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出口的秘密!女性常見5大問題 疼惜自己從健康著手
泌尿道感染 說不出的難言之隱
根據統計,半數女性一生中至少會發生 1 次泌尿道或陰道感染,是男性的8 倍,且一旦感染過,就會反覆感染。所謂「反覆感染」是指半年內 2 次或 1 年內 3 次,甚至是治療後又發生感染,且再次感染機率會隨著感染次數及間隔時間上升。
泌尿道感染的原因與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羅啟文指出,因為女性的會陰部、尿道和肛門距離相當接近,且尿道較男性短,容易因為憋尿、性行為、不當衛生習慣或更年期荷爾蒙減少,滋生細菌進入尿道和膀胱引起發炎。
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頻尿、尿急、排尿刺痛、排尿灼熱感、血尿、尿有異味、尿液混濁、感覺尿不乾淨、發燒、畏寒,以及下腹部脹痛,嚴重時,還可能演變成腎盂腎炎,甚至出現休克、敗血症,恐危及生命。
泌尿道感染該做這些檢查
羅啟文表示,對於泌尿道感染患者就醫,會安排做尿液常規檢查,依尿液的白血球、白血球反應,以及亞硝酸鹽反應等,來判定是否有發炎和細菌感染,再開立經驗性抗生素治療並緩解症狀。
而年長女性或反覆感染者,則會進一步做尿液細菌培養,查明細菌種類後,給予適合的抗生素或合併注射治療。他說:「75 ∼ 90%的泌尿道感染都是大腸桿菌,所以如果有發燒、畏寒等症狀,必須加做血液檢驗」。
泌尿道感染發作起來讓人痛苦不堪,更影響生活品質,羅啟文建議,女性應做好自我保健,就能有效預防。若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且出現發燒、畏寒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預防泌尿道感染7招
1.每日喝足2000c.c.以上的水,增加尿意。
2.多上廁所、不要憋尿,讓尿液帶走細菌。
3.如廁後,應由前往後擦拭。
4.避免穿著過緊的內褲或長褲。
5.洗澡應多淋浴,避免泡澡。
6.性行為前後,應喝水並排空膀胱。
骨質疏鬆症女性跌倒、骨折元凶
根據統計,60 歲以上人口中,有16%者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 為女性。骨質疏鬆已經成為停經婦女最重要的健康課題,就有國內醫師調查發現,停經25 年後,將近有5 成的女性有骨質疏鬆。
女性骨鬆比例高的原因
女性易罹患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是,女性的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且女性停經後雌性激素減少,會造成骨質快速流失。女性在35 歲左右,骨質就已逐漸流失了,到了更年期,骨質流失更加嚴重,骨本逐漸消耗,導致骨質疏鬆症產生。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余光輝表示,骨質疏鬆可分為原發性跟續發性。原發性與停經、老化有關,續發性則是跟長期服用藥物、內分泌失調,以及生活習慣不良,例如鈣質攝取不足、缺乏日曬跟運動等有關。
預防骨鬆要做到3件事
預防骨質疏鬆很簡單,葉光庭表示,只要每天做到:頂天、立地、高鈣,就有機會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頂天
適度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轉化,是人體90%維生素D的來源,建議至少每周3次,每次15至30分鐘。
立地
透過負重運動增加骨密度,建議多從事健走、慢跑、舞蹈、跳繩、登山、爬樓梯或者舉啞鈴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的負重運動。但是如果有關節疼痛或退化問題的人,建議避免進行爬樓梯或彈跳等方式。
高鈣
增加鈣質食物攝取,平常飲食中增加鈣質的攝取,例如牛奶、起司、豆腐、莧菜、黑芝麻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骨鬆無症狀當心骨折
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葉光庭表示,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平常不易覺察到它的存在,部分中高齡患者可能只覺得身高變矮、出現駝背的外觀變化,但只要一個輕微跌倒,或是突然遭受過猛外力,就可能骨折。
令人憂心的是,骨折後引發的劇烈疼痛、無法行動、殘疾等狀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此死亡。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年輕時多增加10% 的骨密度,就可使骨鬆的發生延緩13 年,顯示「儲存骨本」應從年輕開始。
骨質疏鬆診斷標準
骨質疏鬆症通常將「T 值」作為診斷依據
- T值若大於-1:骨量正常
- T值介於-1~-2.5之間:骨量不足
- T值若小於-2.5:患有骨質疏鬆症
盡早發現提早治療
