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張齡予專欄】為寶寶建立安全空間,遠離玩樂危機

【張齡予專欄】為寶寶建立安全空間,遠離玩樂危機

嫩嬰從不會動的「植物」,過渡到「半獸人」階段,肢體控制需要不斷練習長大了,卻也代表要擔心的事就愈來愈多啦!

文章目錄

 

八個月大的小班長開始能坐得穩、爬的範圍也擴張再擴張。幫他把爬爬墊,還有圍欄鋪好,寶寶看起來自在得意的好像多了一個大城堡,一旁的爸爸卻是一張苦瓜臉,因為他引以為傲的客廳,現在不再像樣品屋般的美輪美奐,而是變成寶寶基地,大男孩跟小男孩的戰爭,先輸一城,我在一旁看洩氣的爸爸好氣又好笑。

寶貝從不會動的「植物」過渡到「半獸人」階段,肢體控制需要不斷練習。許多醫學專家都強調要盡可能讓寶寶好好爬、多多爬,這樣才可以刺激大腦的發展,也因此提供安全的居家環境變得非常重要。

過去幫姊姊帶小孩時,曾經親眼見證小男生彷彿電池兔子一樣,有著永遠用不完的精力,爬上爬下沒有一刻是靜止。而我兒子也是不負眾望,在家裡爬爬馬拉松。有次,一沒注意,寶寶竟然抓到窗簾線又舔又扯,當下,我實在被嚇壞了!除了擔心灰塵或不乾淨的東西給寶寶吃下肚,更擔心發生像新聞那樣窗簾繩纏住寶寶、窒息身亡的恐怖悲劇。

兒童安全

淨空領域.時時陪伴

最後,我們決定將周圍淨空,讓他抓不到任何其他物品;孩子在遊戲奔跑玩耍時,地上有電線或玩具們都容易絆倒,我們就規定玩具一次只能放三到四個,且分開放,隨時注意爬行前方呈現淨空狀態。

曾經看過一個統計,孩子在玩時,爸媽陪同在側可減少63%的傷害,因此,我跟老公約好,寶寶玩耍的全程,一定要有我們其中一人陪伴,這時絕對將手機沒收,秉持著「手碰得到、聲音聽得到、眼睛看得到」的準則,沒有例外!

夏天是孩子最容易受傷的季節

寶寶藉由玩樂可以提升創造力、增加主動學習、團隊合作、還有挫折容忍等能力。而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有責任建立安全環境,讓孩子安全放電。

但根據統計,夏天放暑假是小怪獸們出籠戲耍的旺季,也是兒童玩樂受傷高風險期。我主持的健康節目《健康零距離》特別集結專家學者進行重點討論,讓我趁機學到好多。

張齡予

最常見受傷狀況:跌倒

常見兒童玩樂受傷的五大原因都跟他們探索極限有關:高處墜落摔傷、踹傷、碰撞傷、縫隙卡頭、繩索繞頸、割傷或燙傷……另外,還有因為拉扯造成手肘韌帶受傷。

在戶外的遊樂場所,最常見的受傷狀況就是「跌倒」了!復健科醫師林杏青分享,包括割傷、被器材夾到、撞到;雖說大多都是輕傷,一兩週內都會自行復原,但肌腱韌帶扭挫傷有可能需要3~6週,甚至更久才會好,不可不慎!

家長們戒護時也要注意,曾有大約四歲的小朋友在椅子上蹦蹦跳跳時,被家長瞬間拉住,拉扯時造成手肘韌帶傷害。

建立空間概念

小兒科醫師麥建方也特地補充,小朋友沒有安全空間概念,看到想玩的就會衝,經常不小心地跟正在玩的人擠撞在一起。

所以,爸媽必須一再地提醒排隊、輪流的共用概念。像是玩盪鞦韆,就要提醒孩子別一不注意跑過去,否則會被踹飛或是撞得頭破血流。之前也曾發現盪鞦韆的座椅和繩索沒有固定好,在盪到一半時,底座脫離,讓孩子撲倒在墊子上。

張齡予

公園安全死角解密

有些安全死角,可能連很多爸媽都不知道:像是開放式滑梯最佳戒護位置,並不是在滑梯正對面,而是在滑道的側邊,這樣才不會直接被滑下來的小孩撞擊,可以及時在快衝出去滑道時把他們抱起來;隧道式滑梯應在隧道出口等待,要確認軌道上人一進一出,並能察覺中段不必要推擠。

另外,繩索式攀爬架的網眼大小也需適中,若孩子有可能會發生卡住的狀況,都建議家長打1999通報相關單位處理。

公園安全

看不見的遊具危機

爸媽也要特別注意看不見的遊具危機,例如漆或生鏽!小朋友碰到可能產生過敏或皮膚不適的現象,更可能發生誤食狀況,鐵鏽中危害物質,像是含鉛的塗漆就可能造成孩子認知學習能力的降低、阻礙鐵的吸收導致貧血、嚴重甚至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等病症。

如果懷疑小孩吃進不乾淨的物質、或者是被割到,建議一定要小兒科求診並說明狀況,最好可以帶疑似的傷害物質提供化驗,醫師也會判斷是否需要補打破傷風疫苗,提供寶貝全面的防護。

小朋友在玩樂中受傷,不是小朋友不會玩,而是爸媽的責任。我們大人必須幫兒童選擇安全的遊戲場域,到一個場所玩樂前,先帶寶貝們認識設施說明與告示牌,閱讀告示牌並遵守使用規則,了解遊戲場設備的使用規則及注意事項、使用分齡,不符合年齡的就不要去挑戰。

當發現孩子神情有異,出現連續性的哭鬧或尖叫,應儘速檢查孩子是否受傷,視情況隨時中止行程,確保孩子的安全。孩子在玩樂過程中,父母應全程陪同,並提醒大家在遊戲後清潔雙手、補充水分,做好全方面防護,才真的能讓孩子們寓教於樂,擁有愉快的玩樂體驗!

張齡予

張齡予專欄 粉專

現任╱健康零距離」節目主持人、製作人.國際家庭健康守護學會認證健康管理師

經歷╱曾任三立晚間新聞當家女主播

被媒體封為「新手媽媽╱職業婦女最嚮往的新時代女性代表人物」之一,張齡予有了寶寶之後,不僅從新聞主播正式轉型為主持人,更從事業型女強人轉變為醉心育兒生活的新手媽媽。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張齡予專欄】母職與自我的拔河:當媽媽為孩子按下工作暫停鍵......

兒童遊樂區暗藏危機!固定遊樂設施的螺絲帽、溜滑梯樓梯旁的鐵片恐導致孩子受傷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