面對,沒有一個主要照顧者,可以自動滿足他的大部分需求。
這對於一些年齡較小或較為敏感的孩子來說,會造不安定感。他也還無法理解與確認,爸媽消失了一定會再出現這件事,這種擔憂會讓他不願離爸媽。
2.面對陌生環境、陌生的一群人
幼兒園一開學,孩子首次獨自與一群陌生人接觸,而且長時間相處和互動。他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不認識的老師和同學,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起信任和情感聯繫。有的孩子天性就怕生,要他認識一個人就有難度,更何況現在是一群人,所以孩子會焦慮不安,因此產生排斥上幼兒園的情緒。
你想想,即便是成人,要到一個新環境也可能侷促不安,年幼的孩子有這樣的反應,一點也不奇怪。這段尚在適應的過程,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
3.必須適應群體生活
幼兒園的群體規範,會讓一些孩子無所適從。他要學習與遵守的,是他以往可能從未理解的,在家裡不需要這麼做。另外,一些孩子對於在幼兒園需要競爭,會感到無所適從,例如要舉手發言、玩玩具要爭奪,種種不如己意的挫敗與壓力,會影響他們對幼兒園生活的感受。
令許多家長擔憂的是,孩子不懂得守規矩,會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或是因為跟爸媽分開,不斷哭鬧,情況嚴重,甚至到了嘔吐、拒食,不管老師怎麼安撫也沒有用。這種讓人又心疼又擔憂的狀況,讓許多家長焦頭爛額。
家長問:我真的要狠下心,讓孩子自己慢慢適應嗎?
許多過來人說,一定要狠下心讓孩子去適應,但家長也會擔心,小小的孩子是否會因此留下心理創傷?
家庭的角色在幼兒園適應過程中不容忽視。父母的情感支持和溝通對於幫助孩子克服抗拒情緒非常重要。家長要能夠理解孩子的情感,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安慰,幫助他們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例如:一開始可以上半天班,或是下課後馬上接回家,別讓孩子產生疑慮:「為何其他孩子都被接走了?」
今年這一批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在疫情底下長大,他們外出與接觸他人的機會,本來就比以往的孩子少,爸媽要給予更多耐心與鼓勵。然而,也有一些情況下,幼兒可能真的不適合上學。
嚴重的分離焦慮
如果幼兒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情緒不穩定等問題,可能需要尋求心理專業的協助,確保他在情感上準備好上學。注意可能出現以下生理症狀:肚子痛、頭痛、噁心、嘔吐等,這些生理反應可能是分離焦慮的表現。
身為父母,應該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當你認為孩子的焦慮與反應已經不適合上學,請詢問專業人員像是幼兒園老師的建議,另外,必須多加安撫與鼓勵,思考採取逐步適應的方式,並讓幼兒了解爸爸媽媽一定會在特定的時間把它接回家。回家後,也不要一直詢問學校的事情,而是對他的表現給予肯定,讓他們持續感到到擁有家人的愛,陪伴他度過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