如果不幸罹患骨質疏鬆症,是可以被治療的。恩主公醫院家醫科主任黃駿豐表示,目前的治療方式越趨完善,使用藥物治療者更能減少骨折發生率。治療藥物的作用有2,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
他進一步說明,對抗骨質流失藥物,主要為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的溶蝕;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主要為刺激造骨細胞,達到骨質增生作用。黃駿豐提醒,女性應透過骨質密度檢測,掌握骨鬆治療的先機,降低骨折風險。
憂鬱症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女性憂鬱症的比例較男性高,機率是男性的2 倍!為什麼罹患憂鬱症的女人會比男人多呢?專家表示,或許與社會文化、家庭教育、性別等因素有關。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從社會文化來看,女孩的教養方式與男孩不同,常被要求順從、被動、不能表達自己感受等,造成女性比較沒有自信,容易把想法、感受、情緒往心裡藏,過於壓抑之下就容易憂鬱。
此外,成年女性常需要擔任多元角色,除了擔任需要被動、內向的角色,如媳婦、太太之外;還需要扮演強勢、主導的媽媽、職業婦女等角色。如此多變且衝突性的角色扮演,導致女性容易有憂鬱傾向。
也有人認為,傳統觀念中,對於女性教育較不重視,以及職場對女性薪資的不友善,使得女性的經濟狀態較差;或者過於相信另一半「回家,我養你」的說法,而放棄經濟獨立能力,也是導致憂鬱症的原因之一。
不過女性天生的內在覺察感受能力,以及願意求助醫療的行為也較男性高,有可能因此造成女性憂鬱症患者求診率高,被診斷出憂鬱症的人數也高於男性的現象。
從生物性角度來看,目前所知神經傳導物質、遺傳等,對於憂鬱症都有重要的影響。例如,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不足,也會導致憂鬱症的發生。
而女性肩負生育任務,在每個月的月經週期,或懷孕生產過程當中,以及停經階段,都會使體內女性荷爾蒙有很大的變異,連帶也會影響如甲狀腺素、生長激素、腎上腺刺激素等,這些物質也都被認為與女性憂鬱症有關。
緩解情緒 8 方法
女性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狀況下,更需要在情緒上做好自我照顧,才能減少憂鬱症的發生。2.培養良好的舒壓習慣,如冥想、腹式呼吸、肌肉放鬆、寫感恩日記等。
3.建立支持系統,多與家人、朋友等聯繫,試著學習傾吐內心的壓力,透過社交活動減少孤獨感。
4.善用社群媒體,如 LINE、FB、IG 等,與他人建立連結,保持緊密關係。
5.多吃含有多巴胺的食物,如鮮奶、香蕉、堅果等。
6.培養動態和靜態的興趣、愛好,如閱讀、聽音樂、寫書法、做志工、種花、唱歌等。
7.可尋求專業心理輔導體系支援,讓心理諮商師協助面對壓力、改善情緒困擾等問題。
8.好好照顧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如果有憂鬱症狀超過2週,應趕快就醫,讓專業醫護幫忙照顧你。內褲、護墊要勤更換,保持乾燥清潔。
(65 歲以上的銀髮族群中,女性罹患失智症比率大約 8.1%,高過男性的 5.4%,男女比例約 2:3。)
失智症 大腦漸進式功能退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 5,500 萬人罹患失智症,預估在 2030 年就會增加到 7,800 萬;到了 2050 年更將多達 1.39 億人。大約每 3 秒就有 1 個人失智,其中,有 10%的患者年紀不到 65 歲。
而在 65 歲以上的銀髮族群中,女性罹患失智症比率大約 8.1%,高過男性的 5.4%,男女比例約 2:3。而女性罹患失智症的比例為何會偏高呢?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推測可能是這 5 原因所致。
1.女性族群的平均壽命較為長壽,失智症的罹患率為 65 歲過後,每多 5 歲就會增加 1 倍的風險,使得女性罹患率隨之較高。
2.受到女性荷爾蒙所影響,女性在停經後會缺少雌激素的作用,也較容易罹患失智症。
3.基因影響,目前所知,ApoE4 基因可能是造成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因為 ApoE4 基因會造成類澱粉蛋白堆積在腦細胞裡面,而女性因有更年期提前或荷爾蒙療法的關係,使得風險升高。
4.年輕時的教育程度和年長失智程度成正比,老一輩的女性族群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知能存款較少,就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5.臨床研究顯示,患有憂鬱症或睡眠障礙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而女性因為肩負的社會、家庭角色多,較男性罹患憂鬱症風險高 1 倍。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勝翔表示,失智症非單純正常老化或記憶減退,而是一種大腦漸進式功能退化的疾病。患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衰退和思考能力等逐漸喪失,可能會同時出現情緒、妄想、幻覺等干擾行為。 他進一步說明,患者會逐漸喪失自我照顧的能力,生活需要他人協助才得以進行。目前失智症並無法治癒,但如果能夠及早發現,透過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是有可能延緩和改善症狀的惡化。
