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跟大人一樣會憂鬱!過分強調的「成功文化」是主因。除了成績好,你還會稱讚孩子什麼?
今年二月底,兒福聯盟曾招開記者會,公布他們透過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12~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其中高中生(16.0%)的壓力指數更將近是國中生(8.2%)的兩倍之多。
除此之外,根據衛福部於2021年公布的統計報告更指出,「自殺」已攀升至15~24歲青少年死因第2位,顯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迫在眉睫。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隱藏著什麼?
社交媒體與成功文化
一方面,社交媒體無處不在,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數據表明社交媒體的使用,與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相關性,尤其是對於少女而言。
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成功文化,迫使孩子們從小就在得在課業與父母的期待下,取得成功,似乎這樣就能讓他們將來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但這真的是對的嗎?父母對孩子必須不懈追求成功的要求,從長遠來看,真的會讓孩子幸福嗎?
首先,這麼做可能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以健康的方式應對各種情緒。其次,在如此關注孩子的成就並讚揚他的成功時,家長似乎無法讓他知道,即使沒有達到這樣的成績時,家長還是會無條件愛他和重視他。
成年人會憂鬱,孩子亦然
許多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很開心,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孩子們就像成年人一樣,會感受到強烈的情緒,也會因為面對困難而產生壓力。我們不應該讓孩子們覺得他們應該一直快樂,而應該專注於幫助他們認識和應對他們可能經歷的感受。
家長應該讓孩子做好面對挑戰的準備,並知道何如何尋求幫助,而不是保護他們不受風險或艱難情緒的影響。看著孩子受傷,家長一定會很心疼,但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陪伴他和他的艱難情緒。家長一定要放手讓孩子體驗失敗,學習處理失望的情緒。
孩子們能從失敗中重新振作起來並取得成功時,他們就會獲得成就感和。而家長可以做什麼呢?
感覺孩子憂鬱?家長可以這麼做
與孩子進行日常對話
透過對話,了解孩子的情緒,你可以在餐桌上、睡前,或在上學路上進行。
一起練習感恩
可以每天與孩子一起感激身邊的人事物,這可以幫助孩子們了解自己擁有什麼,並產生感激之情。
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而非他的成就
太多孩子認為他們的價值和幸福取決於他們的成就與成績,這可能是父母專注於他們的成功的後果。
你都讚美孩子什麼成就?
許多父母認為他們並沒有過分強調成就,但卻不斷地嘮叨作業、考試,或是把孩子與其他人進行比較。正是父母的言行,讓孩子們感覺到父母的愛取決於他的成就。
有的父母會說,孩子在求學階段中,當然會好觀察的就是他的成績表現,但他們忘記了孩子的同理心、幽默感、善良的行為,其實都是可以讚美的重點。當孩子願意提升自己溝通、合作、負責的能力,並努力自我控制,父母更應該給予讚美。
孩子覺得自己重要嗎?
另外,還是是否覺得自己很重要呢?擁有健康身心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對父母來說很重要,這樣的認知可以幫助他們抵禦壓力和挫折。千萬不要總是只以學業成績、名次,學校活動表現等作為評斷孩子的依據,或是讚美他的唯一指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