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什麼是愛?愛不是只有讓人開心,不教你責任的愛,叫做「溺愛」
昨天放學的時候,準備下車時,弟弟不小心腳踢到了姊姊,他趕緊說了:「對不起。」但姊姊不領情,動手回拍了他一下,弟弟傷心地哭了,便來找我討抱,因為他不是故意的,還道了歉,姊姊卻如此冷漠。
我抱起了弟弟,順手把姊姊的書包還給她,跟她說:「妳自己背吧,我沒有手幫妳拿了。」手上已拿滿自己的課本跟美勞作品的她,不情願地背起書包,哭起來說:「我不愛媽媽了,媽媽根本就不愛我。」站在車邊一動也不動,逕自地哭著。
愛是什麼?
( Alex Green@pexels )
我抱著弟弟往電梯走去,弟弟竟也哭起來說:「我不要走,我要等姊姊。」這時媽媽內心的自白是:「現在在演哪齣啊?」我再走回車邊跟姊姊說:「今天會產生這個場面,就是一開始,妳不願意接受弟弟的道歉,弟弟難過就會要我抱,我就沒有手幫忙妳拿書包了,妳自己想一想。」姊姊還是沿路哭著搭電梯回家。
回到家,姊姊脫掉鞋子坐在地上說:「我討厭妳,妳根本不愛我,我也不要愛妳了。」我回應她:「我不會在意妳說的氣話,不管怎樣我都會愛妳。」她說:「弟弟還比較愛我,他有等我。」我問她:「妳知道什麼是愛嗎?愛不是只有讓妳開心而已。只讓妳開心不教妳責任的愛,叫做溺愛。」想想,好燒腦啊,我跟6歲的孩子,講愛,要怎麼說她才會懂呢?愛很簡單,也很複雜啊。
愛,沒有標準答案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字典,愛的定義是複雜的一種情感,對於對象有強烈的感受、溫柔及深情,對他的存在感到舒服,能為他的幸福努力奉獻,對他的反應有敏銳的偵測。
而且愛有很多種形式,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知名心理學家羅伯特 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所提到的愛情三角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愛是由三個很重要的元素構成,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諾(Commitment),因為這三種元素的比重不同,而成為不同形式的愛,有些愛,不具備有三種元素,像是浪漫的愛,它就只包含親密及激情。長久理想的愛,是三種元素不斷地交互作用,達到平衡的狀況,成熟的愛,還有承諾、責任及自我實現。
有了行動,再來說愛

( Pixabay@pexels )
不知道活到哪把年紀,才會懂得什麼是愛?也許沒有標準答案吧。又或者對於不同的對象,需要的愛的形式也不同,沒辦法一概而論,但是在這三個元素當中,卻可以一窺端倪,讓孩子知道,愛不是只有開心而已,也不是單方面享受著別人給的愛,就像經營一座花園一樣,妳愛花園的美麗,但妳不除草、不施肥、不澆水,能期待這花園盛開的美景嗎?
愛不是嘴巴說說那麼容易,在日曬雨淋下,都還是冒著風雨去護花,有了行動,再來說愛吧。
本篇文章由【森林媽媽cozy vibe】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