失智症早期症狀
失智症是造成高齡者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提早面對死亡的頭號元凶。請多加利用失智症早期症狀來覺察家中長輩的狀況,如果有 2 項以上症狀,就要有所警覺,儘快陪同就醫或尋求失智共照中心協助,切勿拖延。
1.判斷力上的困難。
2.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
3.重複相同問題、故事和陳述。
4.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
5.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
6.處理複雜的財物上有困難。
7.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
8.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心血管疾病 停經後的致命危機
根據衛福部 110 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為女性十大死因第 2 位,共奪走 9,213 條寶貴的性命;如果再加上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及腎病變等心血管相關疾病,共造成 26,590 名女性死亡。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50 歲以下男性,發生冠狀動脈硬化之心臟病、心肌梗塞的比率比女性高出許多;不過,女性一過 60 歲,發生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的比率,竟比男性高。
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李奇龍表示,停經前的女性有雌激素保護,所以較少出現心血管疾病;停經後的雌激素降低,不足以保護心臟血管,經過 10 ∼ 15 年後,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的比率,就和男性一樣高。
美國及歐洲心臟協會更指出,更年期因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除了會出現停經症候群,也會因為整體代謝減緩,而出現內臟脂肪堆積、腰圍變大等問題,進而罹患三高、肥胖等,影響女性的心血管健康。
依據106 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46 ∼ 55 歲女性高血壓、糖尿病的罹病率約為 40 ∼ 45 歲女性的3 倍,高血脂也隨年齡增加呈現升高趨勢;107 年台灣三高追蹤資料顯示,有三高的人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正常人的1 ∼ 2 倍。
李奇龍提醒,女性進入更年期後,更應關心心臟和血管的健康。建議利用「護心 5 招」,從控制危險因子以及定期健康檢查的做起,以遠離更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均衡飲食
更年期婦女容易發胖,建議採取均衡飲食型態,例如:減少糖、鹽及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及全榖雜糧,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以蒸、煮、汆燙取代油炸食物等。
規律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宜累積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預防骨質疏鬆,提高基礎代謝率,達到控制體重及 BMI 的目標,也可避免內臟脂肪增加。
放鬆舒壓
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適度安排閱讀、旅行等休閒活動及運動,平時也可多與家人朋友談心,適時紓解壓力,心情也會跟著開朗。
向菸說不
菸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危險。
定期健檢
國民健康署提供 40〜64 歲民眾每 3 年一次,65 歲以上民眾每年 1 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如有三高異常,請定期追蹤,並遵照醫師處方用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本文由【Heho親子】授權
文/說不出口的秘密!女性常見5大問題 疼惜自己從健康著手
更多文章請見 Heho健康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