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你怎麼辦!有爭執與崩潰,都不是壞事,重點是大人用什麼眼光看待
昨天和老朋友卡蘿一起帶孩子們去科工館。時近中午,孩子們肚子餓了,我們打算先去吃午餐再回來。
不料要步出展館前,小丹停下腳步,盯著自己手中的樂高人物:安全帽不見了。
「我不要走!妳一定幫我找到安全帽!」小丹跺腳,不斷重複著這句話。
「我看到你東西丟了很生氣又難過。不過我剛剛已經提醒過你,如果再一次沒顧好自己的玩具,我就不會再幫你找了。」
這個上午,小丹已經在展場已弄丟一次樂高部件,所幸遺失處不遠,可惜小丹沒學到教訓,仍不肯把玩具收起來,所以我給了決絕的「再弄丟一次,不會再找」的提醒。
當下小丹表示同意,但畢竟他還是個孩子,所以當部件真的又不見了,果然難過又傷心,不斷跺腳鬼打牆:「我要去找到樂高安全帽!」情緒無法抽離,甚至越來越烈,強而有力地抓著我的手往展場裡拽。
孩子情緒崩潰,妳該怎麼辦!
卡蘿見到小丹開始崩潰,只問我:「妳需要一點時間對嗎?」
我快速點點頭,卡蘿沒再多問什麼,立刻牽起Lara和她的孩子,「那我們先帶Lara到吃飯的地方等妳。
等我陪小丹高漲的情緒稍稍緩和後,幾乎已經過了半小時。
雖然如此,走往午餐的路上,小丹看起來仍舊失落又傷心,因為他後續不斷要我保證:回家後會幫他「找到」備用零件——彷彿我只要保證,便能讓他覺得玩具不見沒關係,反正有人會幫他善後。
無奈我回:「很抱歉,我可以幫忙找,但無法『保證』找得到」,此話一出,小丹便再一次崩潰⋯⋯母子倆的對話就這樣反反覆覆了好幾回。
我明白這樣回答會讓孩子花更久的時間平復情緒,但我寧可小丹經驗「玩具因為自己沒保管好而不見」的失落,而不是「媽媽隨便保證會幫他找到玩具只為了讓他就範,而後發現受騙」的失落。更何況,卡蘿已貼心地給了我一個好大的空間,讓我陪孩子梳理情緒。
陪孩子梳理突來的情緒
所幸換了個環境,在吃了午餐、看著街道人來人往後,小丹如焰四落的情緒終於被收攏、降溫。
午後高雄下了一場雨,我們走出科工館時,太陽再度露臉,空氣濕濕黏黏,像極了剛大哭一場後的孩子,我們停下腳步,等最後一絲毛毛雨也停歇。
「我覺得,孩子有爭執不是件壞事,重點是旁邊的大人用什麼眼光看待它。」卡蘿突然有感而發。
我再同意不過地拼命點頭。
這個週末,我們的孩子都玩在一起,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因為玩具怎麼分享喬不攏,互相起了爭執。通常他們吵完後,會立即玩在一起,但也有幾個時刻,我們給還在情緒裡的孩子一個空間,允許他有生氣、暫時不想再玩/分享的權利。
「我也覺得,孩子在外崩潰也不是壞事——重點是身旁的人怎麼看待它:他們知道,父母需要的不是建議和幫忙規勸,而是給你一個能好好深呼吸後處理的空間。」我道出對朋友最深切的感謝。
*本篇文章由【吉爾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