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心怡心理師專欄】讓孩子擁有滿滿安全感,主動與父母分享大小事
(爸媽可以利用自然的閒話家常,讓孩子習慣在聊天中,表達自己一整天的感受。圖/shutterstock)
對於最近的各式負面消息,請家長要先穩定自己。接收過多的負向訊息,可能會讓我們也跟著草木皆兵,不過,大家可以先停下來思考一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狀況其實還是相對安全的,唯有大人做好自我穩定,才會讓孩子感到安心。
曾經有媽媽分享到,從小朋友上學後,自己就變得十分不安,放學後,總利用各種方式想了解他們在學校的狀況,當小孩無法好好表達時,就會更加焦慮。
如果父母感到不安時,夫妻彼此的互相支持也非常重要,畢竟一個人獨處,想法不免比較容易鑽牛角尖,透過相互提醒,多少能幫助穩定自己的心情。
從自然的談天.更加了解孩子
有關於身體界線的自我保護,我們能運用繪本中的故事來引導孩子,以下分享幾本我覺得很不錯的書本,提供給爸爸媽媽參考,例如:《你不可以隨便摸我》、《我的身體,我自己作主》、《身體的界線》。至於繪本的運用,家長還是要看寶寶的年齡,適時地調整表達故事的方式。
對於年紀小的小朋友,爸媽可藉由稍微簡化語言難度的做法,來幫助他們理解內容,也能加入一些互動,讓共讀有關身體界線的讀物時,不致太過嚴肅。
此外,父母的另一個擔心是,要怎麼知道孩子白天送托或去學校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不合理的對待?其實爸媽不用在小孩回家後,一直急著詢問早上發生的事,而是應利用自然的閒話家常,讓他們習慣在聊天中,表達自己一整天的感受。
(孩子的獨立,是在安全的基礎之下,能夠自由的發展出信心與能力。圖/shutterstock)
建立好家庭安全感.鞏固親子關係
「聊天」,是一件最容易也最自在的親子互動,不僅能與小朋友建立起親密的連結,也可增加寶寶學習語言的機會;至於面對年紀稍大的孩子,則藉機為其示範語言表達的方式。我們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不用只限於談學校裡的事,最好能天南地北的談天,可能會包含孩子的100個為什麼、生活中的觀察等等,許多的日常瑣事都能變成聊天的素材。
自然閒聊的目的,就在於要營造好愉快的聊天氣氛,讓孩子覺得和爸媽說話,是既有趣又能了解到許多事物的互動,無形之中,就會增加他們與家人訴說的意願。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事,包括學習的卡關、人際關係的挫折,以及生活中的種種突發狀況,身為家長,除了要增加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外,也得做最堅強的後盾,讓小孩從小就有滿滿的安全感,進而知道當他們遇到開心的事情時,和家人說能得到共鳴;遇到自豪的事,可獲得家庭的肯定;面臨難關時,和親人訴說能被理解,且一同設法解決。
孩子的獨立,不是要他們凡事都只能靠自己,而是在安全的基礎之下,能夠自由的發展出信心與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各式的教養理論中,皆會如此重視安全感的原因,因為那不只是一種心理的感覺,更是讓他們得以勇敢發展自我的基石。
(父母能和老師互信合作,更能快速懂得孩子的情緒與表達。圖/shutterstock)
良好的親師溝通.有助小朋友健全發展
家長若能和幼教老師有良好的合作與互動,也會是很大的幫助。幼教業是一份非常不容易的職業,除了每天必須面對眾多孩子的需求外,還得準備教材、面對家長的關心。想想我們自己光要應付自家的小孩,就已經感到十分疲憊了,更何況是一次要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小朋友,不得不說,幼教老師是一份具有挑戰又很值得尊敬的行業。
因此,假設爸爸媽媽能夠和老師互信合作,一方面可表達對於他們的尊重及工作上的肯定,另一個層面也是幫助孩子更能適應校園生活。至於該如何進一步的與幼師有更深的親師連結?舉例來說,在他們有餘裕時,父母能分享自身對於小朋友的理解和觀察,這樣也可幫助老師更快速地懂得孩子的情緒與表達。
讀者們有發現我寫的是「老師有餘裕時」,這是因為通常在接送小孩時,是幼兒園最忙碌的時候,在這個時機點不太可能可專心處理單一孩子的需要,所以,找到適合的時間進行親師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祝福每位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能夠透過學校與家庭的支持,被好好對待,發展出健全的人格,成為他自己喜歡的樣子。
曾心怡心理師
從台大醫院到社區,從女人走到母親。看過上千個用人心寫的不易與韌性。期待透過心理學學讓人們活得精彩,讓女性能夠在各種角色中美麗且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