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家庭是由愛而生:《有愛就是一家人》傾聽孩子的聲音,看見「家」的無限可能性

家庭是由愛而生:《有愛就是一家人》傾聽孩子的聲音,看見「家」的無限可能性

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擁有某些人極度渴望的東西,是何其幸運又幸福的事。當大多數的人還因雞毛蒜皮小事與家人鬧得不可開交時,有些人為了能組建自己的家庭而奮力爭鬥著。

「父親、母親,以及與其血緣相繫的孩子」是標準模式的傳統家庭,而隨著時代的推移,有愈來愈多不同於標配的多元家庭形態,但這些家庭卻還是被人們用異樣的眼光看待,甚至被偏見否定他們的存在。

長年投入研究新型態家庭及其小孩的劍橋大學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蘇珊.葛倫伯克(Susan Golombok)將研究成果寫成《有愛就是一家人》一書,分享動人的非典型成家實例,讓人不再陷於在主流家庭價值框架之中。

一場對新型態家庭的理解革命

家庭

蘇珊的研究起點源自她讀到的一篇報導指出,相較於異性戀母親,同性戀母親幾乎是無一例外地會在爭奪孩子監護權時敗訴。

在一九七○年代,法官大多囿於成見,認定小孩的成長環境若是愈偏離傳統家庭結構,對其的心理產生傷害的風險也愈大,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這樣無根據地聲稱多元家庭會傷害孩子的說法,讓蘇珊投入新型態家庭這個研究領域尋找答案。

她四十多年來走訪了同志家庭、自主性單親父母、捐贈受孕父母、親職協作、跨性別父母、代孕者和捐贈者,並長期追蹤訪談他們的孩子,看孩子們是否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而與傳統家庭無異?而研究結果也一一打破那些對新型態家庭的種種質疑。

有「愛」就是孩子最好的家

多元成家

其實不管型態怎樣改變,家庭的機能始終不變,如同書中某個案例所提到的:「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構成家庭的基石是愛,而不是血緣。為人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就算家庭內的關係再好,若是自己的家庭不被外界所接受,沒有在社會群體中找到歸屬感,也是會讓孩子受到很深的傷害。

每當有新的家庭型態誕生,同時也會帶來新的難題,孩子往往要面臨他人的偏見,而蘇珊也在書中如實傳達了這些家庭所面對的真實生活與難題,而她的研究也證明了無論家庭的構成因子為何,重要的是它如何運作,家人之間是否有用心經營並擁有良好品質,還有周遭環境所抱持的態度。

《有愛就是一家人》不只是蘇珊的研究成果展示,更是承載各類型非傳統家庭故事的寫實紀錄片,我們可以看見他們克服萬難組成家庭的過程,也推翻了深植世人腦中的陳腐偏見。

蘇珊的這段旅程也帶來了「家」的無限可能性,人們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家庭形式,同樣地,每個人也要尊重和試著接納與己不同的家庭模樣。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看更多女子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