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內耳積水」發作跌坐舞台》40歲以上女性要注意!耳鳴又眩暈,「梅尼爾氏症」4症狀教你判斷
耳水不平衡即是「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一種常見的內耳疾病,因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的致病原因為內耳淋巴水腫(內耳積水)引發。多發生於女性、40~50歲人。一暈眩就是梅尼爾氏症嗎?梅尼爾氏症的症狀、治療有哪些?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可能是梅尼爾氏症?有飲食禁忌嗎?
梅尼爾氏症的症狀
梅尼爾氏症的症狀可能會有反覆性的眩暈、耳鳴、聽力逐漸減退,且症狀同時發生。若無治療,內耳恐因長期壓力過高、被破壞,造成突然平衡感消失或失聰。
而這些症狀通常在單側內耳出現,但還是有少部分會出現在雙側內耳。
眩暈:突然性的暈眩,發生時間超過20分鐘甚至數小時。
耳鳴:耳內聽到轟轟聲等較低頻的聲響。
耳朵有悶塞感
聽力減退:時好時壞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梅尼爾氏症?
並非有「眩暈+耳鳴」就是此症,根據1995年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AAO-HNS)的診斷標準,確診/可能是梅尼爾氏症的診斷必須有以下條件:
確診為梅尼爾氏症 |
可能為梅尼爾氏症 |
至少有2次旋轉性眩暈,時間持續至少20分鐘~12小時 |
至少2次自發性暈眩,時間持續20分鐘~24 小時 |
發作前中後,經聽力檢查發現、確認有低或中音頻的神經性聽損 |
患部耳有起伏的聽力波動、耳鳴或悶脹感 |
患部耳有起伏的聽力波動、耳鳴或悶脹感 |
排除其他疾病或原因(梅毒、細菌或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外傷或腫瘤等) |
排除其他疾病或原因(梅毒、細菌或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外傷或腫瘤等) |
還是要注意,眩暈發作未必就是梅尼爾氏症導致,也可能是耳石脫落、腦血管疾病、突發性耳聾、前庭神經炎等原因造成。因此一旦出現未曾經歷過的眩暈,建議儘早讓醫師評估。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由於梅尼爾氏症的治病機轉尚未明確,主要原因還是內耳積水,但以下狀況也容易引發梅尼爾氏症:
1.家族史
2.免疫系統問題
3.過敏
4.偏頭痛
5.頭部外傷
6.壓力
梅尼爾氏症會好嗎?
梅尼爾氏症是個讓人反覆眩暈、耳鳴、耳悶、聽力變差的疾病,雖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減輕症狀。
如何減緩梅尼爾氏症症狀?
也因為梅尼爾氏症的主要成因為內耳的淋巴水腫,若想要控制梅尼爾氏症,平時生活中可以這樣做,
1.戒菸酒
2.少咖啡因
3.鹽分控制:攝取過多鹽份會讓水份滯留在體內,增加內耳水腫的機會。每日鈉的攝取約2~3克
4.減少壓力
此外,梅尼爾氏症也和過敏、賀爾蒙失調、失眠等原因有關聯。因此維持固定的運動、飲食、生活作息,也是保養內耳不要太容易發作的不二法門。
梅尼爾氏症的治療方式?
在調整生活習慣,還是無法改善的情況下,醫師可能會提供以下幫助:
急性期的治療
主要控制眩暈和伴隨眩暈的噁心、噁吐等症狀。會使用抗組織胺、鎮定劑、抗乙醯膽鹼藥物等。
非急性期的治療
利尿劑(排除體內水分及鹽分,降低內耳壓力)、血液循環藥物(改善內耳附近的血液循環)。
若依舊沒有明顯改善,與醫師討論後,也可以考慮以耳內注射(注射類固醇或抗生素gentamicin,但後者具有前庭破壞性,可能會影響聽力)或內耳手術(內淋巴囊減壓術、前庭神經切除術等)的方式來治療。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
文/張學友「內耳積水」發作跌坐舞台》40歲以上女性要注意!耳鳴又眩暈,「梅尼爾氏症」4症狀教你判斷
更多文章請見 良醫健康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